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力斌:有一种力量叫北漂

本期嘉宾:师力斌

师力斌:有一种力量叫北漂

师力斌,笔名晋力,诗人,评论家,文学博士,《北京文学》副主编。199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学系,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3年开始发表诗歌,曾获全国首届新田园诗大赛、巨龙杯首届高校诗歌大赛、第三届名广杯诗歌大奖等奖项。作品入选《诗歌北大》《中国当代实力诗人作品展》《中国诗歌民刊年选》《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等多种选本。主要从事文学评论和文化研究,著有《逐鹿春晚——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和领导权问题》《杜甫与新诗》,评论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环球时报》《中国文艺评论》《艺术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诗探索》《山花》等刊物。编有《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海外华人卷》(张颐武主编)、《北漂诗篇》三卷(与安琪合编)、《后窗“四人谈”――北京文学评论集》(参编)。


《我是歌手》

师力斌

多少年来,我是个歌手

你们没有听过我的歌曲

筒子楼的水房听过

四环路的立交桥听过

今天,我唱给通州的景观麦地

把它当成全球观众

那蜿蜒秀立的白杨林,是我的乐队

那白鹤亮翅的喷水机,是我的音符

那蠢蠢欲动的麦垄,是我热爱的春的旋律

曾有一瞬,飞机的长鸣从胸间呼啸而出

一列高铁在牙缝里奔驰

一百头狼的獠牙,划过马路牙子

唱短暂的喜悦和经年压抑

唱黄昏里徘徊,感伤,胸怀祖国的莫名忧虑

柳枝泛青的某个刹那,还曾感动自己

可是,这可笑的,幼稚的,小资产阶级的

个人情绪,瞬间淹没在

通马路浩大喧嚣的车流里


“《我是歌手》是我压抑的内心在歌唱。”

我们在他的诗中不难看出某种压抑,而这种压抑含有北漂的情愫吗?这个答案属于或许。

师力斌曾在《北漂诗篇》的序言中写道——

《北漂诗篇》是我们窥见北漂群体创造力的新页面。这个群体的文化创造长期处于一种无名状态,沉在水下。这三部书仅仅是北漂群体文化创造的冰山一角,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它的丰富性远超我的想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会以为这个群体都是消极、阴暗、牢骚、抱怨的情绪,一旦你点开这个页面,便会同我一样,惊讶于他们的坚强、自信、勤劳、乐观。

   ——师力斌

“已经是第三次给《北漂诗篇》写序,但仍然有说不完的话。北漂诗人群体太庞大了,可能要算文学史上最庞大的诗人群之一,比现代以来的新月派、七月派、现代诗派、白洋淀诗群等众多群体可能都要大。它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群体。源源不断的新人来到北京,进入我们的视野,因此就有源源不断的话想说。主编安琪说她都快成了北漂诗人的大姐了,这样贴心的话在诗歌编撰史上恐怕也不多见。特别是王昕朋先生和他领导的中国言实出版社,大手笔连续第三年出版《北漂诗篇》,促成了这一独特的品牌诗歌选本,可见王先生对北漂群体的格外关注。可谓偏爱有加,功德无量。就我个人而言,前两本书说过的话不再重复,只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一本书就是一个广阔天地。正是这纸上的广阔,强烈地吸引安琪和我,召唤我们内心的使命感。

关注北漂是新时代的一种文化责任。北漂是弱势群体,北漂诗人是弱势诗人,但关注北漂诗歌,不是文化扶贫,恰恰相反,是文化发现,是发现新时代的新文化。因为,他们写下的诗句绚烂夺目,记录的生活独一无二,创造的文化丰富多彩。

北京之所以大,北京文化之所以如汪洋大海,即是因为它的包容。

我惊讶于北漂诗人们提供的文化价值。穷困者有时比发达者在精神上更加富有……我不得不为这个群体点赞。当你一个个看下去,就会明白,这个群体不仅无定,还很坚定,不仅是一个物质创造的群体,也是一个精神创造的群体。古老的《诗经》许多诗作出于草根,21 世纪的北京诗歌许多出于北漂。源源不断、生机勃勃的北漂诗歌,可以看成是生机勃勃的北京文学的重要力量,也是生机勃勃的北京文化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名人霸屏的时代,北漂是潜水的、无名的,我们却可能通过三部诗选这个小小的页面,窥见他们的面貌。这些诗句提供的,不仅是文字,还是面相,还是生命体验,十分广阔的生命体验。正因此,我愿将这本书与《北漂诗篇》2017 年卷、2018 年卷一起,视为新时代北京文化的广阔天地。

每一首都具体鲜活生动,让我感觉,这本诗集就是北漂一族的灵魂聚集,诗句就是诗人们的肉身。是的,生命体验对于诗歌来说太重要了。一首诗如果没有生命体验,它就很可能没有感染力。百年来,关于诗是什么,诗怎样写,我们已说过太多,然而,理论上的推演论证分析,一切概念说法主张,最终都抵不过生命书写。

这些诗向我传达的,不是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而是一大群人喧哗骚动的;不是时光安稳神闲气定的,而是世事变幻捉摸不定的;不是停驻静思小憩的,而是流动颠簸纠结的;不是高高在上显而易见的,而是深深潜藏在城市之流底部不易察觉的;不是饱暖安逸无所用心的,而是挣扎打拼呕心沥血的;不是一个人能写出来的,而是千百个人极度膨胀的、多面的、纷繁复杂的群体体验和心理状态,是这一个,也是那一群。简言之,既是一个个个体的心理告白,也是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的心理呈现。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到比北漂更复杂的群体感受了。

北漂一族寻找,打拼,忍受,期冀,辗转,流离,创造,失败,呼喊,叹息,他们写出了活生生的、五花八门的生命体验,呈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百般艰难,千般苦楚,和一点点稍纵即逝的欣慰,以及太多具体而微的体验。在生命的意义上,优秀的诗歌本质是一样的。伟大的诗人杜甫又何尝不是颠沛流离的京漂、草根、房奴或打工者?在阅读的许多个瞬间,我在北漂的书写里找到了没房住的杜甫,远离爱人的杜甫,拼命工作的杜甫,缺衣少暖的杜甫,失意的杜甫,终夜徘徊的杜甫,醉酒的杜甫,翘首期盼朋友到来的杜甫,女杜甫,失去父母的杜甫,流落他乡的杜甫,爱花的杜甫,恨鸟的杜甫,悲喜交加的杜甫,悔恨一生的杜甫??一百个杜甫在这里与我相遇。

不见面也罢,只要灵魂相遇,诗句就是他们的肉身。

北漂一族在艰难世事中珍藏的爱与信念是最打动我的部分。”

赵昕有约:您在跨界常常游刃有余,却又说自己是一个分裂的人,为什么?

师力斌:不分裂怎么跨界。想跨,必然分裂,只是裂得大与小问题。游忍有余是你鼓励我,自己感觉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业无专精。越来越认识到,在堂和旁观的感觉不一样。特别羡慕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的人。

赵昕有约:请您讲讲这一刻的您,回望山西太行山,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感。

师力斌:太行山高高在上,我葡伏在山脚下。

赵昕有约:您怎么看待“我活在现在,也活在过去。”

师力斌:这问题特别好。年轻时会觉得是个假问题,现在越来越觉得,我常常活在过去。比如,动不动就想到父母在世的样子,想到老屋后的百草园,比鲁迅的要多出十几种果树。

赵昕有约: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杜甫,那会是什么?

师力斌:只能是“杜甫”。为了弄清这个词的含义,我花了六年多时间,写了一本书,但感觉刚跳进汪洋大海。

“人们大都对好诗标准持机会主义的态度,或者玩弄诡辩论。我之前也是其中的一员。但四十岁以后,坚定地认为,杜甫就是好诗的标准。我在研究杜甫的长篇文章中,将杜甫的诗歌标准分解为这样五个方面:宇宙意识,家国情怀,人道主义,草根情结,高度技巧,这五方面或者其中几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就是好诗。”

赵昕有约:您研究大众文化的《逐鹿春晚》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请您谈谈春晚吧。

师力斌:春晚是国家级的电视娱乐节目,受众和影响举世无双,但和杜甫比起来,我更爱杜甫,因为后者具备强烈的人格魅力。诗歌春晚特别有创意,属于春晚谱系里的专业类春晚,将诗歌与新媒体嫁接,是诗歌走向大众的一个新平台。特别希望它出新出彩,越办越好。

赵昕有约:您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有趣的人”,这样的情绪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吗?

师力斌:会啊,所以就害怕吃饭冷场。比如跟张三李四等刚认识的朋友吃饭,别人谈笑风生,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埋头吃也不对,不吃也不对。

赵昕有约:您曾说,坚持写诗可能是痛苦,而每天记录诗的灵感,很轻松,也很幸福,请谈谈诗歌在您生活里的重要性。

师力斌:诗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每天不写诗,就像没活过这一天一样。时不时到微信上去找好诗,读到好诗,如饮狂泉,如发口罩。

赵昕有约:黄昏之时,走在路上,顿生漂泊之感,现在还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师力斌:偶尔还会有,因为北京太大,自己只是个过客。我发现,只有占有的东西,你才有归属感,才想赞美。当然,除了大自然。日月花草不必拥有,雪山站在那里,就跟它亲。

赵昕有约:《北漂诗篇》是诗歌重要,还是要强调的北漂情结更重要?

师力斌:很难区分,因为,所有我感悟的北漂情结,都是通过《北漂诗篇》获得的,比如,对出租屋的感悟,是通过刘浪的《因为狭小》。

赵昕有约:您怎么看待诗人的压抑情绪和内心涌动的幸福。

师力斌:越压抑,越幸福。只是,最好不要引向自杀的那种。

赵昕有约:为什么越压抑,越幸福?

师力斌:这跟登山可能一样吧,越高,登上去快感越强烈。

赵昕有约:您怎么看待做一个真实的人。

师力斌:真实的人如果去装,会很难受的。虚伪的人如果去真,估计也很难受。所以,天生是什么,就是什么吧。

赵昕有约:青春一晃而过,您的青春有遗憾吗?这可能是一个很伤感的问题,因为,当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老了。

师力斌:这个问题也很精彩。有啊,太多了。比如,当时对情感的问题一塌糊涂,每天想的最多的是英雄崇拜,远方,拼命读名人传,想离父母远点。现在倒好,父母永远远了。想对有情人好点,已经没有颜值,招人烦。

赵昕有约:您认为是漂泊更历练诗人的底蕴还是稳定的工作,安逸的享受更让诗人情感迸发?现在的您生活如此优质,诗作的味道会不会不是您想要的最初的感觉?

师力斌:一般的诗无所谓,但对于伟大的诗歌,从我有限的阅读来看,还是出于漂泊者。李白、杜甫、艾青、余光中、北岛都是漂泊者,尽管白居易也写出了不错的诗。至于我,就是个普通百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写出的千把首诗也就是私人日记而已。

赵昕有约:诗人很多不满现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于他们的状态,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师力斌:这个问题有好几个大坑,咱们回头私聊。

赵昕有约:现在有些诗人把漂泊的终点从北京转移到了……比如云南,或许漂泊的情绪都是一个情绪,只不过那座城市的意义不一样了。

师力斌:到云南旅游过,遇上了寒流,差点冻感冒,但没去漂过,说不出会是什么感觉。想象中,感觉肯定不一样,看看于坚、王单单等云南诗人的诗,感觉那地方比北京空旷些。

赵昕有约:您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首诗作?

师力斌:喜欢的其实不止一首,比如《表情包赋》《樱桃》也很喜欢。鉴于只有一个名额,就选《中科院力学所微雨中捡枣》。

《中科院力学所微雨中捡枣》

----教师节偶遇

师力斌

真正统治这个世界的是

意外,它比庸常还多见

今天上午,忙于赚钱的全球并不知道

有甜蜜掉落大地

一层头破血流的红枣

平铺在京城的水泥地面

残缺不全的红色肉体,既是土著

又是从天而降的难民

你恰好路过

像面对电视画面里的欧洲边境

前来越境的人群纷乱如蚁

罪魁祸首的来历却一向不明

每一种生命都有归宿

但如此密集地碰到你,肯定是天启

啊,你这四十五岁的幸福孩子

顺手把它们捡起,却无法递给饥饿的兄弟

2015.9.10


赵昕有约:现实总是残酷的,而美好短暂。如何让诗歌给人以信念,这种信念的持续需要什么来支撑。

师力斌:感觉我们在谈信仰问题,热爱诗歌的人,自然会有执着的信念。于我而言,就是不断领略伟大的诗歌。

赵昕有约:每天要看书到很晚吧?不看书的时候都做什么呢?说一件您认为最有趣的事情吧!

师力斌:多谢这么体贴的问题。不看书,就练练毛笔字。

书法成了师力斌生活里另一个爱好,他在书法里看见自己,感受生活。

赵昕有约:如果现在让您选择理想的生活方式,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师力斌:能活着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生活其实无法选择,就像新冠病毒不请自来一样。总会有强大的意外改变生活。这也正是我喜欢那首《中科院力学所微雨中捡枣》的缘故。

赵昕有约:请您讲讲童年里最有趣,或者说影响您一生的一件事。

师力斌:斗草。那天跟孩子讲起此事,她就很好奇。我说是的,斗草。北京人斗蟋蟀,长安斗鸡,西班牙斗牛,但我们晋东南农村的孩子斗草。原材料都是绿色环保的,到村边野地里,随处拔一丛特殊的草,叫不来名字,草茎自然分叉,拉开像个双脚圆规,长约十厘米左右。地上用两个钉子,绷紧一根细线,两名斗伴,各据线的一端,各自的草骑放在线上,草头相对,各自用一块瓦片摩擦自己的钉子,草便会前行,相遇后,谁的草落地,谁输。这个游戏你回去可以一试。还有很多游戏,就不说了。童年的游戏大多为体力活,在田野里和小伙伴们疯跑,感觉比现在的孩子盯着手机看,有趣得多。

这是一幅多么恬淡的画面,我想,这是一个诗人最美的时刻,因为,那一刻,他把他的纯粹和美好种在了生命里,直到生根发芽,再选一条最壮的经脉送给孩子——这是最好的礼物。

赵昕有约:师老师,谢谢您百忙之中接受“赵昕有约”的访谈,我们热爱诗歌,关注北漂诗歌群。

师力斌:谢谢你给了我这次机会,以及你的精心准备。愿北漂诗歌带给更多人力量!

《樱桃》

师力斌

一颗心变成百颗心

一捧红表达上万亩果林

世界粗制滥造

你如此精致,像修炼了千年

当我用牙齿咬你

你就用羞涩吃我

呵,你滑腻的脸,爱的王后

这人世间我舍不下的,小小果实

我娇惯你,把你放在白瓷碗的水中

让你占据爱情的长河

2017.6.17

《表情包赋》

师力斌

从未计算过

你带给我多少快乐呢

光顾比朋友频繁

安抚比亲人及时

表达比语言形象

连愤怒都像小天使

你越衬托我活得不如意,越喜爱你呢

命运不确定,你确定

世界不幽默,你幽默

社会不好玩,你好玩

人际不单纯,你单纯

你集中了微缩的卓别林

善良的赵本山

喜洋洋的周立波

萌萌达的郭德刚

你变成老虎,还是兔子

变成蛇还是兔子

变成海盗,枪手,金刚,总统,军人,警察,大嘴明星,恐怖分子,腐败官员,还是兔子

献花的兔子

牵手的兔子

紧紧拥抱的兔子

并排入睡的兔子

吃生日蛋糕的兔子

撅起光洁的屁股跳摇摆舞的兔子

坐在马桶上掀起花短裤怡然自得的兔子

温馨的兔子啊,你活得越滋润,我越不嫉妒你啊理想中的兔子

天光暗淡时,你阳光普照

囊中羞涩时,你抛洒金币

孤单寂寞时,你搔我的脸颊

笑不出来时,你露齿大笑

想哭又不能哭时,你

像孩子那样泪如雨下

冬天寒冷,你仍玫瑰花开

春风不抱我,你

抱我于春风万里

2018.12.20

师力斌:为什么要为北漂发声编书,因为这是一群被遮蔽的弱势群体。读完那些诗句,我诉说的冲动无法自抑,我对这些大部分都陌生的北漂诗人的尊敬和喜爱无法自抑,频频共鸣于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灵魂呼喊。我深切地感到,我需要去做的,仅仅是将这些丰富斑驳鲜活的生命书写罗列出来。

总之,北漂有好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