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卻仍是奴才,清朝的世襲家奴——包衣

忘記是在哪裡聽過一段《劉羅鍋傳》的評書了,講評書的應該是一位相聲演員,語調詼諧,氣氛輕鬆,特別是在說到和珅回乾隆話的時候,總是乾淨利落地在回話前加一句“阿哈”,當時還以為是表演者的語氣助詞。後來隨著對大清朝一點一點的瞭解,終於有所理解,阿哈是奴才的意義,而這阿哈還有特指,那就是包衣。

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卻仍是奴才,清朝的世襲家奴——包衣

你應該瞭解的“包衣”含義,他與奴才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肯定有人不屑:這有什麼特指的,包衣就是奴才,奴才就是包衣。嗯,你要這樣認為還真不對,因為就好比滿人是旗人,旗人末必是滿人一個道理。所以,包衣是奴才不假,但不是隨便什麼人的奴才,它只隸屬於皇家“家奴”。

所謂包衣,完全是滿語的直譯音,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家裡的僕人”。而且,他只代表滿洲貴族家庭出身的僕人。雖然這些僕人中就有漢人,而且滿人也入主了中原,但內地漢人的僕人永遠不可能用包衣來稱呼。

可以這樣直接理解包衣一詞:它是清朝時期的一個身份代稱,專指清廷貴族的僕人以及貴族宗室所治理下的屬民。

事實上,包衣與阿哈在滿文裡也分得很清楚。滿文中奴才的稱謂就是阿哈,這也是和珅為什麼總在乾隆跟前自稱阿哈,因為他就是乾隆的奴才。我們知道,和珅出身尊貴,除了皇上能稱他為奴才,別人還真不敢。可見,阿哈與包衣之間有一定的區別。

而包衣又可以被分為兩種的,一種就是從滿族前身女真族貴族家庭承襲而來的家奴,他們的身份都是世襲制的,雖然可以在外面做官,但在自己主家面前,則永遠都是奴才。

還有一種就是清朝八旗制度內的承襲家奴,他們包括了滿、蒙、漢族的普通士兵以及官員。當然,這種包衣身份也是世襲制的。

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卻仍是奴才,清朝的世襲家奴——包衣

包衣總體被分為兩大類,因為主人的身份不同,其稱謂也有所不同

其實,如果直白一些講的話,包衣也沒那麼難理解,他們被大清朝入關之後,非常明白地劃分成了兩個群體,即內務府包衣和隨旗。

先說隨旗,這個比較簡單,他們主家的身份是王親貴族,而這些奴才屬五旗包衣。這五旗包衣裡也包括了當年大清入關時被俘虜的漢人,他們被統稱為隨旗包衣。

而另外一類包衣則被稱為內務府包衣,這就是上三旗包衣了,即鑲黃、正黃、正白滿洲三旗的包衣。這些人所服務的對象那都是皇家,也就是皇上家的家奴。當然,這裡面也會有漢人,而且還會有蒙古人。但他們在本質上已經與八旗完全斷裂開來,只屬於皇家。

大清朝對包衣的態度很明顯,一旦建立功勳,或者得到常識提升,那就可以成為人上人的富貴之家。從此,他們只在自己主家面前稱奴,在別人跟前則完全是一副顯貴身份。據說當年江南望族曹家便是這樣的包衣,其居官之高,身份之顯貴有目共睹。

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卻仍是奴才,清朝的世襲家奴——包衣

有資料記載,在順治時期,皇帝家裡的奴才都是由包衣來充當的,而這些包衣便來自上三旗。因為他們承擔了宮內大多數的事務,致使這一時期的大清朝太監人數極少,僅有兩千人。

而到了康熙時期,據統計內閣、六部等多箇中央機構辦事人員大部分為滿洲人以及內務府包衣。那個時候漢人受重用、擔要職的並不多,約佔國家機構總人數的15.6%。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真正有權有勢的包衣都出在內務府,因為這是皇帝家自己獨自擁有的三旗,被委以經濟、政治、軍事絕對的重權。當然,他們有權也有義務,除了供皇上內、外差使,還要按丁披甲。

所以有學者就認為,包衣作為一個特別的群體,他與奴僕的概念並不相同,既是旗人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皇室的私屬。

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卻仍是奴才,清朝的世襲家奴——包衣

雖然包衣也是僕人,但其身份中有著不同於奴才的“尊貴”,這從他們的待遇上可以看出來

雖然說包衣也是主家的奴才,但他的尊貴之處是明顯區別於漢軍以及奴僕的。其實如果真要區分包衣奴才與漢人奴才,可以這樣想,包衣奴才有改變命運,居官轉勢的機會,例如曹雪芹家族便因受寵而顯貴,但漢人奴才在那種封建社會完全就是奴隸,世代命運相同。

至少在一個方面可以看出包衣與當時社會上那些漢人奴僕的區別:漢人奴僕是可以隨便買賣的,但包衣誰也不敢買賣。就當時的政策,除了皇上可以收回包衣的權利之外,別人都不可以,要殺要賣,甚至是交換、贈送,這都不合法律。作為包衣的主人,他們只有權力獎賞或者是責罰。

包衣在皇家眼中的地位確實不高,但在皇家之外的人眼中,那就不一樣了。通常,包衣深受皇家信任,而漢軍則得不到這樣的對待。比如前面說的中央機構額缺,大部分都是包衣人。所以,包衣通常高漢軍一級。

尤其是到了康熙朝,包衣人的恩賞被進一步提升,康熙曾特別下過聖旨:包衣下一品官子弟,準其承蔭,二品至四品,各蔭一子入監讀書,其筆貼式,應授品級,照各部院例,從之。

另外,我們知道皇帝、貴族宗親死後,多會有殉葬之說,特別是僕人這個行例。但康熙十三年,他就做了明確的指示:禁止八旗包衣佐領下奴僕隨主殉葬。

而以上種種優待與恩賞,那是絕對不會出現在漢軍奴僕身上的。在他們眼裡,漢人奴才的社會地位、權利,根本就不存在,這些人本身就是低人一等,甚至猶如草芥的。

就算身居高位,世世代代卻仍是奴才,清朝的世襲家奴——包衣

雖然說包衣有著區別於漢軍的若干優勢,但有一點一成不變,那就是其對主家的尊崇,就如同身份一樣,是世代承襲的。不管包衣做多大官,哪怕是見了不如自己官大的主子,他都必須要服服帖帖地下跪請安,稱一聲“主子”。這也算包衣奴才不可走樣的命運吧,奴才始終還是奴才。

參考資料:《大清會典》《清史稿》《滿族的階級分化與社會結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