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戲 寫好劇 育好人


唱好戲 寫好劇 育好人

劇作家蘭萬玲

唱好戲 寫好劇 育好人

蘭萬玲出演《杜十娘》劇照

本是戲曲演員出身,京劇現代戲和傳統戲都擅長,後來改唱河北梆子;作為戲曲界日益稀缺的專業劇作家,筆耕不輟,成為多劇種高產專業戶;致力於搭建舞臺弘揚戲曲文化,注重對年輕戲曲表演及編劇人才的挖掘培養……

她就是劇作家、市戲劇家協會主席蘭萬玲。

開唱,一鳴驚人

蘭萬玲出生於天津市武清區一戶農家,由於父親研習書法,從小耳濡目染,打下了良好的文學功底。到了初中,她的文藝才華得到初步展露,唱歌、跳舞、演話劇、歌劇、報幕,沒有她拿不起來的。憑藉出眾的文藝才能,她被保送進入高中。

高中畢業後,十七八歲的蘭萬玲還沒來得及考慮畢業後做什麼,就有多個機會擺在了她面前。考慮到父親的建議以及自身愛好、條件,蘭萬玲選擇了去劇團工作。從此,開啟了她與戲曲藝術的不解之緣。

開始,蘭萬玲唱京劇現代戲,模樣身段好、嗓音嘹亮、音色優美,有悟性、肯鑽研,入團沒多久她就唱主角。後來主演傳統戲,《秦香蓮》《杜十娘》等被她演繹得味道十足。尤其是一出《竇娥冤》,她不侷限於前人的戲路,綜合京津冀的三個本子,進行梳理改編,“演一地紅一地”,以至於劇團把它作為春節的“打炮戲”。

後來,蘭萬玲改唱河北梆子,拜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張金秋為師,並受到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張淑敏、作曲家邵錫銘的指點。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天津市舉辦的青少年基本功匯演中獲獎,並得到“嗓音嘹亮、音色優美、表演大方”的讚譽。與此同時,她擁有了一大批戲迷“粉絲”,很多時候她一登臺亮嗓,臺下掌聲響成一片。

下筆,字字珠玉

臺上演繹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臺下編寫世事浮沉、人間百態。上世紀70年代,蘭萬玲寫過一些小品、詩歌、報告文學之類的作品。上世紀80年代初,她開始從古代故事與現實題材中挖掘素材,編寫戲劇作品。

《風起桃園》是蘭萬玲的第一部戲劇作品,一部關注時代變革與社會現實的作品,歷時兩個月,修改六次。後來,她自編自演的這出大型現代戲在天津市首屆戲劇節獲獎,被稱為“能文能武”的蘭萬玲。

上世紀80年代末,而立之年的蘭萬玲考上天津市廣播電視大學中文系,為以後的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2000年,大型現代輕喜劇《村民組長》;2006年,大型現代戲《石門風蕭蕭》;2008年,大型現代戲《女人九香》;2009年,大型新編歷史故事劇《宋相呂端》;2010年,34集電視劇《進錯門的女人》(執筆、合作);2012年,大型現代評劇《什剎海》《山妹子》《雷鋒》;2013年,大型現代戲《燕趙漢子》《情暖梨園》;2014年,大型現代戲《火種》《析城山》;2015年大型反腐題材現代戲《腳印》;2016年,大型現代戲《德孝碑》《龍河灣》;2017年,現代戲《九登門》《白紗裙》;2018年,大型現代戲《秋月》、歷史劇《宰相還鄉》;2019年,大型現代戲《孫毅將軍》《芳魂》……

各類題材的舞臺劇、電視劇都能寫,得益於舞臺表演經驗和深厚的文學功底,蘭萬玲在戲曲編劇方面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她堅守初心,深入採訪、把握素材,零距離與“人物原型”對話,細細斟酌一字一句,保證作品原汁原味呈現。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劇協主席的蘭萬玲身先士卒,帶頭創作了音樂短劇《雪中玉蘭》《非常婚禮》《疫情防控保安康》等作品,同時組織京津冀乃至遼寧、陝西等專業及業餘作者創作了100餘件小戲、小品、曲藝作品。

育人,傾囊相授

見證過戲曲的黃金時代,也親歷了它的消沉,近年來,為弘揚民族戲曲藝術,蘭萬玲一直在堅守中。

2015年,市裡的專業劇團解散,很多演員面臨告別舞臺。“培養一個戲曲演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哪一個戲曲演員不是從小下過苦功的?”本就是戲曲演員出身,蘭萬玲深知戲曲演員的不易。 為了留住這些人才,保護好他們,繁榮戲曲事業,她籌劃成立了廊坊市百花戲劇藝術團,為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蓄足力量。

2016年,為了給廣大專業戲劇工作者和業餘愛好者提供一個平臺,她跑遍廊坊的各個角落,籌建了一個集舞臺、排練廳、化妝室、庫房為一體的1100平方米的基地,為戲劇人安了一個家。

此外,蘭萬玲注重對戲曲新生代力量的培養。2007年,在她的推動下成立了河北廊坊師範學院鴻鵠戲社,該社由熱愛戲曲的在校學生組成。

近兩年,蘭萬玲感到業內對編劇的需求越來越多,戲曲編劇人才斷檔情況較為嚴重。去年10月,市劇協舉辦了戲劇創作培訓班,圍繞戲劇編劇以及燈光、音響操作等,為愛好戲劇創作的專業、業餘作者進行主題培訓和講解。她還有個打算,推動開辦“廊坊市藝術創研基地”,通過這種形式培育戲曲編劇的新生力量,形成編、導、演於一體的專業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