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为什么大米不能晒?

新大风歌


主要有两点:

晒稻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脱水,只有把水分晒干稻谷才不会发霉变质出芽等。一般来说干燥的稻谷放上几年都没事就是这个道理,另外稻谷的外壳还有防虫功效,虫蛀情况是不发生的。

第二、一旦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后为什么就不能晒了呢?主要是会破坏大米的主要成分淀粉、糖和碳水化物的分子结构,加工成米饭后影响口感,营养也不好了。另外,在农村都有把鸡蛋放在大米中保存不会变质的说法,主要原因是大米平时温度就很底,它本身就不适宜在高温环境中保存,会改变它的物理特性。此外,你把它放在太阳下暴晒过后,还容易生🐛。所以,这就是晒谷不晒米的原因。

如果你有不同看法的话,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农侍倌


这事说起来怪丢人的,当年和婆婆分家以后,在夏天时就把婆婆分给我们的大半袋大米给晒浪费了,让婆婆苦笑不得。


记得那年儿子才三岁,婆婆年前就想分开住,他们搬出去,是我和老公苦苦挽留才在一起过了年,然后转过年来正月十六分的家,声明一下,并不是婆媳关系不好分家,而是小姑子那时候谈对象,家里没有她的单独房间不方便,所以婆婆着急分家。

分家的时候婆婆给了我们一袋大米一袋面粉,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我们只需要自己做饭吃就可以了,基本上没啥变化,只不过以前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婆婆挡起来,分家以后得我挡着了。

夏天的时候,我发现家里剩下的大半袋大米生了虫子,隐隐约约记得以前婆婆晒过招了虫子的面粉,于是我就学着婆婆的样子,把大米倒进了簸萁里,趁着夏天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晒了几个日头,然后安心把米装回了袋子里。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反正当时没吃大米,我们北方农民喜欢吃面食,因此大米有可能一个月吃不了三次两次,记得那天是儿子吵着要吃米饭,于是我像往常一样,把大米淘洗干净了,然后放进锅里煮,但等大米熟了时,我们发现没办法吃了,用婆婆的话说那叫晒霉了。就是大米不成粒,吃起来没有米味,说不出怎么个难吃法。

最后问了婆婆,婆婆心疼大米张口就说: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你个败家子,晒大米晒多少亏多少,那就是活脱脱的浪费钱啊,我说看见婆婆晒过面粉,婆婆被我气笑了,她告诉我大米有虫子应该放到冰箱里冷冻,千万不能晒。

原来晒谷,谷壳是大米的保护衣,它能够保护大米水分不被流失,才会蒸出的米饭香喷喷好吃,而脱了谷壳的大米,被太阳一晒失了水分,然后就会裂开,只要一蒸米就散开了,我们这里就说米晒霉了。


悠然见东山


小时候我经常住姥姥家,姥姥一生生养了十一个孩子,我妈排行老三,七八岁我就爱跟着大我五六岁的小姨玩,小姨在家排行十一,那时候我最爱帮姥姥做的事就是晒粮食,院子里放两长条凳子,上面铺张席子什么,晒玉米、小麦、花生,有时也有面粉啥,我的任务就是看住麻雀别让来吃粮食,有时候晒一晒是为了好保存,也有时候是因为里面长了虫子,把虫子给晒出来,那时还常听姥姥念道“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那时候小孩子也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如今活了半辈子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如今自己也是孩子奶奶了,也会像姥姥一样经常晒晒这豆子,晒晒那面子的。在晒的过程当中也有失败,曾经把大米给晒粉了,这才真正明白啥是“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了。原来大米和其余粮食作物不一样,如果生了虫子什么千万别放阳光下晒,一般情况下,优质大米含水量通常在15%左右,这样大米在储藏过程中,它能保持大米储藏时的稳定性。 假如拿到太阳下暴晒,看上去经过暴晒后的大米有干燥之感,但如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粒大米上都有一道道裂纹,使颗粒完整的大米,一下子变成了碎米,质量也随之降低。再者,暴晒根本不会杀死米虫,相反会促使米虫大量迅速繁殖,并且晒过的大米吸潮能力更强,更不利于长时间囤。


正确储存大米很重要,既不让它招虫子,又能保持大米的新鲜度,梅花还真有小妙招。(1)储存大米用具最好是洁净、严实的缸、坛、桶中,并备有严实的盖。如果用布装袋米,要在布袋外面套一塑料袋,扎紧袋口。再用纱布包些当年新花椒,分别放在米的上、中、底部。(2)如果大米真招了虫子,将米放在塑料袋中,每次5公斤左右,袋口扎紧,放在冰箱冷冻室内48小时后取出,不要立即开口,可杀死害虫。

现在人是越来越精明了,种了稻子不会一下子都磨成大米,有不小的人家是直接做存带壳的稻谷,稻谷不怕晒,什么时间吃就什么时间去壳,这样你也不用担心大米有虫子了。


山村梅花


以前在农村里面晒粮食都是晒水稻,从来不会晒大米。除非就是有些家里的米桶发霉了,或者是米生了虫子才会拿出来晒一下,否则绝对不会将米拿出来晒的。为什么呢?因为农村里面就有这么一句经验之谈: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也干脆有人直接说,大太阳晒米,越晒越少。

平常我们晒稻谷的时候都是稻谷从地里拉回来后直接就摊开在地坪上直接翻晒。以前还需要交公粮的时候就有村干部到每家每户督促,一方面是督促别人要及时交粮,另一方面就是看粮食晒干程度如何。如果没有晒干,是不允许去交粮的。而人们判断稻谷晒干是否达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随机拿几粒稻谷放嘴里咬一下。如果咬的时候感觉很硬,声音很脆则比较干,反之则需要继续晒。

晒干了的稻谷存放也要更安全,否则也会出现在粮仓里面发热发霉的问题。而且在脱壳的时候也很不好脱。而且,没有晒干的稻谷打出来的米,也容易发霉。

为什么稻谷能晒,但是米不能晒呢?

因为稻谷它外面有一层稻壳,这层稻壳不仅很厚,也很紧实,能够将里面的米粒紧紧的包裹住。在晒稻谷的时候,稻壳就很好的保护了里面的米粒。虽然在晒的过程中整个稻谷的水分含量在降低,但是里面的米粒在稻壳的保护下一直含有着一定的含水量。

而将稻谷脱壳成米粒后,米粒就失去了外面稻壳的保护。如果将米拉直接放在太阳底下晒,米粒将会彻底的失去任何的保护,里面的水份会很快的消失掉。而彻底失去水份的米粒会像是被锤了的钢化玻璃一样形成很多的裂缝,稍微一碰就会散掉,而最后一整粒米就会变成一堆散碎了的碎米。

所以,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是不能够晒米的,否则米就会越晒越碎,越晒越少。


洞庭清水塘


十几年前自己居家过日子的时候生活经验很少。什么也不会。孩子他爸单位分了两袋大米,拿回老家给农村老人家一袋,本打算这一代分开送给同学一半,结果人家也分的,不要。只好自己慢慢吃。结果到保质期没吃完,六月份就生了虫子。

那一天我趁着天气晴朗就拿到楼下,摊在阳光的地方晒一晒,让虫子跑一跑。傍晚回家收的时候,很多大米,都出现了裂纹,碎了好多。在熬的米饭,做的稀饭和大米粥,也不太香了。


过年回家的时候问爸妈这是怎么回事。农村老娘笑话我说:痴闺女,你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大米不能嗮,我说我以为大米跟那个小麦玉米一样还可以嗮嗮来。那为什么说大米不能晒,妈妈说不上原因,反正只说嗮了就不好吃,口感和香味都会淡,还会比较糙,还会减少分量,具体原因老娘说不上来。

后来我回来查阅有关资料才明白。大米其他粮食作物不一样,玉米小麦可以脱粒以后嗮嗮,他们的淀粉外层还包裹着一层比较硬的皮质,保护里面的淀粉和水分的不会流失太快。可以暴晒的。

大米之前是稻谷,稻谷可以晒稻谷,脱粒以后大米我们常吃的大米一般都是都不是糙米。外面那一层的角质层被磨损了,甚至已有的经过打磨抛光,加了香味剂,变得香甜可口。失去了保护膜的大米是不可以暴晒的,会裂开了破碎,流失不少水分,破坏它的蛋白质结构和香味儿。这就是农村老人常说:嗮谷不赛米,赛米赔不起的原因了。

晒完的大米不但会流失营养和水分,而且会变成细碎的颗粒儿,口感也差了很多。你年青时干过这样的糗事吗?


艳阳之美


“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并不是说大米不能晒。而是老农的一句生话经验之谈。这句活说得正确,很有道理,其实它主要针对是农民对水稻这种粮食的保管方法而言,意思是,要想长期保管粮食(这里仅指稻谷或大米),最好是把稻谷晒干,而不要将湿稻子打成大米后再晒干保存,否则,你可能真的会亏不起了。

大家都知道,稻谷收回来后,先要进行打场或脱粒,这时的谷子还很湿,必须要先将谷子晒干。否则堆积后很快会发烧,形成沤谷,沤谷的米粒颜色会变黄,米质变硬,缺乏口感和营养,而且壳谷会烧坏,养牲畜也没营养。而且将没有晒干的谷子贮藏起来,可能会发芽、糜烂变质,同时未干的稻谷更容易生虫子。所以,一般都要将谷子晒干后再贮藏。干稻谷只要保存好,可以放几年不坏。

那么,如果有人将未全干稻谷整成大米,再来贮藏行吗?那正应了后面的一句“晒米亏不起"。过去农村碾米一般使用的石碾,后来发展成滚筒式碾米机,其原理是靠外力让谷粒和机械挤压或谷粒相互挤压来脱壳的,未干的谷粒很碎,一挤压碎米会很多,整粒较少,降低了出米率,一般稻谷越干,米粒也越完整,出米率越高。而且碎米煮饭出饭量少,口感又差。还有一个原因。大米比稻谷更容易生虫子,吸潮而发生霉变。如果要长时间保存大米,就要经常拿出来晒一晒,也挺麻烦的。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

农村的老话,道理都比较简单,仔细揣摩一下,你就会发现,有很多都比较正确、实用。


村夫夜话


这是农村的一句老话,对农村的生活很有指导意义,也很符合生活的常理,“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我的理解认识如下:



一、谷子要晒。

在农村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把稻谷收回来后,要把谷子摊开晾晒,晒3至4天,最好一次性晒干,稻谷晒到7成干就可以,如果晒到7成以后干时,过于干燥,父母亲告诉我,谷子晒得过干燥时,去碾米时碾出来的米容易碎。但是谷子不晒干,在贮存时容易发霉,碾出来的米易碎,而且有霉味,不好吃,所以谷子要晒。



二、米不能晒。

谷子碾成米以后,都不会再去晒米,因为谷子就己经晒干了,米碾出来再去晒,会造成一是重量减轻严重,如果去卖米,重量会减轻许多,亏不起。二是米拿出去晒,会造成米易碎,而且有酸味,煮出来的饭不好吃。

三、农村看到的景象。

你去农村,看到都是农村群众在大场大场的晒稻谷,但很少能看见大场大场的晒米的情景,偶尔有人晒米,都是大米吃不完了,起了米虫,农民群众把大米倒在簸箕里,爬下米虫,顺便晒下就收起来了。



总结

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真的是农村生活的总结,具有指导生活的意义,的确农村很人有人晒米的,你认为呢?


以文温暖三农


晒谷子大家都见过,而晒大米却是罕见,其主要的原因是本身晒谷子的时候,里面大米的水分也会被蒸发掉,而再把大米拿出来晒,无疑是多此一举,更重要的是大米如果直接暴晒的话容易碎,要是拿来卖就算再好的品种也提不起价钱,而且煮饭也不好吃,没有一点饭香味。

以前在我们农村都是使用竹搭(竹片编制的搭子,一般长3米,宽在1.5米左右)来晒谷子,就算太阳再大,至少也要晒个四、五天才能把谷子完全晒干。自从使用水泥地板后,这个时间就节约了很多,基本上一天去除表面水分,再晒两天就可以了。虽然才相差两天,但是对于六月的农忙季节帮助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农忙也是多雨的季节,要忙着田里的收割和播种,还要忙着把收回来的谷子晒干。超过季节播种的稻谷产量不高;而收回来的谷子不尽快晒干就会发芽或发霉。

相信在农村很多人家里面都有小型的碾米机,谷子要是晒得太干,碾出来的米就很细碎,要是不够干又会卡机。前几天笔者在自家碾米的时候就是,一下卡一下卡的,开始还以为是谷子没晒干,后来问爱人才知道,原来他搬的是前年的谷子,他说还有最后一袋,先碾来吃了。没想到受潮了,只好又装起来搬出去晒,第二天碾的时候就很顺利了。所以能用碾米机碾出来的大米是不用再晒的。

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就是大米经过太阳晒之后,其表面会很粗糙,也会出现裂痕,本来刚刚碾出来的大米表面光滑透亮,也很完整的。单从外观上就降低大米的质量了,在商家来说是破坏了卖相,市场上很多东西虽然不怎么好吃,但都是以卖相取宠的。所以老话说“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还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闽乡乐乐


农村老话说“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虽然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一句老话,但是只要是农村人几乎都知道大米是千万不能在阳光底下晒的。至于到底为什么大米不能晒,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理解。



大米经过太阳直晒之后水分消失,重量衰减严重。

如果真的要说“晒米亏不起”最直接的意思,大概就是因为大米经过太阳直晒,水分消耗非常严重,重量就会有明显的衰减。有人就觉得很奇怪了,那为什么晒谷子又没事呢?其实稻谷的谷皮就是大米的保护层,太阳底下暴晒的时候不会引起大米内部发生严重的变化,所以谷子经过太阳直晒之后,脱皮出来的大米同样还是会那么润泽,水分和油脂都不会有很大变化。



大米经过太阳直晒,大米里面的油脂产生酸败,口感变得极差。

个人觉得真正要说“晒米亏不起”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因为大米经过阳光直晒之后,再做出来的饭根本就无法下咽,干硬、松散、粗糙。在农村里如果大米有了虫子或者其他之后,只要拿出去晒了太阳,一般就不会自己吃了,都是用来喂了家禽、家兽,因为大家都知道晒过太阳的大米是没办法吃的。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大米经过太阳直晒之后,油脂发生了酸败,导致油脂密度减小,所以大米做饭之后口感才会那么差。



所以个人理解农村老话“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大概就是两层意思了,直晒米因为失去了谷皮的保护导致重量衰减严重,而且因为大米里面油脂酸败变得口感极差,这样确实是得不偿失。不晒米这个说法不只是一句老话,还是农村人的一个基本常识。(图片来自网络)


农民也优雅


农村老话说,“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为什么大米不能晒?



这个问题吧,是需要给大家好好的普及一下的。对于农村人来说,稻谷和大米是可以区分的开的,但是,但是,现在很多城里人根本就区分不开稻谷和大米,甚至有些人知道是大米,也有人知道稻谷,就是不知道大米是稻谷剥皮之后的产物,有同款的吗?

稻谷和大米的关系,就是稻谷是最初级的原料,稻谷经过暴晒之后就经过碾米机加工后,就从金黄的谷粒变成了金银透亮的大米粒了,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这也就是稻谷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人们吃饭的大米就这样出产了。



俗话说“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说农家储存粮食都是以稻谷的形式储存的,而不会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来储存。

稻谷在进去储存阶段之前,必须要暴晒几个太阳天,要把稻谷谷粒晒干才行,这样才不会发霉,生虫子也回好一些,稻谷如果没有晒干就会霉变结块,就不能吃了,只能重新晒过后喂家禽了。

大米其实是不需要晒了的,因为稻谷在加工前必须要晒干,然后再去加工成大米的,稻谷没有晒干的话,加工出来的米粒就会破碎了,成为细米渣子了,细米渣子也只能喂鸡什么的。



大米不能晒的,晒过后,水分脱干,就会变得很脆,大米就很容易断几截,这样就很浪费的。再说在外晒大米免不了小鸟会开偷食。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