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寫陝西的著名小說,有沒有寫甘肅的著名小說呢?

二十七號先生


沒有知名大作家是甘肅文化的硬傷

甘肅自己大作家少,插隊的知青,流放的右派,都沒有出現什麼有名的作家。這些可遇而不可求,都沒什麼遺憾。

甘肅沒有出大作家,確實遺憾,西北其它省都有,甚至新疆外來的名人特別多,現在的劉亮程很猛,作家對於提升文化知名度,作用不可忽視。

省作協主席邵振國,是當前甘肅最有名的作家 ,代表作是八十年代發表的短篇小說《麥客》,作品名氣不小,獲得過“全國短篇小說獎“。

現在看來生於1966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的葉舟,如今是省作協副主席,他的長篇小說《敦煌本紀》,據說很不錯,是甘肅文壇的希望。

甘肅是文化富集區,作家負責提煉,紮根鄉土,進行創作,這個路子永遠不過時。




多彩體壇


頂級作家還是在金庸、魯迅(浙江)、劉慈欣(山西)、莫言(山東)。

主要是因為西安周邊取材容易,能寫的多,舉例如下:

眾所周知,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

西安關中是我國最典型的“馬爾薩斯陷阱”存在地區。

縱觀歷史:

1、明末天下大亂,首先是從陝西(時屬延安府)開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陝西的受災之早,受災之重。民不聊生無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謂“天降奇荒,所以資(李)自成也。”

萬曆在位48年間(1573-1620年)有災荒記載的就佔25年,崇禎年間幾乎連年災荒。

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發生大旱,次年即崇禎元年繼續大旱,其中陝北受災程度最重。

崇禎三年,災區擴大到全陝。到崇禎六年,旱蝗霜三災並至,全省大飢。

2、果然,民國18年,陝西西安關中地區再次發生大饑荒。

民國十八年發生在陝西關中的大饑荒,又名“民國十八年年饉”。

陝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稱為饑年,兩料未收稱為荒年,連續三料未收稱為年饉。

實際上民國十八年年饉從民國十七年就開始了,據近代大量史志和報刊資料記載,民國17年(1928年)陝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麥歉收,秋未下種,冬麥亦無透雨下播。民國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嚴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涇、渭、漢、褒諸水斷流,多年老樹大半枯萎,春種愆期,夏季收成不過二成,秋季顆粒未登,饑荒大作,草根、樹皮皆不可得 ,死者日眾、殍滿道旁、屍腐通衢、流離逃亡,難以數計。

長安、武功、鳳翔、扶風、乾縣、岐山、眉縣、興平、咸陽、臨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陽、寶雞、隴縣、澄城、淳化、長武、褒城、禮泉等縣為重災區。全省940餘萬人口,餓死者達250萬人,逃亡者約40萬人,有20多萬婦女被賣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東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