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病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跛足不仅仅是奶牛健康的问题,更是关乎动物福利的问题。一头跛足的奶牛是没有办法靠她自己逐渐恢复的,需要工作人员的帮助。


此外,导致跛足的因素,往往是多种情况交互作用的结果。

“当发现奶牛跛足时,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明尼苏达大学的兽医Gerard Cramer讲到。

“泌乳早期的跛足似乎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Cramer指出。”是体况损失在先导致跛足,还是跛足在先引起奶牛的体况损失?“他接着问道。

奶牛蹄病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且奶牛的跛足已经成为了奶牛养牛领域的世界性问题。纵观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奶牛场的跛足率平均可达到25%-55%。在欧洲,跛足率也从荷兰的17%至英国的37%不等。在大多数研究中,蹄部病变的发病率通常超过40%,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病变,如蹄皮炎,也是我们俗称的蹄疣。

“产犊时用于松弛韧带的激素同样会作用到蹄部韧带,“Cramer指出。虽然,营养因素在跛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导致跛足的首要因素。通常,跛足都与奶牛围产期代谢病有关。

奶牛蹄病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围产期的奶牛会动用到储存的体脂肪,并且经常包括蹄部内的脂肪。此外,奶牛蹄底脂肪垫的厚度也与体况变化曲线相关。如果奶牛蹄底脂肪垫过薄,那么其患有蹄部角质病变的几率会提高3.4倍。

干奶期蹄底脂肪垫的厚度也预示着奶牛未来患有蹄病的趋势。在一项研究中,蹄底脂肪垫较厚的奶牛,其在整个干奶期都无明显蹄部病变,然而那些蹄底脂肪垫较薄的奶牛则更易患有蹄底溃疡或者白线病。

影响跛足的风险因素中,站立时间也是一个主要因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围产期间患有蹄病的奶牛站立时间更长。

“蹄病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Cramer指出。体况损失、疾病状态、站立时间,以及之前的蹄部健康状态都会共同影响奶牛群体的蹄部健康状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