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稳中向好,我们有实力——疫情下中国经济研判

实现经济稳中向好,我们有实力——疫情下中国经济研判


实现经济稳中向好,我们有实力——疫情下中国经济研判

新冠疫情来势凶猛, 会不会改变中国长期经济走势?


实现经济稳中向好,我们有实力——疫情下中国经济研判

疫情当前,党中央的重要论述给人信心,给人希望,更给人力量。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之下,亿万人民携手并肩,共抗疫情。当前国内疫情形势已基本得到控制,伴随着确诊与疑似比例的日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坚信,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

No.1

发展基础稳固,经济基本面良好

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实力

实现经济稳中向好,我们有实力——疫情下中国经济研判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市场造成了负面冲击,从根本上看,疫情对我国经济实力、发展动力与调节能力影响有限。但我们肯定的是,我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劲的发展动力与有力的调节能力将有利于战胜这场疫情,保持我国经济稳好的发展势头不会改变。


短期内,疫情可能会抑制社会总需求,对文体娱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企业与居民消费影响较大,部分企业复工复产率降低,经营困难增多。但放眼长远,我国发展基础稳固,经济基本面良好,实力强,保障足,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信心。

中国经济有超大体量的经济规模和物质条件来托底。


夜以继日,7000多名建设者、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10天左右就奇迹般建成;加班加点,上亿只口罩、成千上万套防护服紧急生产,目前全国日产口罩超1亿只,医用防护服84.2万余套;截至3月13日,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达1169亿元……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实力”与“大国形象”引人瞩目。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不仅难以撼动,还是我们战胜疫情、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

中国经济有超大规模的市场空间和内需能力来支撑。


疫情之下,餐饮业受到波及首当其冲。但我们更要看到,也更加坚定,中国餐饮消费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去年全国餐饮收入达4.67万亿元,这么大体量的市场不会因为一场疫情而改变。


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41.2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强大的国内市场让我们攻坚克难谋发展谋生存更加从容。

中国经济,还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来支撑。


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具备强劲雄厚的产业配套能力,上下游间的“链条咬合”、不同领域的“相互补位”,使中国经济底盘更稳,活力更强、韧性更足。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虽然疫情冲击较为严重,但主要生产指标规模和体量依旧是可观的。一些行业还保持着比较好的增长,其中,乙烯产量增长5.6%,粗钢和生铁产量均增长3.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产量增长逾100%。

No.2

改革驱动,激发契机计日可待

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动力

实现经济稳中向好,我们有实力——疫情下中国经济研判

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两个轮子。在与疫情较量的过程中,二者不仅受影响有限,而且还可能迎来被进一步激发的契机。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动力。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连续4年上升;国内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新增劳动力中有48.2%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今日中国,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疫情冲击,中国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全力投入战“疫”奋战。“抗击疫情中加快释放的旺盛创新力,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说。


夯基筑台,立柱架梁。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气势如虹,一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迈向新发展。疫情是一次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一次变革,倒逼相关改革举措加快落地,催生着企业升级转型的步伐。


放宽市场准入,增强联动效应,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宋泓认为,全方位开放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外企看好中国,这一共识不会因疫情而改变。

No.3

制度优势明显,宏观调控给力

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能力

实现经济稳中向好,我们有实力——疫情下中国经济研判

我国的制度优势明显、宏观调控给力,有利于熨平疫情带来的经济运行波动,保持稳健前行的态势。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调节能力。


积极帮助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加强项目服务保障;进一步便利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申领进出口许可证件;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纷纷伸出援手,给企业送上“及时雨”。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熠熠发光。


越是经济承压,越是考验宏观调控的科学有效。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纷纷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加码逆周期调节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继续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30条政策措施,为企业雪中送炭。

实现经济稳中向好,我们有实力——疫情下中国经济研判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防控产品免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2020年1月1日后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财税部门连出重招、实招、妙招。


“从2月中下旬以来,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在加快,3月经济指标会明显比1—2月要好。二季度会比一季度有明显回升。”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分析,从下半年来看,特别是在政策的作用下,以及一系列更大力度的对冲政策出台以后,政策效果会不断显现。下半年经济会走得更加稳健。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经济巨轮暂时遭遇的一场风浪,但它改变不了巨轮行驶的航向。


中国经济实力厚、动力足、调节力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于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充分释放,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继续朝我国长远的坚定目标稳步迈进,而这场战“疫”之争,中国必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