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我将离开上海

疫情过后,我将离开上海

经此疫情之后,人们对城市的价值判断有了重新的改观。


“逃离北上广”是2019年的一大热点话题,疫情将这一话题的讨论重新点燃。上周买房故事,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疫情过后,你会选择去哪里?


选择继续“留在北上广”和选择回归二线或省会城市的比例相当,“留在北上广”人群比例仅多了7%,而选择奔向“北上广”的人数超过了逃离“北上广”的人数。


今天的故事,正是从逃离“北上广”的那部分人开始。


因为一场疫情,我们被宅在家里一个多月,刷剧成日常消遣。宅在家我追了近期很火的一部剧《安家》,里面关于买房租房的种种戳中了多少人的心,尤其是“海清夫妇”出现,这不就是十年前《蜗居》里为了房子连续吃了一周面的“郭海萍”夫妇嘛。

十年前,为了买套刚需房省吃俭用,十年后,为了改善置换看过无数套房。这正是当下每一个人的买房路径最真实的写照。

好在,疫情终于稳定下来了,全方位复工被提上了日程。和大多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我又一次背上行囊,踏上了从杭州到上海的高铁。

这两年,身边很多朋友离开了上海。离开北上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些年,有人受不了一路走高的生活成本而离开,也有人被高房价“吓跑”,有人选择了更理想的城市,也有人夹杂着无奈回归家乡。

尤其是这场疫情,大家对“逃离北上广”有了新的价值判断,有人离开,同样也有人回归。

而我,是介于两者之间。拥有“房东”和“租客”的双重身份,也让杭州上海双城生活的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01.


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家境不错,在杭州有房,可以和父母同住,本来可以不做“沪漂”。但因为我是老来子,父母年纪已经很大了,一是不希望自己“啃老”,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不能过分依赖父母,再一个,父母虽然有点积蓄,但我更希望他们的钱能够留作养老。

在杭州本地读完了四年大学,主修建筑设计,2013年毕业在杭州找了份工作,实习转正之后,毕业的头一年底薪五千,加上项目奖金提成,业绩好的时候到手能有八千,赚得工资除了向家里交伙食费,其余都存起来留作房票钱。

工作的第二年,我和每个有着设计梦想的人一样,热血奔赴“北上广”,辞职去了上海。

到了上海,我发现这是我人生前 24 年做过的最正确的决策之一。我始终觉得,年轻时选择的城市会影响自己一生,“奔三”前的这十年,应当是成长的十年,也必将影响我后面的人生。

在找工作之前,我一直住在旅馆里,计划着等找到工作,以单位周边20分钟路程范围内有针对性查找小区。

很快,我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位置在静安寺旁的一栋商务楼。

但是人生中第一次租房的经历告诉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于魔都的压力。

记得当时中介带我去看的房子都很老旧,一室一厅,25平的房租都要3500元一个月。看我面露苦色,中介说:没办法,在这么市中心的位置,你想住得离公司近,就得承受这么高的租金。

我开始理解了那句老话: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穷得吃馒头还要一副好行头。


02.


来上海的第一年,我换了2次房子。因为自己的专业跟设计沾边,所以每个房子住进去之后都会小小的改造一下,但由于房东的各种限制,一直无法按照我的想法进行改造,因此,我决定有机会租一个长期的房子,一定要装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上海打拼是要比杭州辛苦很多,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

在上海,我接触了更多建筑设计领域的资源和人脉,而且领导很和善,教了我很多东西,身边的同事也都是“高精尖”,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而杭州挂靠公司太多,如果想做出成绩只能去大的设计院,但大设计院资源太少了。

换房子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地点的改变。由于工作地点改变,加上经常出差,2017年,我搬到了2号线花木板块附近租房,这是我在上海的第三次租房,房租从4000元飙升至7500元,好在和朋友合租,两人分摊一下,80平的房子住得还算舒服。


住进去之后,我和朋友进行了大改造,按照我们喜欢的风格,重新设计了格局,拆掉隔断,重刷墙漆,水电也做了轻微的改造,但因为预算有限,必须严格控制预算。最后,我在门口放了一株金叶榕,进门便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机。

虽然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还是自己的。

2018年,机缘巧合我遇到了现在的女朋友,她是个翻糖师。恰好室友因为工作的原因要退租,女友便搬来和我同住,房子我俩共同整租了下来,但房租已经涨到了8000元一个月。


03.


2018年年底,我跟女朋友正式规划了买房计划,两个人在一起存了80万左右,等存两年之后差不多能有150万左右,到时父母再支持一点,就能在上海买房了。

但正巧朋友的亲戚在苏州相城区有个老宅子,一直空闲着,朋友找我想合伙开民宿。

2018共享住宿蓬勃发展,以民宿为代表的非标住宿成为很多人旅居出游的不二之选,一家好的民宿,犹如一个个鲜活的小型博物馆。而且,我和女朋友外出游玩基本也是定民宿多过酒店。结合市场和自身消费习惯,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能够成功转型当老板的好机会。

和女朋友认真研讨一番之后,她支持我先创业,于是我们决定把钱投资民宿,把买房计划往后推一推。

于是我和朋友3个人合伙盘下了房子,房价比市场价便宜30%左右。装修等总投资90万,我是最小的股东,投资了25万。我们把房子设定为旅游民宿,所有的建筑设计、图纸由我一手包办,朋友负责在店铺内的运营,成本很低。

很快,2019年1月份,民宿开始试运营。12间客房,房费设定从700-1400元不等。最初,房间空置率很高,周末的时候都不能够满客。2月份的时候正式运营,3月份的时候行情和价格才开始回暖。

2019年的6至9月,由于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宣传渠道,暑假高峰期还算不错,十一长假我们的对外房租也随着周边酒店的涨价而调高了,期间收入不错。

但其实,开民宿也像靠天吃饭,工作日里基本没人,大多依靠周末和小长假,虽然满客,但全年利润摊薄,也赚不到多少钱。

因为房子是一次性买下的,2019年10月的时候我们大致算了一下,回头客和老客源比较稳定,再加上新铺开的其他合作模式带客源,如果按照目前的营收,当时乐观估计到2020年6、7月民宿经营差不多就能回本。


04.

算一算,我现在上海社保已满63个月,就等一切好起来,民宿能够回本并且赚钱,就可以将买房计划提前了。

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我们的计划。

春节期间的短期和长期民宿被订满的订单全部被取消,到目前房源也没有新增的订单,春节最大旺季完全空置,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而且后边能正常营业的日子遥遥无期,压力就摆在面前,原本预计今年回本的美好愿景也彻底泡汤了。

这期间,民宿日常维护成本也在增加,在上海的房租还得正常交,压力实在太大了。

疫情还在继续但却在向好,作为“沪漂”的我,偶尔会莫名心慌,很怕被失业。本来年前想着辞职专心做民宿,但现在只能选择从杭州回到上海,继续工作赚钱交租金了。


疫情期间,也让我对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有了新的认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城市。所以,我和准太太重新思考了未来几年的人生规划,离开上海,回到杭州,然后继续在苏州专心开民宿。

今年的计划是继续存钱,争取年底在我的老家杭州买一套房子,这两年杭州新房均价虽然一直在上涨,但还没有突破3万,对于我们来说压力小很多。

疫情过后,我将离开上海

“北上广”,一个承载太多人梦想的地方。

以前,每次看到逃离“北上广”的话题,我都想说:当然是留下来!

但是现在,我们正计划着离开。当离开上海的念头在内心萌芽的那一刻,我真正明白,离开,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所追求的东西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不管是去,还是留,只要清楚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就会做好这道选择题。

上期留言里,有很多读者向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有位读者努力在上海买了房,他说:“既然已经从家乡出来了,就拼一把,人生不过几十年,别让自己后悔。”,也有读者跟我们分享,“三四线城市,夫妻双方有稳定工作,幸福指数不见得比北上广差!”

我们为很多人努力打拼的故事感动着,也欢迎读者朋友们留言,说出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