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王清任:黃芪加上兩味中藥,對下肢癱瘓及皮膚瘡瘍有妙用


清代名醫王清任是一位非常注重實踐的醫學家,他對中醫學中的氣血理論作出了新的發揮,特別是在活血化瘀治則方面有較為獨特的貢獻。為後世諸多疑難雜症的診療提供了新的診療思路,療效較為可靠。

以王氏治學態度嚴謹的醫學學術風範來看,針對其臨床實踐所創醫方而言,固然為實事求是而載入於《醫林改錯》當中的,之所以能得出這種結論的,除了王氏親言以外,還有眾多臨床應用收效的道友和患者證實這一觀點。

依事實而論,王清任在《醫林改錯》當中所記載的三十多個方劑因療效確切而受到了諸多醫者的青睞。醫者王清任在他所治療疾病的處方中,提出了“補氣活血”“活血化瘀”的兩個治療方法,在王氏所創制和修改的古方當中幾乎處處體現著這種方法,前面已經介紹過了王氏的幾個著名的方劑,比如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等等可以一覽。

我們知道氣和血是人體中重要的物質基礎,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不足和有餘導致的陰陽失調都是疾病發生的內在病機,故而調整氣血是相當重要的治療手段。

清代名醫王清任:黃芪加上兩味中藥,對下肢癱瘓及皮膚瘡瘍有妙用

《醫林改錯》中有一個王氏自創的方劑——黃芪赤風湯。這個方的方名就已經包含了所有的中藥組成成分,即黃芪、赤芍、防風,非常簡單的一個方劑,因效果良好,堪稱經典良方,而且僅僅只有三味藥。它的原方組成及用法是這樣的:“黃芪二兩(生)、赤芍一錢、防風一錢;水煎服。小兒減半。”看這個方劑是不是很簡單,黃芪加上赤芍、防風兩味藥而已。

方劑在這裡了,藥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它的功效是什麼、能對治什麼疾病幾乎是我們所要關心的問題。

王氏只是留下了他在臨床過程中應用效果顯著的方子給後世,並無誇大其功效之意,故而如實記載,這個方具有治療癱腿(下肢癱瘓)和諸瘡(皮膚瘡瘍)、諸病的功效,書中文字簡潔,但對現代很多認為古書文字晦澀難懂而不讀古書的人來說,勢必很難引起大家對這個方子的注意。

反之是當大家病急無法之時,才會想到四處翻閱古籍,妄圖得一古法以解危機,這跟敵兵抵城,而守軍卻沒有提前準備好戰敵的武器是一樣的,對於專業從醫者來說,這更是要命的事。

清代名醫王清任:黃芪加上兩味中藥,對下肢癱瘓及皮膚瘡瘍有妙用

黃芪赤風湯組成相當簡單,但王氏指出限於“總書數篇”的原因,即篇幅限制,所以他不能盡言其妙。故而僅以“治癱腿”“治諸瘡諸病”以及“或因病虛弱,服之皆效”“無病服之,不生疾病”等語言簡述本方。

現代醫者有的應用本方以治療斑疹、痺證、不育症等疾病,拓寬了本方的治療範圍,對於下肢腿癱難動,服用本方可以達到腿自動可不用再服,而皮膚瘙癢、腫疼及皮疹或是難以收瘡的皮膚性疾病採用本方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更妙的是,除了對以上兩種病症有治療效果,王氏還指出:“(黃芪赤風湯)無病服之,不生疾病”,這話在很多人看來,特別是一直有“是藥三分毒”“無病就別亂服藥”這種觀念的人看來會很令人驚訝,本方有這種作用並不足以為奇。相較於採用補益氣血的其他中藥養生法來說,黃芪赤風湯則顯得更加高妙。

至於為什麼黃芪赤風湯能治療病症、也能無病而服,這自然跟三味中藥本身的功效以及配伍所發揮的功效有關係了。

我們知道,王氏是以氣血立論的,主要以“補氣活血”“活血化瘀”為主要指導方法,在黃芪赤風湯中,王氏重用黃芪二兩以補氣為主,再配以赤芍和防風各一錢,二藥的藥量非常少,但通過配伍,黃芪益氣補虛,走表而實衛,赤芍發揮其涼血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能於血中散滯是其特點),又為風中之潤劑的防風祛風而能壯氣,赤芍和防風與黃芪相配,增強了黃芪補氣行血的功效,使氣足而血活,能行滯、祛風、通絡,誠如王氏所言:“此方治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氣通而不滯,血活而不瘀,氣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本方藥少而力專,採用了扶正祛邪的治法,以補為主,三藥共奏益氣通滯、祛風通絡,走表而實裡,氣血通活,脈絡通達,所以治腿癱和相關皮膚病以及其他疾病有一定的療效,無病服之也無妨。因而,王氏直言本方:“何患疾病不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