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國際油價走勢和油企應對措施,建議收藏保存!

必讀 | 一文搞懂國際油價走勢和油企應對措施,建議收藏保存!

進入2016年以來,國際油價延續低迷態勢,受供應持續過剩擔憂、美國原油庫存高企等影響,一度跌至26.21美元/桶。近期雖然國際油價回升到40美元/桶左右震盪,但需求依然不旺,市場供需寬鬆態勢難以扭轉。低油價對油氣行業發展影響深遠,國際石油公司紛紛採取措施應對低油價挑戰,對我國石油企業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供職於中石油政策研究室

◆ ◆ ◆

本輪油價下跌成因

2014年6月以來,除2015年第2季度短暫反彈外,油價總體呈下行走勢,刷新了2003年5月以來歷史低點,跌幅已超過70%。本輪油價下跌,既是世界經濟及資源性行業進入新週期的共性體現,也是影響國際石油市場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結果。

一、世界石油市場供需基本面變化是本輪油價下跌的根本原因

縱覽150多年來石油價格各週期的變化,本輪油價下跌特徵及市場供需情況與1980-1987年下跌週期有相似之處:均為非歐佩克國家供應端增加及市場需求不旺形成的供需寬鬆局面,20世紀80年代正值北海石油大規模開採、日產量突破200萬桶,本輪下跌則是美國頁岩油革命、日產量增加450萬桶;歐佩克產油機動國沙特採取不減產策略,任由市場決定而出現產量過剩;油價跌幅都超過了70%。

1、供給側產量快速增加和需求側消費增長明顯放緩的雙重作用推動本輪油價持續下跌

2014年以來,長期處於緊平衡的國際石油市場發生顯著變化,供大於求的特徵十分突出。在供給側,2011年以來的高油價刺激上游投資,受益於非常規石油開採,非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大增,2014年、2015年產量分別增加200萬桶/日和130萬桶/日。

在需求側,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導致石油需求增長乏力,過去十多年驅動石油需求主要增長的新興經濟體步入結構性調整階段,新能源快速發展和能效提高進一步抑制了需求增長,2014年需求增量僅70萬桶/日、增速為2000年以來最低,2015年全球原油庫存創下10年來最高水平。

2、美國頁岩油革命是改變此輪油價走勢的關鍵力量

美國原油產量持續刷新預測,原油及凝析油產量從2011年的560萬桶/日攀升至2015年的935萬桶/日,年均增幅達18.6%,已恢復至1970年高位水平,大幅增量反轉了石油市場的平衡狀態。特別是2015年12月18日美國政府解除了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使其正在成為平衡世界石油市場的關鍵力量,有望代替沙特成為新的“搖擺國”,左右地緣政治影響力顯著增強。

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持續惡化,除經濟金融制裁手段外,藉助油價打擊俄羅斯成效明顯,直接削弱了俄羅斯與西方對抗的經濟基礎,並達到間接打擊委內瑞拉、伊朗等國目的。

3、歐佩克不減產策略致油價步步走低

儘管歐佩克3000萬桶的原油日產量佔世界產量份額已由2010年的2/5跌至當前的1/3,對全球原油價格的話語權明顯減弱,但歐佩克仍是左右國際石油市場的最重要力量,機動產油國沙特政策動向是油價漲跌的風向標。

2016年2月23日沙特石油部長在劍橋能源週上明確表示不會減產的發言進一步動搖了市場信心,當日WTI和Brent原油期貨跌幅均超過4%。面對美國等非歐佩克成員國原油產量不斷增長的壓力,特別是在美國頁岩油產量大幅增長的背景下,歐佩克產油大國認識到僅憑其減產已難以平衡全球石油市場。為此沙特等國不願意為平衡供需大幅減產,也沒有采取一貫的限產保價策略,而是通過價格戰保護市場份額,並不斷試探美國頁岩油等非常規資源成本底線。

二、金融監管趨嚴、強勢美元等因素助推本輪油價加速下跌

作為世界金融體系的主導者,美國金融監管、貨幣政策對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具有直接影響。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自2008年以來先後推出了多德-弗蘭克法案和沃爾克法則,對大銀行從事自營衍生品交易業務等實行了更嚴厲的監管和限制,市場參與者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投機行為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但隨著美國在全球石油市場地位的不斷提升,油市對其政策更加敏感,2015年12月2日美聯儲主席發表“12月份提高加息可能性”講話後,WTI和Brent原油期貨跌幅當日即超過4%。在2015年12月17日美聯儲正式決定上調聯邦基金利率25個基點後,作為石油計價和結算貨幣的美元正式進入加息週期,強勢美元將進一步打壓油價。

◆ ◆ ◆

油價走勢預判

當前全球油氣供需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頁岩油革命推動美國長達40多年的“禁止原油出口”政策改變,美國重新奪得油價支配性地位,歐佩克影響力被削弱;北美正在成為世界原油新的供應中心,全球原油貿易流向更加多元;國際石油市場已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決定油價的力量發生根本性變化,未來幾年全球石油供需寬鬆態勢將成為新常態。

一、寬鬆的基本面不支持油價短期內恢復

從需求側看,全球經濟緩慢復甦,主要國家經濟延續分化態勢,美國經濟增長相對穩固,歐盟經濟保持低速增長勢頭,日本經濟結構矛盾仍然存在,發達國家整體上需求依然疲弱;新興經濟體中除印度外,整體減速趨勢難以逆轉,中國經濟正在結構轉型調整,巴西、俄羅斯經濟繼續負增長,大幅拉動石油需求的動力不足。受低油價刺激和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等影響,2015年170萬桶/日的需求增幅將難以持續,預計2016年降至110萬桶/年。

從供給側看,在世界原油生產過剩、庫存高企等情況下,沙特繼續堅持不減產,伊朗產能逐步釋放,歐佩克各成員國總產量保持增長,部分非歐佩克國家受成本壓力影響產量預計會有所下降,但整體上仍呈淨增長態勢。但從長期來看,過低的油價難以支撐非常規、深海等主要新增油氣資源的經濟性開採,更不利於石油行業和石油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新能源發展和能效提高也有阻礙作用。

作為調節世界石油市場新興關鍵力量的美國頁岩油,其現金成本、邊際開採成本可看作短期和長期支撐油價的合理下線。多方數據顯示,大部分美國頁岩油生產現金成本和邊際開採成本分別為每桶 30美元和60美元左右,目前30美元/桶的油價已對頁岩油井開採和石油公司生產經營形成打壓、近1/3石油公司面臨破產,這必將影響石油生產投資流向並進而影響未來產量。

必讀 | 一文搞懂國際油價走勢和油企應對措施,建議收藏保存!

二、低油價促使行業內博弈加劇、投資及高成本作業減少和不穩定因素增加,推動石油市場在供需寬鬆新常態下艱難恢復

當前低油價下,歐佩克與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傳統產油國雖達成“產量凍結協議”,但各產油國為確保本國財政收入,均會在協議產量與實際產量等方面展開博弈,協議能否有效執行尚待觀察。特別是從沙特不減產與美國頁岩油韌性的較量、沙特與俄羅斯等產油國的“產量凍結協議”等事件來看,各方力量激烈博弈的結果使油價一步步下探。

自1983年歐佩克第一次為自己及其成員國制定產量配額時,歐佩克內部成員國之間就一直在實際產量與公佈產量上展開“虛虛實實”的博弈,引發和加劇了多次油價崩潰,給世界經濟和歐佩克自身帶來很大影響。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油價將在歐佩克與新興產油力量、歐佩克與傳統產油國,以及歐佩克內部成員國之間的相互博弈制衡中低位震盪。

三、從金油比異常走高來看,當前油價處於不合理水平,回升潛力較大

金油比是國際黃金價格和原油價格的比值。作為金融屬性最強的貴金屬和大宗商品,金油比常被看作判斷大宗商品價格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從1974年1月至2016年2月倫敦現貨黃金月均價格與美國進口原油月均價格比值來看,506個月的金油比均值為16.32,從2015年12月起,金油比開始躍升至30以上,2016年2月升至39.35,創1974年來新高。金油比超過30的14個月份均分佈在1986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最近3個月,這些時間段均處於大宗商品下行和經濟風險上行週期。歷史統計數據表明,金油比出現異常時,常伴隨地緣政治動盪升級,進而推高油價。

總體上,隨著過剩產能、過剩庫存、過剩資金和低迴報項目逐步從市場中擠出,未來國際石油市場將受油氣行業投資減少、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等基本面影響,油價整體呈緩慢回升走勢。同時受金融市場、地緣政治風險因素增大的影響,近期油價波動加大的可能性增加。綜合各類機構的報告,可判斷2016年上半年油價均價在35-40美元/桶,全年有望達到40-45美元/桶,2020年前恢復到60美元/桶甚至更高水平。

必讀 | 一文搞懂國際油價走勢和油企應對措施,建議收藏保存!

油價下跌對石油行業的影響

本輪油價下跌正處於能源向清潔低碳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僅給石油公司和產油國帶來收入大幅下降,更會對全球能源轉型、替代能源發展和能效提升帶來深遠影響。油價持續下跌,一方面有利於主要石油消費國的經濟復甦,對全球經濟整體回暖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給石油行業帶來巨大沖擊,石油公司收入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部分產油國政府財政陷入困境;對油氣生產消費大國經濟影響也逐漸顯現,低油價導致一些頁岩油氣公司信用評級降低,債務危機頻現,已開始影響美國資本市場。

一、國際石油公司增產不增收,投資利潤雙下降

國際石油公司多為上市公司,股價、股息、現金流及盈利等關鍵指標關乎高管收益、股東利益和公司效益。低油價下國際石油公司為實現關鍵指標穩定增長,在大幅壓減投資的同時還要儘可能維持甚至增產。

2015年全球油氣資本支出同比降低22%,不足6000億美元。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等國際石油公司結束了2006-2014年油氣產量年均下降2%的趨勢,2015年原油產量不降反增,1-9月原油產量增幅超過2%,但營業收入和利潤出現了大幅跳水、降幅高達50%以上。安納達科石油、康菲等獨立石油公司由於業務單一,出現虧損。

二、國家石油公司業績慘淡,拖累產油國經濟

俄羅斯、巴西、沙特等高度依賴石油行業的產油大國財政收入大幅下降,經濟發展受到重創。俄羅斯石油公司2015年投資壓減近30%,油氣產量同比增長近1%,但上繳稅收同比減少了60%以上;受低油價等因素影響,俄羅斯2015年外匯儲備減少了4.5%,GDP增速下降3.7%。

巴西石油公司2015年超額完成生產指標、同比增產4.6%,連續盈利24年後於2015年第三季度虧損近10億美元,市值從2011年2300億美元縮水至200億美元,負債超過1300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融資難度明顯加大;受石油行業以及其他影響,2015年巴西GDP萎縮了3.6%。

沙特阿美公司2015年業績也大幅下滑,沙特財政收入減少1/3左右,財政赤字上升至980億美元,為此沙特政府提出了沙特阿美公司上市等措施以應對當前困境。

三、油服公司工作量減少,收入利潤大幅下滑

2015年油服公司紛紛採取持續裁員、資產優化等措施以應對低油價,但由於工作量減少、服務費降低等影響,營收利潤大幅下滑。斯倫貝謝全年裁員近3萬人,並在8月份將諮詢業務賣給埃森哲並收購了油氣設備廠卡麥龍,全年營收同比下降27%,利潤下降38%。哈里伯頓裁員超過2.2萬人、佔員工總數的1/4,全年營收下降28%,利潤由2014年盈利51億美元轉為虧損1.65億美元。貝克休斯裁員1.05萬人、減員約17%,全年營收下降36%,第四季度虧損13億美元。

四、我國石油企業生產指標基本持平,營收利潤大幅滑坡

2015年我國石油企業深入開展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活動,完成了經濟穩增長、保市場供應、保穩定等責任目標,油氣產量同比基本持平,但營收利潤受低油價影響普遍下滑。

以上游業務為主的中石油、中海油受油價下跌衝擊影響較大,2015年利潤分別同比下降67%和66.4%;以下游業務為主的中石化受衝擊較小,利潤同比下降32.1%。三大石油公司所屬油服企業得益於一體化優勢,尚處於盈利狀態,中石油工程技術板塊2015年利潤34.6億元、同比增長28.8%,中海油服2015年利潤約11.2億元、同比下降85%,中石化油服2015年利潤0.2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8.1%。

◆ ◆ ◆

國際石油公司主要應對措施

面對油價持續下滑,國際石油公司紛紛壓減投資,緩停項目、優化資產、減員增效等,減緩油價下跌對公司業績帶來的衝擊。一些高成本項目,通過採取減少鑽井平臺開工數、挖潛改造進而提高生產效率等措施維持了生產,美國頁岩油鑽機數量比高峰期減少近70%,但2015年單井首月峰值平均產量比2014年提高了50%。

一、普遍壓減投資、裁減人員和利用金融市場對沖風險來減緩經營業績下滑

目前全球約1500億美元的北極深海、LNG及一些常規等計劃投資項目,因成本過高而未繼續推進。英國石油、法國道達爾等不僅2015年壓減投資10-15%,且2016年繼續壓減10-25%;雪佛龍、康菲等和卡塔爾等國家石油公司紛紛宣佈裁員計劃,雪佛龍裁員7000人、佔員工總數11%,卡塔爾國家石油公司計劃兩年內對1.4萬名僱員團隊進行裁減。

低油價也讓國際石油公司勘探開發業務面臨較大壓力,紛紛採取將勘探投資轉向成熟區塊、抑制風險勘探的應對策略,挪威石油公司2015年推遲了英國北海、挪威海域等油氣開發項目,以通過保持勘探作業相對平衡實現儲量增長。另外,國際石油公司通過參與期貨、期權等金融產品對沖油價波動。

二、實施資產結構優化、運營模式調整和技術革新等著眼於未來的積極舉措

在資產結構優化方面,國際石油公司通過資產置換和優化升級,強化核心優勢業務,精簡非核心低效業務等策略,獲得重置資金,提高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殼牌公司通過併購英國BG,完善全產業鏈業務佈局,有望提升整體盈利能力。國際石油公司不斷調整運營模式,提高管理集中化和標準化程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油服公司則聚焦於自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通過推廣應用特色或核心技術以降低成本、搶佔市場、獲取利潤。2015年在美國巴肯地區,鑽井特色技術降低了10美元/桶左右的生產成本,實現美國頁岩油盈利平衡點有效下移,產量未如預期般急劇下降。

◆ ◆ ◆

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措施的幾點啟示

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本輪低油價的措施具有一些共性,值得我國石油企業參考借鑑:

1、非常規油氣、深海和極地油氣資源的發展戰略並沒有因本輪低油價而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更多是在時間和節點上進行延緩調整;

2、油價較高時期國際石油公司已實施資產剝離、減人不減薪等瘦身戰略,低油價只是加快了瘦身步伐;

3、低油價持續一年多來,國際石油公司並沒有急於實施資源擴張和資產併購,而是維持良好的現金流和滿意的股息水平,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4、油服公司面對工作量減少和服務費降低,推進技術革新,降低服務成本,採取優化組合等方式提高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