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最心愛的寶書,還原《山海經》中對青丘九尾狐和比翼鳥的記載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本“怪”書,它非一時、一人所作,書中內容多來自於口口相傳,其中關於遠古地理、神話、物產、奇珍異獸的記載,讓人彷彿走進了一個光怪陸離的魔幻世界。

此書自西漢被校刊合編後,歷經兩千多年,成為了最具神秘色彩的古籍之一。而書中的記載是否真實存在,也一直是人們關注討論的焦點。


魯迅最心愛的寶書,還原《山海經》中對青丘九尾狐和比翼鳥的記載

這本書就是《山海經》。

說到《山海經》,人們總會不自覺地帶上一種神秘色彩,因為書中內容太過於玄幻而富於想象,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書中的部分物種被證實真實存在,而這就更加重了它的神秘。

《山海經》最早版本是由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全書一共十八卷,分為《山經》、《海經》、《大荒經》和《海內經》四部分。

晉朝郭璞為《山海經》做注時,為其配了整套的插圖,而這些圖畫也讓《山海經》成為了圖文並茂的經典。


魯迅最心愛的寶書,還原《山海經》中對青丘九尾狐和比翼鳥的記載

《山海經》歷經千年,被人研讀。有人把它當作神話來讀,有人把它當作學術來研究,魯迅稱它為最心愛的寶書,而也有人從中吸收精華深入創作。

書中的奇珍異獸和神秘山谷,成為了很多神話故事的藍本。這也為現代人創作神話題材的作品,奠定好了基礎。

其中,很多看似奇妙玄幻的物種和地方,其實早已在《山海經》中傳世多年。

今天,我們就來還原那些來源於《山海經》的影視形象。

近幾年大火的仙戀題材影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三生三世枕上書》,講述的是青丘狐族白淺和天族太子夜華,以及青丘白鳳九和天地共主東華帝君的愛情故事。


魯迅最心愛的寶書,還原《山海經》中對青丘九尾狐和比翼鳥的記載

白淺和鳳九都是青丘九尾狐一族,如果細溯根源的話,在《山海經》中對青丘和九尾狐早有記載。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䨼。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在《南山經》中記載,南山經之首為䧿山山系,西起招搖山,經堂庭山、猨翼山、杻陽山、柢山、亶爰山、基山、青丘山、箕尾山。

從基山向東三百里就是青丘山,此山陽面的南坡盛產玉石,北坡陰面盛產青䨼(一種礦物顏料)。


魯迅最心愛的寶書,還原《山海經》中對青丘九尾狐和比翼鳥的記載

山中有奇獸,形狀體態像狐狸,卻有九條尾巴,發出的聲音像嬰兒一般,能吃人,而如果吃了它的肉就能不中蠱毒。

山中有禽鳥,形狀像斑鳩,聲音好像人互相苛責,此鳥名叫灌灌,如果佩戴它的羽毛,就不會被迷惑。


魯迅最心愛的寶書,還原《山海經》中對青丘九尾狐和比翼鳥的記載

英水從青丘流出,向南流入即翼之澤,水中有很多赤鱬,它的形狀像魚卻是人臉,聲音像鴛鴦,如果吃了它不會長疥瘡。

可見,青丘山是九尾狐一族的家鄉,而與影視劇中不食人間煙火溫婉可人的九尾狐形象不同的是,記載中的九尾狐能吃人。

其實,我國自古就有關於九尾狐的傳說。

相傳,大禹治水到了30歲都沒有娶親。當他經過塗山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了一隻白色的九尾狐。在塗山流傳了一首民謠,意思是說,誰見了九尾白狐,就可以成王,誰見到了塗山的女兒,就可以家道興旺。

於是,大禹就娶了塗山女子嬌為妻。後來,大禹果然成為了君王,子孫綿延。

九尾狐在我國古代,象徵著祥瑞和多子多孫。祥瑞的品格,是源於九尾狐自身的習性,例如九尾狐去世前會把頭朝向出生的方向,而它美麗的九條尾巴,則象徵著子孫昌盛。

在《三生三世枕上書》中,鳳九誤入梵音谷,受到比翼鳥一族的幫助。比翼鳥一族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載。

“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性,或夭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

根據《海外南經》中的記載,大地萬物生靈皆由神靈孕育而生,每個物種間千差萬別,有的易夭折,有的長壽,只有聖明之人才能瞭解其中的道理。隨後記錄了不同形狀相貌的奇異國度。

其中,對於比翼鳥的記載如下:

“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


魯迅最心愛的寶書,還原《山海經》中對青丘九尾狐和比翼鳥的記載

比翼鳥由兩隻鳥組成,它們分別有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羽毛,非常漂亮。但是它們不能單獨飛行,必須要一起行動才能夠飛向天空,因為它們各自只有一隻眼睛和一個翅膀。

離開任何一個,比翼鳥都無法存活。比翼鳥這種特性,自古被認為是一種瑞鳥,常用作比喻夫妻間情比金堅,“在天願作比翼鳥”便源於此。


魯迅最心愛的寶書,還原《山海經》中對青丘九尾狐和比翼鳥的記載

除了青丘九尾狐和比翼鳥等奇珍異獸的記載,《山海經》中還記錄了很多神話故事,例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衛填海都包含其中。

《山海經》記載了百餘個邦國,五百五十座山巒等,內容涉獵廣,奇珍異寶,特殊的風土人情無不讓人沉迷其中。

然而《山海經》中的“怪”世界,即讓人著迷也讓人質疑。

這樣的世界是否真實存在我們不得而知,但它卻彙集了古代人的智慧和想象力,建造起了一個神秘的國度,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

正所謂“不怪所可怪,則幾於無怪矣;怪所不可怪,則未始有可怪也”。這就是《山海經》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