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1961年,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叱咤风云的15军,从众多陆军精锐部队中胜出,成为组建中国空降军的种子部队。原因无他,只因空降军需要的是最能打的部队。

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讲:“15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全世界都知道有个15军”。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英雄的上甘岭阵地

上甘岭战役,这场被老帅们称为“肉磨子”的战斗,也被美国人视为“东方凡尔登”。在不足3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上,双方曾围绕537.7和597.9两个高地,展开了一场持续43天的“绞肉机”之战,最终2.5万敌军在此被歼,范佛里特的“摊牌行动”以失败而告终。这个美第8集团军司令后来公开承认:这是最血腥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联军损失巨大。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上甘岭战役中被志愿军俘虏的美7师部分官兵

说是上甘岭成就了15军,倒不如说15军打出了上甘岭的威名。自1952年10月14日战斗打响后,15军便犹如一道铁闸般扎在了上甘岭,令敌人寸步不能前行。只因为上甘岭一旦有失,敌人就会乘势侵占五圣山,将由此改变整个半岛局势。为此,在敌人空前的优势兵力火力进攻下,15军能投入的机动兵力已经全用上了,军长秦基伟甚至发出号令:婆娘娃娃一齐上!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正在向我真滴射击的美重炮部队

但是仗打到11月5日,担负上甘岭阻击任务的15军45师,已经再挤不出一滴血,开始开往后方修整。此时,另一支虎贲之师——12军受命担起上甘岭战役的防御重任。但是为了便于指挥,时任12军军长肖永银向3兵团司令王近山建议,12军的部队配属给15军,不插手上甘岭战役的指挥。老将们的豁达情怀与大局观念让人钦佩,可也因为如此,12军在上甘岭的功绩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上甘岭我军地表阻击阵地

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是十分仓促的。因为就在不久前他们刚刚打完金城战役,原本是要到后方修整,结果被3兵团“八百里加急”追回来,作为15军的预备队在五圣山待命。而最先加入战斗的31师不仅缺乏补给,关键是对地形不熟,以致于很多班排长在初期连攻击目标都搞错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向敌人发起冲锋的志愿军官兵

更不利的因素在于,此时战斗已经20多天,阵地上的工事大部已被炸毁或震塌,加之美军空地封锁,前沿阵地通信中断,缺粮缺水缺弹药。同时,战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比拼的早已不是武器装备的优劣,而是在比军心,在拼士气,全都靠一口气在撑着,谁都不肯向对方低头,所以战斗进行极其惨烈。大名鼎鼎的31师“朱德警卫团”,堪称12军的王牌,结果上去3天就几乎被打残。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弹药耗尽之后用石头打击敌人的志愿军将士

坐镇前线的12军副军长李德生此时坐不住了,这位“刀劈三关”攻破襄阳城的将军深知,再这么打下去,家底都得拼光了。所以他迅速与31师及45师部分留守干部研究出了一套解决办法。缺弹药怎么办?就每50米挖一个存储弹药的猫耳洞,接替短距向前输送弹药;吃不上饭怎么办?就以团为单位统一组织伙食供应,24小时不熄火,日夜不间断向前线运送热食;阵地上“站不住脚”怎么办?就加紧构建野战工事,一昼夜挖一米坚石坑道就给一次三等功。通过这一系列努力,阵地情况很快便有了改善,仗也越打越活。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坚实的坑道极大改善了志愿军防御条件

11月17日,在顶住了敌人几次大规模的反扑后,李德生将最精锐的106投入了战斗,一鼓作气夺下被美军占领的537.7北山阵地。至此,美军在上甘岭再无立锥之地,美七师和韩二师也几近残废,只能仓皇转移。而号称“白马部队”的韩九师,直接被打成了“死马”,美军再无力组织反扑,12军为上甘岭战役漂漂亮亮地收了尾。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上甘岭战役中崩溃的美军士兵

难能可贵的是,战斗结束后,12军将上甘岭防务全部移交给15军,可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但不可否认的是,15军和12军联手在上甘岭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在中国人的骨气。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编入12军的31师,系11军部队,所以在上甘岭战役中,至少有15军、12军、11军3个军的部队参战。与在上甘岭一战成名的15军相比,12军、11军的参战历史少有人知。如今,这些光荣的番号均已撤销。正如志愿军副司令杨得志老将军所言:我们和我们的敌人都把它作为一种象征,谁也不会忘记。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上甘岭不仅有15军,另有两个军补血参战

红旗插上上甘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