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摸清志愿军作战规律,李德生果断改变战法:发挥攻击的突然性

作者:原志愿军第十二军老战士 赵 平

1952年11月17日夜,第一○六团接替第九十三团担任537.7高地北山的防御任务。该团投入4个多连的兵力,经3昼夜的激烈争夺,毙伤敌1400余人,而自己亦伤亡600余人。团党委冷静分析几天来的战况,认为:敌人已经摸着我对阵地"每失必反、昼失夜反"的规律和"逐点分兵把守"的模式。

如不改变战法,必受制于敌,很难完成上级赋予"坚持作战、恢复并巩固阵地、不再投入新的兵力"的任务。李德生也考虑到这些问题,当第一○六团电话向其汇报情况时,即请武效贤团长和于永贤政委到指挥所当面汇报情况,共同研讨对策。

敌人摸清志愿军作战规律,李德生果断改变战法:发挥攻击的突然性

经过民主讨论,李德生最后集中谈了两点:一是改变战法,灵活攻防,不墨守成规;二是突击构筑以坑道为重点的各种工事,保存有生力量。这实际上成为上甘岭后期作战的指导思想。

第一○六团在这一作战思想指导下,在防守时,集中主要兵力扼守主要阵地,其他阵地则以火力控制;在反击时,改"每失必反"为"有利则反,无利不反";改"黄昏时开始"为"有时前半夜、有时后半夜"反击。

改"炮火延伸后步兵开始攻击"为"有时不进行炮火袭击,采取偷袭"的做法,以发挥攻击的突然性;在反击成功后,留少数人员观察敌情,将主要兵力撤回,以火力消灭反扑之敌。

敌人摸清志愿军作战规律,李德生果断改变战法:发挥攻击的突然性

依照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第一○六团突击构筑工事,经一周时间抢修,共构筑长130余米的9条坑道、2个地堡、20个猫儿洞,可屯兵1个多营;此外,还挖掘14米交通壕和一批火力点、弹药贮存点,大大改善了阵地条件,掌握了作战主动权。

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结束,李德生指挥所奉命撤销(实际11月30日解除指挥任务),第一○六团改为配属第十五军二十九师作战。战役虽然宣告结束,可是战斗仍在继续。第一○六团在该师指挥下继续战斗。

敌人摸清志愿军作战规律,李德生果断改变战法:发挥攻击的突然性

12月2日,"联合国军"发动营以上规模的进攻,第一○六团依托阵地,沉着应战,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敌人11次攻击,以8人伤亡的代价,毙伤敌200余人。此后,阵地趋于平静。

12月15日,第一○六团将防务交给第十五军一二三团,胜利归建。在欢送第一○六团胜利归建的晚会上,第十五军参谋长张蕴玉代表全军将一面"主动灵活英勇顽强"的锦旗赠给第一○六团,并表扬他们"打得好!"交防后,第一○六团满怀胜利的喜悦,开赴朝鲜东海岸元山、高原地区归建,准备粉碎"联合国军"的大规模登陆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