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看過《延禧攻略》的人都知道,令妃魏瓔珞就是包衣出身,“包衣”的含義,其實與奴才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包衣,在滿族成為“啊哈”。他只代表滿洲貴族家庭出身的僕人。雖然這些僕人中有漢人,而且滿人也入主了中原,但內地漢人的僕人永遠不可能用包衣來稱呼。

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雖然包衣也是僕人,但它的地位與奴隸不同。雖然他們也是主人的奴隸,但它的尊嚴顯然不同於漢人的奴隸。事實上,如果我們真的想區分包衣奴隸和漢族奴隸,我們可以認為包衣奴隸有機會改變命運,成為官員。比如曹雪芹一家因為受到寵愛而受到尊敬。但是漢族奴隸在那個封建社會永遠是奴隸,世世代代的命運是一樣的。

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包衣與當時漢人奴隸的顯著區別就是:漢人奴隸是可以隨便買賣的,但包衣誰也不敢買賣,誰也沒有權力買賣。就當時的政策,除了皇上可以收回包衣的權力之外,其他人都不行。殺戮,出售,甚至交換和贈送都是違法的。作為包衣的主人,他們只有權力獎賞或者是責罰。

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包衣其實是清朝時期的一個身份代稱,專指清廷貴族的僕人以及貴族宗室所治理下的屬民。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和珅總在乾隆跟前自稱阿哈,因為他就是乾隆的奴才。我們知道,和珅出身尊貴,除了皇上能稱他為奴才,別人還真不敢。

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包衣主要分為兩種的,一種就是從滿族前身女真族貴族家庭承襲而來的家奴,可以在外面做官,但在自己主家面前,則永遠都是奴才。 還有一種就是清朝八旗制度內的承襲家奴,他們包括了滿、蒙、漢族的普通士兵以及官員。

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大清朝對包衣的態度很明顯,一旦建立功勳,或者得到常識提升,那就可以成為人上人的富貴之家。從此,他們只在自己主家面前稱奴,在別人跟前則完全是一副顯貴身份。


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資料記載,在順治時期,皇帝家的奴才都是由包衣,而這些包衣便來自上三旗。他們承擔了宮內大多數的事務,致使這一時期的大清朝太監人數極少,僅有兩千人。《延禧攻略》的宮女爾晴,祖父是刑部尚書,議政大臣。

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而到了康熙時期,據統計內閣、六部等多箇中央機構辦事人員大部分為滿洲人以及內務府包衣。那個時候漢人受重用、擔要職的並不多,約佔國家機構總人數的15.6%。

清代家奴包衣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仍是奴才,你知道為什麼嗎?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真正有權有勢的包衣都出在內務府,因為這是皇帝家自己獨自擁有的三旗,被委以經濟、政治、軍事絕對的重權。當然,他們有權也有義務,除了供皇上內、外差使,還要按丁披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