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過去了,吉利還要拿漢蘭達炒冷飯?

前言:個人承認,吉利的產品營銷確實強,但踢到漢蘭達這塊鐵板上,真的有信心一炮打響嗎?

漢蘭達,憑藉優質的機械素質和沉澱數年的口碑,一直都被視為中型級SUV的標杆。固然歷年都有不服氣的挑戰者,但在綜合實力考量上,難以跨越的信仰讓它們輸得並不冤。索性,打不過對手那就選擇“碰瓷”,哪怕構不成直接的對位關係也要蹭到一定的熱度。

這麼多年過去了,吉利還要拿漢蘭達炒冷飯?

想必,吉利豪越的初衷就屬於後者,國產界的“豪蘭達”在1月份就已然做好了“廠商稿”的準備。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個人並不是反感這種做法,只是藉助“漢蘭達”這尊大佛,真得就能蒸蒸日上嗎?成功者一個都沒看見,倒是反哺的漢蘭達可謂滿面春光。

這麼多年過去了,吉利還要拿漢蘭達炒冷飯?

根據現有的信息反饋,新車採用較為傳統的家族化特徵,依個人的審美只能評定為中庸。而內飾佈局緊隨新品ICON的風格,科技時尚倒有幾分誘惑。當然,有關豪越的重點信息在於整車的尺寸,4835/1900/1780mm,軸距為2815mm,相比漢蘭達確實在高(+65mm)和軸距(+25mm)上稍佔了幾分優勢。

這麼多年過去了,吉利還要拿漢蘭達炒冷飯?

說實話,光鮮亮麗的外表那都是做得的表面文章,而吉利為其配備1.5T和1.8T發動機,似乎又讓我模糊了對豪越的定位。瞭解過吉利技術儲備的都不陌生,1.8T發動機被應用了5年之久,即便經歷了二代升級,但始終沒有擺脫高油耗的特徵(這一點,想必在博瑞、博越等車型上都有所體現)。至於聯合沃爾沃共同研發的1.5T發動機,雖具有功率強、燃油性高的屬性,但三缸機天生的物理缺陷始終都是人們無法擺脫的痛點。

這麼多年過去了,吉利還要拿漢蘭達炒冷飯?

如果假裝理解吉利是為了拉低銷售門檻,拔高豪越的實用性,個人倒覺得沒有實質性的技術提升,而又不願捨棄鉅額研發的三缸機更為真實(從吉利繽越重新換裝老款的1.4T四缸機,其實就可以印證這兩點的真實性)。

試想一下,一輛整備質量更重的7座SUV使用這兩套動力系統,除了能讓三缸機高負荷的運轉,而且還可以再度壓榨相對老舊的1.8T發動機,其結果都有一個相通性:油耗陡增!

這麼多年過去了,吉利還要拿漢蘭達炒冷飯?

需要說明的是,吉利若僅是將豪越的身形拉大就定位為旗艦車型,那屬實有點跌份。而網上已有傳言,新車其實就是拉皮的MPV車型嘉際,其車長和軸距進行了小幅度提升。這裡就引申出一個小的爭議點,吉利嘉際一直都應用的是扭力梁式非獨立後懸架,而此時的豪越若同樣公佈“後板懸”那就有意思了,由此想定義一輛具有高性價的走量中型車嗎?

這麼多年過去了,吉利還要拿漢蘭達炒冷飯?

可能很多人都會質疑為什麼豪越不上2.0T發動機?在個人看來,不是它不想,而是不允許。縱然沃爾沃被吉利全資收購,但在技術使用權上還是擁有一定的限定。而從星越搭載“沃爾沃Drive-E發動機”事件來看,官方最終也是含糊其辭的回答應用了相關技術。

這麼多年過去了,吉利還要拿漢蘭達炒冷飯?

如果說星越使用沃爾沃2.0T發動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擦邊球,那麼再度嫁接在吉利豪越身上,你覺得沃爾沃品牌會同意嗎?

後語:整車看來,豪越並沒有讓人有種傾力打造旗艦身份的優越感,反而更想通過拉皮改造肩負起“走量”的重任?這一點就跟標杆級的漢蘭達相違背,只仿形而沒有神,那指定不是成大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