本来强大的宋朝,统一中原后却变成弱宋,或许有这三个原因!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以“铁血强宋”闻名。有人说宋朝对外胜率80%,又有人说宋朝终结了五代十国的大乱世。但宋朝领土一点点被蚕食,年年进献岁币,总是被动挨打也是事实。那么,宋朝究竟是怎样从“铁血强宋”,变为弱宋的呢?

本来强大的宋朝,统一中原后却变成弱宋,或许有这三个原因!


名副其实的铁血强宋

时间回到960年正月。当赵匡胤假装喝醉的时候,想要前一段时间的事。皇帝柴荣已经死了,年幼的孤儿寡母在这乱世当中当然是不能自立,这个国家只能靠带兵的将领,既然是我等将领撑起了这个国家,为什么不取而代之呢?于是赵匡胤联合丞相范质等人伪造了辽国大军入侵的消息,使得朝廷在惊慌失措之下军权给了他。

本来强大的宋朝,统一中原后却变成弱宋,或许有这三个原因!

黄袍加身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或许没有之一。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有非常多的文化都损失于这一段时期。甚至有人认为,宋朝初期人才凋零,以至于有丞相之才当中,只能找出赵普这种只读过半部论语的人。

但是,能从这场大混战中幸存的人,毫无疑问都是非常具有战斗力的,能征善战,敢打敢拼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毫无疑问,现在赵匡胤带领的军队,是都百战之师。

赵匡胤带领士兵回到东京城时,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皇位,在中国历史上不死人就能篡位当皇帝的,或许只有这一个。哦,对了。还是死了一个人,他叫做韩通。

可以说能拿下兵不血刃拿下东京城,并且第二天民众生活照旧,就足以证明赵匡胤的政治才能。

本来强大的宋朝,统一中原后却变成弱宋,或许有这三个原因!

事变之后,生活照旧的东京城


国家强大还是君王强大?两难的选择

从五代十国的血海中幸存的赵匡胤,首先需要考虑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怎么样结束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第二,怎样保证宋朝千秋万世,而不会像五代以来又一个短命朝代。

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使得过去诸将的兵权都回归了,但这并没有形成制度。

本来强大的宋朝,统一中原后却变成弱宋,或许有这三个原因!

他和赵普等人商量后决定,不允许州郡长官兼任多个州郡。但就算一个州郡,能难以让人放心。那么再加上一个副长官吧,于是通判就出现。可万一副长官也跟着叛乱呢?于是他们又决定将全国州郡分为15路,每路又设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这两个官职负责州郡的财政和监察,并且属于朝廷委派。这就等于皇帝控制了地方的大部分权力,这是非常专制的策略。不仅是地方,朝廷和军队里也有多项对将官的牵制制度,这样虽然叛乱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带来的麻烦也不少,这使得后来宋朝官僚系统非常复杂,极大的耗损的国力。

本来强大的宋朝,统一中原后却变成弱宋,或许有这三个原因!

在兵制上,要求军队经常调换长官,军队也经常换驻地,这使得“兵无常将,将无常师”。并且在次级长官上,任命资历不够的年轻人担当,使他们不足以成事。

宋朝对农民也是非常防范的。为了让农民不反抗,赵匡胤建立了雇佣兵制度,就把流离失所的农民招募到军队里去,以免这些处于生存危机的农民聚啸山林。于是宋朝凡是有饥荒,就去招募流离失所的农民,到了仁宗年间,士兵就从宋初的25万人,剧增到了120多万人。这些士兵战斗力不行,但却占有军事资源,很难说宋代是否因为这个原因而战斗力下降。


弱宋的终结

于是,宋朝就在朝廷的忌惮下,建立了各种制度,在地方通过中央的监督、在中央对丞相的制衡、在兵制上又是“兵无常将,将无常师”。

这些都有效的维护了皇权,但终于使得宋朝的超强国力耗损在这些官僚内斗中。

宋朝在前期肯定是铁血强宋,统一南方的战争和宋辽之战都打得非常好,但是在这种对将领,大臣和百姓的忌惮下,宋朝越来越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国力,以至于最后只能被动挨打,难以统一北方。


本来强大的宋朝,统一中原后却变成弱宋,或许有这三个原因!

强大的北宋商业文明


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写得还不错,那就点个赞!如果有更好的看法,来评论区交流吧!

本来强大的宋朝,统一中原后却变成弱宋,或许有这三个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