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西峽縣陽城鎮:激活富民增收“一池春水”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王金柱)近年來,西峽縣陽城鎮採取“培植示範戶、確定示範村、多渠道扶持、保姆式服務”等措施,全力建設“萬畝獼猴桃生態長廊”,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培植示範戶,帶動發展。陽城鎮按照“一步規劃、三年實施”的計劃,於2018年春季在劉營村啟動“萬畝獼猴桃生態長廊”項目建設,新建獼猴桃基地3000畝。針對群眾種植獼猴桃動力不足、發展積極性不高的實際,陽城鎮充分發揮黨員的示範帶動作用,帶頭摸門路,消除農戶生產經營上的迷茫和猶豫。

確定示範村,引領發展。為了便於管理、指導和總結推廣,陽城鎮把劉營村、繭場村作為首批獼猴桃產業示範村。在管理好獼猴桃的同時,大膽探索在獼猴桃地套種花生、綠豆、黃豆等低稈作物的模式,既解決獼猴桃樹施肥問題,又合理利用了土地,增加經濟效益。同時,對示範村強化管理、重點指導,對果農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多渠道扶持,鼓勵發展。陽城鎮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帶動、果農為主、市場運作”的思路,大力整合涉農部門的項目和資金,加大獼猴桃基地建設投入力度,改造更新低產低效獼猴桃基地,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獼猴桃基地;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種植大戶興建高品質獼猴桃基地,對符合退耕還林、扶貧開發等政策的優先列入項目計劃,享受有關扶持政策;引導農戶採取轉讓、租賃、代耕代種等形式,充分利用閒置土地種植優質獼猴桃。

保姆式服務,推動發展。採取鎮幹部包片、農技人員包村(社區)、村(社區)幹部包戶的“三包”責任制,全程負責補植、拉枝、施肥等田間技術培訓;組織農戶算好經濟對比賬,用效益促進獼猴桃面積的擴大;通過“產業合作社+電商銷售平臺”的銷售新模式,解決農戶銷售難、市場風險大的問題。

在“萬畝獼猴桃生態長廊”建設中,陽城鎮堅持推行櫻桃種植、休閒觀光、鮮果採摘、農家娛樂、城郊旅遊、農村電商一體化的新模式,助力脫貧攻堅。據統計,2018年以來,陽城鎮共建成獼猴桃基地1萬餘畝,召開現場會、觀摩會、分析會等10餘次,培訓農民技術員和科技帶頭人1000餘人次。

(映象網南陽新聞熱線:0377----60396959,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