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沙互掐,表面是拖俄打美,但我认为背后有大阴谋,你怎么看?

用户117611120216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有深度,不管别人咋看,我个人觉得肯定是老美的阴谋:

一、阴险狡诈、巧取豪夺是美国这个民族的基因

从美国发展史来看,其每一次的发展都是以牺牲其他国家为代价的,之前拿破仑在战争中遇到了困难,美国坐收渔利对外宣称要帮助英国,结果在美国的要挟下法国把214万平方公里路易斯安那州以620万美元的价格送给了美国。而大家不要忘了,法国可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援助国。美国后面如法炮制,三次吞并了墨西哥2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现在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利亚、内华达、新墨西哥州等,而这些土地不仅幅员辽阔,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美国给了墨西哥啥?只是1000万美元。因此从美国的民族基因上这次很有可能又是老美的阴谋。

二、美国全球霸权的三大支撑:金融和石油霸权、科技霸权、军事霸权,一个都不容挑战

这三样是美国的祖传的看家本事,无论谁挑战美国都会跟谁拼上老命,最开始的前苏联挑战了美国的军事霸权,形成了美苏争霸局面,老美利用军事竞赛拖垮了俄罗斯畸形的经济,后来又通过和平演变直接肢解了苏联,剩下孱弱的俄罗斯,至今再也无法挑战美国霸权。

日本在上世界70年代经济崛起,日元和日本半导体行业威胁到老美地位,老美当时主要通过“广场协议”推高了日本经济的泡沫,最终日本经济泡沫被刺穿,股市和房地产崩盘,日本经济步入“失去的20年”,直到现在也没有缓上来。

三、美国会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用手段,直到把这个国家搞垮

我们回到这次事件上,美元挂钩的石油霸权是老美最为看重的,石油俄罗斯经济的支撑也是俄罗斯经济的“命门”,因为俄罗斯经济对石油依赖性太强。虽然俄罗斯在经济上对老美构不成实质威胁,但是俄罗斯仍旧是老美非常忌惮的对手,因为俄罗斯也有能够摧毁老美成百、上千次的核力量。

因此这个很有可能是老美联手沙特表演了一次苦肉计,看似老美损失很大,实际上老美也只是伤及皮毛,俄罗斯面对的可是命脉


陈先生的复利人生


笔者认为,俄沙互掐,表面是拖俄打美,实际上背后是美国挑动的经济大战的大阴谋。首先,俄沙互掐表面上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新能源产业,为了各自获得更大的国际能源市场。实际上沙美联手通过石油价格战打击俄罗斯的经济,美国的新能源在美国的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新能源在美国只是过是试验品,美元石油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沙联手才能确保美国的美元石油的优势。其次,如果是沙俄联手对抗美国没根基,沙俄如果胆敢挑战美国的美元石油的国际战略,美国会直接灭了沙特,给沙特阿拉100个胆沙特也不敢挑战美国石油美元的底线。更何况沙特与俄罗斯联手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找不到共同利益,任何合作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共同利益就没有合作的条件。其三,美国与沙特联手打击俄罗斯,无论是政治上还经济上都能找到共同利益,有合作的基础,美国需要沙特的石油,沙特需要美国的扶持,沙特如果不与美国合作,中东地区多个被美国消灭的政权和政治人物就是沙特的下埸,沙特与美国合作才能确保沙特石油经济带来的财富保障,才能过上安全富足的日子。而美国与沙特合作才能确保美国石油美元的大战略,才能确保美国利用石油美元在全球掠夺财富。其四,在经济上打垮俄罗斯对美国和沙特都有利,在经济上打垮了俄罗斯沙特少了一个经济竞争对手,对沙特有利。在经济上打垮俄罗斯一直是美国努力的奋斗目的,不能让俄罗斯强大是美国的国家战略,军事上俄罗斯强硬,可以在经济上打垮俄罗斯,只要俄罗斯在经济上垮掉美国就更加安全。所以,俄沙互掐的背后是美国导演的,目的是通过沙俄打石油价格战,搞垮俄罗斯的经济。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其实,美国蓄谋已久,他早已布下大局。2019年的加息应该是一次试探,如果国际游资蜂拥而至,待到世界各国经济因美元撤离而苟延残喘时,美国立马开启过去的薅羊毛措施,大肆收购世界优质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但,当时世界相对平静,



沙特是美国人的小弟,所以是为了搞伊朗和叙利亚的大哥俄罗斯。沙特为了增加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美国是为了推行自己的霸权


Si比我帅者皆已亡


俄沙互掐,其实不太准确,这里面当然少不了美国的影子,其实是三国杀。

不过,显然,沙特是美国的小跟班。真打起架了,自然要帮着美国。

但是沙特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如果能够在打击俄罗斯的同时,也把美国的页岩油行业搞一搞,那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当然,美国不会坐视不管,沙特这样的小兄弟,还是比较容易搞定。

所以,这个事情其实质是3个国家的利益博弈,或者说3个大利益集团的博弈。不仅仅是经济博弈,还是政治层面的博弈。

新冠疫情引发石油大战。

3月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以下简称“欧佩克”)和俄罗斯未能就石油减产谈判达成协议,当日导致油价大跌了近10%。俄罗斯能源部长会后表示:“从4月1日开始,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都不再限产。”

沙特很快就发起反击,在3月7日宣布对4月份的原油出口价格大幅降价,而且表示以后还要大幅增加产量,导致原油价格再度暴跌了30%左右。油价暴跌引发全球股市崩盘。5天之后,美国股市迎来更大的跌幅,主要股指跌幅均超过12%,触发了历史上第四次熔断。

到底该怎么理解这次史上罕见的石油大战呢?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来看。

早在2016年,当时欧佩克和俄罗斯达成了一个为期3年的减产协议,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油价下跌。去年年底,在这个减产协议即将到期之前,各方一致同意将协议延长3个月,也就是到今年3月底。

所以,最近几个月,欧佩克和俄罗斯一直在讨论新的减产协议,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全球经济受到冲击,市场需求减少,油价下跌风险加大,为了支撑需求不足背景下的国际油价,欧佩克希望在原有170万桶/日的减产基础上,再减150万桶/日,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成员承担其中50万桶的减产任务。但是俄罗斯对此不愿接受,最终谈判破裂,引发了这场石油大战。


那么,俄罗斯为什么对减产不积极呢?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认为减产的主要受益者其实是美国。

由于最近几年美国的页岩油强势崛起,对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传统石油大国带来剧烈冲击,欧佩克和俄罗斯等国在减产的同时,美国的石油产量在大幅增加,这一方面抵消了欧佩克和俄罗斯减产的效果,同时,也抢占了欧佩克和俄罗斯减产让出来的市场份额。

显然,这动了俄罗斯人的奶酪,战斗民族自然不肯答应。

从俄罗斯的立场来看,如果继续执行更大规模的减产,只会让美国页岩油越来越做大做强,而俄罗斯的原油产业将会越来越萎缩,所以,俄罗斯最终断然拒绝了欧佩克提出的减产要求。


那么,俄罗斯说“不”的底气在哪里呢?

在沙特、俄罗斯这些依靠原油出口的国家,有一个概念叫做财政收支平衡油价,也就是油价到什么样的水平,可以维持国家的财政平衡。虽然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对原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也很高,大概在40%以上,但还是远远低于中东产油国。俄罗斯维持财政平衡大概对应的油价是49美元/桶左右,而欧佩克平均在60美元/桶以上,沙特在80美元/桶以上。

在俄罗斯看来,自己的财政体系比沙特更能承受低油价的冲击,所以,这是俄罗斯拒绝欧佩克减产协议的底气所在。

如果说俄罗斯在这轮石油大战的第一回合占据了主动,但是接下来的第二回合,沙特的强力反击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在俄罗斯拒绝减产协议之后,沙特很快就宣布对4月份的原油出口价格大幅下调,而且大幅增加产量。沙特私下告知市场参与者,如果有需要,可以将产量提高到1200万桶/天的天量。

原本希望减产限价的沙特,为什么最后反而要增产降价,走向了完全相反的道路呢?沙特看似疯狂的背后底气何在?

如果说俄罗斯的底气在于财政收支平衡油价,那么沙特的底气在于原油开采成本。

沙特的原油开采成本全球最低,每桶不到10美元,而俄罗斯的开采成本在30美元左右,美国页岩油的成本估计为每桶40多美元。

既然俄罗斯不愿意配合减产,沙特索性就采取了杀伤战术,通过增产加降价的极端手段打压国际油价,让采油成本高的俄罗斯、美国等无利可图。

如果可以杀死美国的页岩油,同时逼迫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前,那么,沙特就可以确立国际石油市场的老大地位。

从这点说,沙特也非常鸡贼。

不过,沙特减产,事先估计是给美国大统领通过气的。

美国在这场戏里,戏份当然也很重。

一开始,美国也许是希望通过沙特小兄弟教训下俄罗斯。

但是,事情的发展有些超出大总管的预期。

一是,美国可能没想到减产会引发这么大规模的金融地震。另一方面,沙特这个小兄弟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

对美国来说,油价下跌显然弊大于利。随着页岩油快速发展,美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油价下跌给美国带来的损失远高于收益。这次油价大跌必将重创页岩油行业,导致债务危机和大量失业。这次油价大跌所造成的金融海啸也是美国始料未及的。不得不放出无限量印钞的大招。

三国杀的走向

油价这样一直走低下去,美国肯定不干。

沙特在美国面前,一直是亦步亦趋。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

长期搞下去,沙特自己也受不了。

下一步,两家联手,全球石油的控制权则可以尽收囊中。

事实上,美国和沙特的联手的迹象已经逐渐浮出水面。

最近,美国在策划和沙特搞个新的石油联盟。这种协定实际上等于一个卡特尔组织,目的当然很明显,利用他们的力量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未来走向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