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60後,還在打工嗎?幾年後準備怎麼辦呢?

我是東林


《那是誰家的電熱毯,沒電了是啥樣子《》

60年代的人高文化高學歷的人,實在不多一班都是小學文化,下了學也就是混天渡日,沒有什麼理想,沒有什麼生活計劃,第一技能就是跟長輩們學一學耕牛梨地,稍微聰明一點的農民學個泥瓦匠,幫人家建房混個白麵饃饃,一天給3一2元錢也就美滋滋的,可以在老婆面前說,我有本事我很能,隨著時光的流失,時代在變國家的政策在變改,國家在範榮,一代笨鳥往南飛,各自找到了試應的工作,集磊了一點財富,時光催人老這一代國家的低文化建設者很快就要沒能力做貢獻了,最近的歲月裡,就好象是撥了電源的電熱毯,剩下的餘熱在為後代闖一點財富,在為建設國家搬磚搬瓦,讓下一代過上美好生活😁。


吳芝然


我是62年的虎,我自己開了個店,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沒覺得自己快60歲,心態特年輕,身體也很好,我從小就素食,所以很少生病,我的宗旨就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把幹工作當成一種樂趣,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耶]



用戶4578075960395


50歲退休後還工作了5年,兒子結婚後就懶得工作了,閒著沒事幹在自家18樓頂種菜養養化,炒炒幣,兒子家需要幫幾天就去下,沒事就回自己家待著自由自在。今年底滿60歲,雖然我有社保3千醫保及商業保險工資,隨著敬老院費用水漲船高,從今年底開始存足15年的養老備用金,再不會將退休工資貼補兒子家用了,打算75歲左右入住敬老院。。。


咪咪花老鼠


60後呢,應該分為三個類型吧

其一、當年高考過關了的,應該都在體制內了,我們那屆十三個班,只考出去了四十多人,很小的比例了,這部分人呢,在大學教書、在研究院做學問的佔了一大半,其中又有大概二分之一的人都出國了,這部分人應該是混出來了,教書的都是教授了,研究院的也都是研究員了,上次聽說,還有衝擊院士的都有了,也很奇怪,從政的還真不多,就幾個原先的幹部子弟,子從父業,最多也就正處、副處的樣子。

其二、安安分分留在老家或者一開始就在事業單位、大型國企上班的人,留在老家的,也有好幾個過得還不錯的,都是那種內部繁殖、進入了父母工作單位去當公務員的人;其實,我們那個年頭,大家還真沒有像現在這麼熱衷於往公務員堆裡去擠,好多央企、國企的待遇,其實比公務員強多了。這些人呢,最少也有個副科級、正科級的待遇了,單位好的、福利好的,還都在省城給子女買了房子,過著優哉遊哉的幸福生活,幸福指數比我們在外面漂流的強多了。

第三種人、就是我們這樣的國企下崗職工了,下崗以後所受的苦、所經歷的艱難,真的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年紀一大了,找工作的機會就越來越難了,好幾個下崗的同學,現在都去看衛門去了,就只有三兩千的收入了。我自己吧,最近三、四年,都是做半年歇半年的節奏了。現在還是拉不下臉來去看大門,也許找不到事了,也會有那一天的,人總的活著,總不能給家人增加負擔、成為家人的累贅吧。題主所問呀,沒工可打了,還是準備找個工打打,起碼要熬到退休吧!不然,又能怎麼樣呢?日子總要過下去吧?

不管在哪種類型,肯定閒不住,應該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白空白c


你知道下一秒會幹嘛嗎?



浪鞋工


60後以2020年起算最年輕的也51歲,最大也60了。這樣的年齡不是打工最佳年齡,找工作也難。即使找個打工能多掙點錢的活,體力精力也難以支配。幸運點的找個看大門,收停車費,打掃衛生的活,工資雖低點,安逸不累,也能打發時間。

但不是每個60後都會這麼幸運,沒有那麼多輕省崗位在等你。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能長久乾的事才是正道。結各自己實際情況和身體狀況,無論錢多錢少,乾的快樂最重要。

農民工打工不容易,尤其60後的農民工,在知識爆炸時代,沒文化沒技術已經決定了打工的範圍很窄,如果身體尚好,進城做點打掃衛生,陪護病人等家政服務也還不錯。如果身體條件不允許,還是宅家給孫子輩做好服務,給兒子輩也算了解決了些管娃的問題,讓他們可以放心在外打拼。

總之,面對這樣的年齡,打工也難,不打工更難。再過幾年,恐怕身體精力上更不允許繼續勞動了。

保養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身體健康了就算是給下一代減輕負擔了,各位60後,希望你們放好心態來面對生活,讓餘生安康。


四季花開人間院


六零後的年代現在可養老了











你的友情我永遠不懂


我63年的兔,生在農村,無退休金,無養老金,無社會養老保險,老了就在農村的老家養老,老了生活無來源,聽天由命吧。


行走的枯葉


60年後,你我還在嗎?還在的話是不是隻能躺著了?關於經濟形勢和產業結構的預測,今年猜明年都不準,國家發展規劃都是5年一期,超過這個時限的都是夢囈。只能說以當前工業4.0、智能製造的推廣力度,可見的未來,機器將大量代替人力。


生活登登山


買養老保險:到年令了就可以領養老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