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裡暗藏的頂級智慧,看懂終身受益

成語裡暗藏的頂級智慧,看懂終身受益

1. 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出自晉袁宏的《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沒有物質形態的困擾,即使方寸之地也可容納像大海一樣遼闊的東西。意指要心胸寬廣,不要拘泥於形式。

李周翰註釋道:“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此聯為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所題堂聯。意為: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為沒有勾心鬥角的塵世雜欲才如此的挺拔。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告訴人們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人們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樣廣闊胸懷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此外,海納百川還有包羅萬象的意思,常常用來形容事物壯闊雄奇。


2. 登堂入室

登堂入室,也說“升堂入室”,謂登上廳堂,又進入內室。比喻學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這個成語蘊含著古人對於不同學習階段理解的智慧。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為從大廳進入內室,或是進入人們的家裡,就顯得有些粗鄙了。

典故出處:《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擅長彈瑟。一次孔子聽後認為仲由的彈奏充滿殺伐之音,並不符合儒家中正溫柔的禮樂追求,孔子給予糾正並表揚他:“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進入內室,已經有一定成就,但沒達到最高境界。”


3. 厚積薄發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蘇軾在《稼說送張琥》中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做學問、做事業都是極艱難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準備、積累,去粗取精,棄偽存真,等待時機,還要經受失敗、挫折的一次次的打擊,所以沒有充分的積累,貿然妄動,結果很可能是失敗。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就是要遍覽天下事物,所謂“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就是“厚”;第二境界就是要深入鑽研事物之理,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這就是要“積”;只有“厚積”了才會有第三境界的“驀然回首”,即“薄發”。


成語裡暗藏的頂級智慧,看懂終身受益


4. 囊中羞澀

該成語比喻經濟困難。口袋裡沒錢,讓人感到難為情,是經濟不寬裕的委婉說法。

東晉有人名叫阮孚,他的父親阮咸和叔祖阮籍都是“竹林七賢”的成員,他也以繼承父親和叔祖的任性曠達見稱,人稱“誕伯”。阮孚高傲放蕩,不與權貴同流合汙,整日衣冠不整,飲酒遊玩,也不打理家產,因此生活時常貧困,曾經把金貂(diāo)拿去換酒喝。

《韻正群玉·陽韻·一錢囊》:“阮孚持一皂囊,遊會稽。客問:‘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錢看囊,恐其羞澀。’”

阮孚一次外出遊玩,隨身帶著一個黑色的布袋子,有人問他:“您的袋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啊?”阮孚回答道:“我的袋子裡只有一枚錢幣,擔心袋子因為沒有裝任何東西而感到羞澀慚愧,所以用這一枚錢幣來照看袋子,安慰袋子。”

後來,“囊中羞澀”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口袋裡沒錢的窘迫狀況。明明缺錢而窘迫的是自己,阮孚卻調侃袋子羞澀,足見阮孚性格之曠達。


5. 淡泊明志

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曾引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也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淡泊,是一種人生的智慧。“看窗外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空雲捲雲舒,去留無意。”這一幅對聯,是明朝陳繼儒《小記幽窗》裡所輯錄的著名句子,意思說的是: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波瀾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然處之。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的應有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寂寞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淡泊使人離成功更近,寧靜使人超凡入聖。唯有以淡泊之心來對待生活諸事,以寧靜之心自勉,我們才不會迷失其中,讓人生虛度。


6. 相敬如賓

“相敬如賓”,實為“如賓相敬”,是古漢語中“狀語前置”句式。指的是像夫妻一樣在地位平等基礎上互相敬重、愛護和感恩,從而建立和諧的關係。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春秋時期,晉國人冀缺,他的父親犯下罪行被殺,他也因此被貶為平民。但冀缺並不怨天尤人,他不僅勤勞務農,還不忘讀書修身。冀缺妻子非常賢惠,為了不耽誤冀缺勞動,總是在家做好飯送到田裡去。冀缺的妻子給丈夫送飯時,將飯碗高舉過頭頂,恭敬地遞給丈夫,像對待一個尊貴的客人一樣。冀缺也以同樣的禮節回敬妻子,恭恭敬敬地接過飯碗。

晉國大夫臼季看到冀缺夫婦相敬如賓的這一幕,感動地讚歎道:“夫妻之間能夠如此敬重恩愛,真是有德之人!假如有這樣的人來輔佐治理晉國,國家肯定會興旺不衰的。”後來,冀缺經過臼季的引薦而為官,為晉國立下赫赫功勞。


成語裡暗藏的頂級智慧,看懂終身受益


7. 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頭打穿。比喻雖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能把艱難的事情辦成。也作“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中有“滴水穿石”的類似說法,“泰山之溜(1iù,小水流)穿石,單極之綆(gěng,單股的細繩)斷幹(勒斷樹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宋代羅大經編纂的《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中有:“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宋朝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崇陽縣社會風氣很差,盜竊成風,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常發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好好剎一剎這股歪風。一天,他看見小吏從府庫慌張出來,頭巾下藏著一文錢。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錢算什麼!你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乖崖大怒:“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立刻把他斬首。從此以後,崇陽縣的偷盜風被剎住,社會風氣也大大地好轉。

後來,“滴水穿石”這一成語用來比喻堅持不懈,集細微的力量,由量變到質變,最終產生天翻地覆的結果。


8. 終南捷徑

此成語出自《新唐書·盧藏用傳》。

唐朝時,書生盧藏用因為沒有考取進士,便和哥哥盧徵明隱居終南山。他們企圖憑藉隱居之舉抬高自身聲望、提升身價,以此來謀求官職。後來果然被唐中宗請入朝中做官,先後擔任左拾遺、修文館學士、工部侍郎等職。時人因為盧藏用曾隱居多年,將其稱為“隨駕隱士”。

當時,盧藏用和道士司馬承禎交好多年,可是他們二人在興趣志向上相差甚遠。司馬承禎想退隱天台山,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說道:“這座山裡有很多好地方,你何必遠走他鄉呢?”司馬承禎立刻就明白了盧藏用的意思,嘲諷道:“終南山的確是通向官場的便捷之道啊。”盧藏用聞言,面露愧色,感到很尷尬。

“終南捷徑”這個成語便由此得來,指求取官職或名利的最近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終南捷徑”固然高效便捷,但不是完全之策,作事、作學問還需腳踏實地,方能厚積薄發。


9. 君子慎獨

此語見於儒家經典《中庸》《大學》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觀念和自我修養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中庸》說:“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裡的“獨”,指個人獨處;“慎”指小心謹慎;“慎獨”就是在獨處中謹慎不苟。

大意:一個人獨處,在無人看見的地方要警惕謹慎,在無人聽到的時候要格外戒懼,因為不正當的情慾容易在隱晦之處表現出來,不好的意念在細微之時容易顯露出來,所以君子更應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把不正當的慾望、意念在萌芽狀態剋制住。其要求人戒慎自守,對不正當的情慾加以節制,自覺地遵從道德準則為人行事。

《大學》中又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已,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大意: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愛慕美麗的女子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成語裡暗藏的頂級智慧,看懂終身受益


10. 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出自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該成語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北史·袁聿修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

古人要守住節操,也是有智慧的,不僅要主動避嫌,還要取得朋友的諒解。


11. 上善若水

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上善的人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12. 一諾千金

許下的一個諾言猶如千金般貴重。形容說話算數,非常講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說到做到。一個人說話要算話,不能出爾反爾。在當今的社會,無論做人或做事,從事什麼行業,“一諾千金”,顯得尤為重要。

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唐代李白《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錯刀:古錢名。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抬高自己,聽說季布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會面後吹捧道:“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13. 大道至簡

大道至簡,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命題。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表示終極真理。

大道至簡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易》之“三義”包括:簡易、不易、變易。這“三義”概括起來就是“大道至簡”。

大道至簡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廣博和高深,多用來指思想、學術理論、學識、作品等。博大精深有個明顯的悖論,就是廣博和高深是一對矛盾。精力、能力、智慧總歸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出色,方方面面都強。

大道至簡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著“多而廣”。

人往往追逐過多的外部慾望,忘卻了自己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東西,“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其實生活是簡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