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得知了什么真相,使他大怒当场摔杯子?

汉史趣闻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只是游击性质的。即使他从横官场二十多年,官职也确实越做越大,但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上的真正实力却是越来越小了,而这时候的刘备已经快有五十岁了,还有多少年头可以给他混的呢?由此可见当时的刘备有多需要人才,多需要一个人来给他指明道路。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刘备为了把他请出山也是三顾茅庐,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他这番心意,诸葛亮的《隆中对》就给他指明了道路,而刘备按着这个道路走,取得了三分天下的成绩,之后刘备有几次生死存亡关键时刻,也都是诸葛亮帮忙出谋划策,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帮刘备打了好几个胜仗,例如火烧赤壁、智取南郡、力夺四郡等等。可以说蜀国能有今天的成就,是离不开诸葛亮的帮助的,诸葛亮是蜀国奠基的头号功臣,所以刘备对他是十分信任的,也因此刘备在临死前把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死后,刘禅却开始清查诸葛亮的账目,而且清查后还当场摔了杯子,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刘禅查诸葛亮账目的原因


原因一,诸葛亮实行的是廉政政策,不仅在政治、军事、经济、生活方面要求自己勤俭节约,对刘禅也是一样严格要求的,决不允许他铺张浪费,当时的刘禅作为皇帝连想扩大一下后宫,都被诸葛亮阻止了,你说刘禅能不心生怨恨吗?

原因二,诸葛亮临死前,给刘禅写了一篇文章—《自表后主》,里面主要写的是对后主的各种规劝以及建议,其次是他对自己财产的阐述,这也是导致刘禅要清查诸葛亮的根本原因,因为在《自表后主》里面诸葛亮说自己的财产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可能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知道是什么概念,但是你要知道在东汉时期一个小小的济南王,他都有八百多顷的土地,而诸葛亮不仅是一朝宰相,而且刘备死后,蜀国基本都是他说的算,可是他的土地仅仅有十五顷,实在是少的可怜。不仅如此,诸葛亮的《自表后主》里还说了他家中的子弟都是靠这些土地吃饭的,并不是靠诸葛亮俸禄的,这么少的财产刘禅怎么可能会相信呢!


原因三有个太监叫黄皓,他平时非常的听刘禅的话,刘禅也十分的信任他。黄皓看到诸葛亮只有这么点财产一点也不相信,就在刘禅的耳边吹耳边风,而刘禅也是持怀疑的态度就下令对诸葛亮的家产进行清查。

原因四,因为刘备在临时前把蜀国把刘禅都交到了诸葛亮手上,就这份信任就使得诸葛亮觉得无以回报,再加上刘备对诸葛亮还有知遇之恩,所以刘备死后,诸葛亮几乎是事必躬亲,这就无形中架空了刘禅,再加上诸葛亮本身威望就极高,深得民心,使得刘禅这个皇帝显得可有可无,就算他想做点啥也要经过诸葛亮同意,几乎成了傀儡,使得刘禅心生怨恨。

以上是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要清查他家产的原因,那么刘禅在清查时究竟查出了什么真想,使得他当场摔杯子。

原来,刘禅派去的人把诸葛亮家里里外外都搜查了个遍,硬是没有搜出《自表后主》里清单以外的一毛钱,刘禅激动的直拍桌子,然后就把杯子摔坏了。 刘禅这么激动的原因是因为他认定诸葛亮一朝宰相不可能只有这么点家产,他要拆穿他的面目,结果却是狠狠的打了他的脸,他开始意识到诸葛亮是个真正高风亮节的人,他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深深的愧疚。为了弥补这么愧疚,也是为了感谢诸葛亮的恩情,刘禅后期对诸葛亮的后代十分好,不仅把诸葛亮的儿子当自己儿子,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猫眼观史


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得知了什么真相使他当场摔杯子?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编必须向大家澄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刘禅是怎样的?网友们,千万别被电视骗了,刘禅在位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开始独立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在刘禅统治时期,蜀汉没有出现过一个权臣,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叛乱,是三国时期最稳定的国家,后来刘禅投降也是十分正确的选择。所以历史上的刘禅不是演义、评书里的那个刘禅,不过是文人集团为了标榜自己,而吹嘘诸葛亮,而刻意忽视、丑化的刘禅。诸葛亮自己评价刘禅是: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翻译过来就是: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

当然刘禅再能,也得听卧龙诸葛亮的。话说诸葛亮在位时,根本没有刘禅什么事,刘禅想干点啥都不行,孔明没事就把刘备搬出来压刘禅,没事就说先帝怎么样,先帝怎么样,一篇短短的出师表,先帝出现了14次,可见刘禅作为皇帝是多么的憋屈。

刘禅好不容易把诸葛亮熬死,可是在蜀国,诸葛亮的影响力非常大,诸葛亮本人也是一个非常清廉的人。《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去世前留给刘禅的信中写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这话的意思是,我家里有八百棵桑树,十五顷土地,子孙衣食无忧。作为一个丞相,诸葛亮就这么点家产,刘禅心想:丞相,不对吧,你肯定吃了我刘禅不少回扣吧,所以刘禅派人去清查清查诸葛亮的家产,想借贪污之名把诸葛亮搞臭。

野史传闻,刘禅当时抄诸葛家,是因为官宦黄皓怂恿,但是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因为黄皓在诸葛亮去世十多年后,他才掌握了权力。

根据史料记载,小编认为刘婵查诸葛亮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诸葛亮是有些瞧不起刘禅的,认为刘禅就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刘备去世时,刘婵才17岁,好玩是年轻人的天性,刘禅当然不以为然,二是诸葛亮与刘禅政见不同,刘禅不好打仗,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而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抱负,非得举全国之力多次北伐,搞得民不聊生,而且蜀汉都听了丞相的,刘禅心里有气。三是诸葛亮死后的风头依然胜过了皇帝。刘禅查诸葛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诸葛亮死后,很多人给他立了祠堂,后来还有人建议给他弄宗庙。宗庙那时可是皇家独有的,刘禅憋了一肚子火。

那么刘禅在诸葛亮家中发现了什么,让他龙颜大怒,摔了杯子?

刘禅想搜诸葛亮的家,其实是想压一压诸葛亮的风头,如果能在诸葛亮家中搜出些财宝和悖逆蜀汉政权的事情,那么诸葛亮的就会被骂,他刘禅就能坐稳头把交易,可是派下去的人什么都没查到,事实证明诸葛亮是个能臣、忠臣、廉臣。刘禅的目的没有达到,十分窝火,所以一气之下,摔了杯子。

刘禅气归气,也没有给诸葛亮网罗罪名。在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治体制。

刘禅聪慧过人、能隐忍,懂得权谋之术,审时度势,爱民不惜自损,其奈不得天时、人合,空有地利尔。刘禅头像后,"乐不思蜀"成为笑柄,其实这印证了刘禅的聪慧,《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大意是正因为刘禅的没心没肺乐不思蜀,才让司马昭放了刘禅一马,没有杀他。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刘禅寿终正寝,完成了他的使命。


葛大小姐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途中去世。在他去世前,曾给刘禅报告说自己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良田十五顷,子孙后代的衣食皆能自给自足。这点家产对于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或许非常丰厚,但对于贵为丞相的诸葛亮来说,是不是太“薄”了一点呢?

在诸葛亮死后,朝中有人进谗言说诸葛亮中饱私囊、家藏万金。刘禅一开始还对此嗤之以鼻,但久而久之,流言听多了也不禁怀疑起了诸葛亮。


他派人彻查诸葛亮留下的遗产,结果发现除了诸葛亮生前所说的“桑八百株、良田十五顷”以外并无其他的收入,就连诸葛亮的家人也穿着粗布衣裳。刘禅为此勃然大怒,气得连摔了好几个杯子,重重地惩罚了那些造谣的人,此后再也没有人向刘禅进诸葛亮的谗言了。为了怀念诸葛亮,刘禅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刘禅气得摔杯子,主要是因为自己怀疑了诸葛亮的清白。诸葛亮是刘备的托孤之臣,亲手辅佐刘禅登基,并为蜀国南征北战,最后死在北伐途中,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史书记载,公元223年刘备讨伐东吴大败,败退回永安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后不久就病逝了。在他临终前,亲手嘱咐诸葛亮匡扶幼主,甚至还说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其子不才,君可自立”这样的话。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原文记载为:“章武三年春(公元223年),先主(刘备)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後事,谓亮曰: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诸葛亮便辅佐幼主刘禅登基,稳定朝政,继续奉行“东和孙权、北拒曹魏”的策略,使得蜀汉王朝得以稳定,刘禅得以顺利登基。刘禅是诸葛亮亲自拥立的,如果没有诸葛亮的一片忠心,也就没有刘禅后来的地位,所以刘禅十分敬重和感激诸葛亮。因此,刘禅在调查诸葛亮的遗产后感动大怒,是因为有人诬陷了诸葛亮的清白。


世界人文通史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去世前留给刘禅的信中写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诸葛亮这话的意思是,我家里有八百棵桑树,十五顷土地,子孙衣食无忧。作为一个丞相,诸葛亮就这么点家产,让人有些难以相信。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派人抄了诸葛亮的家,知道真相后,刘禅大怒,摔了杯子。难道说诸葛亮不是清官,家里藏了东西,还是由于其他原因惹怒了刘禅呢?

刘禅既然叫诸葛亮相父,为什么还要抄了诸葛亮的家?

刘禅是个无能的主,但是他并不昏,道理还是懂的。野史传闻,刘禅当时抄诸葛家,是因为官宦黄皓怂恿,但是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因为黄皓在诸葛亮去世十多年后,他才掌握了权力。

其实刘禅抄诸葛家,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诸葛亮眼中有刘备,但刘禅在他眼中还是那个只会斗蛐蛐的阿斗。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多次提到刘备,说刘备给刘禅攒下了家业,留下了大臣,最后刘禅却让“益州疲弊”,没能经营好家业。用现在的话说,诸葛亮是有些瞧不起刘禅的,认为刘禅就是一个典型的“啃老族”,不思进取。


第二,当诸葛亮与刘禅政见不同时,蜀汉竟然听了丞相的,悖逆了皇帝。

诸葛亮先后六次北伐,其实这并不是刘禅的意思。刘禅曾经就问诸葛亮:“既然曹魏不来攻打我们,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北伐?”由此可见,刘禅是不愿意北伐的。按理来说朝廷里皇帝和丞相意见不同时,往往是皇帝占了上风,可是刘禅并没有什么人支持。

就是刘禅立皇后,娶小妾,也要听诸葛亮的,时间久了,刘禅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第三,诸葛亮死前清廉的陈述,让诸葛亮的风头胜过了皇帝。

诸葛亮在蜀汉十分得人心,在他死前,他又告诉刘禅自己没钱,但是也不要管自己的子孙。这更是让诸葛亮收获了不少粉丝,诸葛亮死后,很多人给他立了祠堂,后来还有人建议给他弄宗庙。宗庙那时可是皇家独有的,刘禅能不生气吗?

那么刘禅在诸葛亮家中发现了什么,让他龙颜大怒,摔了杯子?


刘禅在诸葛亮家中看到了清廉,但是正是这清廉惹怒了他。

刘禅想搜诸葛亮的家,其实是想压一压诸葛亮的风头。如果刘禅能在诸葛亮家中搜出些什么,那么诸葛亮的名声就臭了。

可是令刘禅吃惊的时,真的就像诸葛亮说的,诸葛家除了八百棵桑树和十五顷土地,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下刘禅可要背负骂名了,他能不生气吗?能不摔杯子吗?

诸葛亮是为能臣、忠臣,但是他忘记了臣子总要给皇帝一些出风头的机会。


斯幽说历史


诸葛亮本来该斩!必须该斩!

他是一个好战分子,灾难制造者,五次伐魏,中原大地战火不断,人民生灵涂炭,尸骨露野,水深火热,次次以失败告终,他将蜀国一步步推向衰落与死亡,最终亡国。

诸葛亮实际上是个无恶不作的大奸臣,双手沾满华夏儿女的鲜血,跟董卓区别不大,都是半斤八两,死在诸葛亮手上的人,远多于董卓。

一些愚昧之人,歪曲真理,大肆鼓吹诸葛亮是何等的雄才大略,何等的足智多谋,何等的忠心于国,实际上,这些人分不清好歹,奴性十足,又被假像洗脑严重。这些人大多喜好拍马屁。

历史假像蒙得了世人百千年,但不能永远蒙蔽世人。



用户创维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去世前留给刘禅的信中写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诸葛亮这话的意思是,我家里有八百棵桑树,十五顷土地,子孙衣食无忧。作为一个丞相,诸葛亮就这么点家产,让人有些难以相信。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派人抄了诸葛亮的家,知道真相后,刘禅大怒,摔了杯子。难道说诸葛亮不是清官,家里藏了东西,还是由于其他原因惹怒了刘禅呢?

刘禅既然叫诸葛亮相父,为什么还要抄了诸葛亮的家?

刘禅是个无能的主,但是他并不昏,道理还是懂的。野史传闻,刘禅当时抄诸葛家,是因为官宦黄皓怂恿,但是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因为黄皓在诸葛亮去世十多年后,他才掌握了权力。

其实刘禅抄诸葛家,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诸葛亮眼中有刘备,但刘禅在他眼中还是那个只会斗蛐蛐的阿斗。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多次提到刘备,说刘备给刘禅攒下了家业,留下了大臣,最后刘禅却让“益州疲弊”,没能经营好家业。用现在的话说,诸葛亮是有些瞧不起刘禅的,认为刘禅就是一个典型的“啃老族”,不思进取。

第二,当诸葛亮与刘禅政见不同时,蜀汉竟然听了丞相的,悖逆了皇帝。

诸葛亮先后六次北伐,其实这并不是刘禅的意思。刘禅曾经就问诸葛亮:“既然曹魏不来攻打我们,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北伐?”由此可见,刘禅是不愿意北伐的。按理来说朝廷里皇帝和丞相意见不同时,往往是皇帝占了上风,可是刘禅并没有什么人支持。

就是刘禅立皇后,娶小妾,也要听诸葛亮的,时间久了,刘禅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第三,诸葛亮死前清廉的陈述,让诸葛亮的风头胜过了皇帝。

诸葛亮在蜀汉十分得人心,在他死前,他又告诉刘禅自己没钱,但是也不要管自己的子孙。这更是让诸葛亮收获了不少粉丝,诸葛亮死后,很多人给他立了祠堂,后来还有人建议给他弄宗庙。宗庙那时可是皇家独有的,刘禅能不生气吗?

那么刘禅在诸葛亮家中发现了什么,让他龙颜大怒,摔了杯子?

刘禅在诸葛亮家中看到了清廉,但是正是这清廉惹怒了他。

刘禅想搜诸葛亮的家,其实是想压一压诸葛亮的风头。如果刘禅能在诸葛亮家中搜出些什么,那么诸葛亮的名声就臭了。

可是令刘禅吃惊的时,真的就像诸葛亮说的,诸葛家除了八百棵桑树和十五顷土地,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下刘禅可要背负骂名了,他能不生气吗?能不摔杯子吗?


该拼搏的年纪就该拼搏


阿斗之才,其实远高于诸葛亮的,刘备是千年一出的大英雄,其子怎么可能真的那么昏庸无能呢。

首先在这个北伐态度上,诸葛亮坚持北伐,六出祁山痴心不改,但阿斗就对北伐并不感冒,只是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其实阿斗是对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嘛,四川本来就是有利于防守的地方,你有四川的防守地利不用,老是去北伐进攻魏国导致国力消耗一空是蜀国亡国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亡国之君一般就算对方国君宽宏大量不杀你,大部分都是郁郁寡欢而死的,阿斗的乐不思蜀其实不光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保住了自己的衣食无忧,可见阿斗之情商不是一般的高。那不然你又能怎么办?只有让对方感到自己对你没有任何威胁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嘛。


混水摸鱼2046


如果要说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君臣关系,肯定就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与君主的关系了,这个臣就是诸葛亮,而君可以是刘备,也可以是刘禅。

诸葛亮的丞相之职是谁封的?是刘备封的。刘备不仅封诸葛亮为丞相,而且身受辅政大权,完了之后还有: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这个创业近四十年的蜀汉开国之君,什么风险没遇到过,什么人没见过,但对于诸葛亮,他看得很明白,这是一个标准的正人君子,所以刘备还对刘禅说了: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何时看错过人?况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托付的,不仅仅是蜀汉江山,刘氏后裔,还有未完成的理想和事业,他坚信诸葛亮可以更好的帮他及他的子孙后代完成。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刘禅给的,刘禅不仅让诸葛亮开府,任命他为益州牧,而且还: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那一年刘禅17岁,以后世开上帝视角来看刘禅,他最多也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却一不小心放在皇帝的位置,并非刘禅愚蠢昏庸,也不是刘禅聪明伶俐,而是他是一个没有皇帝能力的普通人,德不配位,造就了刘禅的悲剧,也许不是悲剧,至少刘禅是善终。



17岁,一个并不算小的年龄,与此可以参考的是:17岁的孙策已经护送父亲的遗体回到家乡,同时继承父亲的事业开始打拼。17岁绝对是一个可以自已做主的年龄,对于刘禅同样是如此。

但刘禅的选择是:

政则葛氏,祭由寡人。

刘禅是被逼的吗?没有。这是刘备的遗命,同时也是刘禅的选择,一个17岁少年天子的选择。刘禅选择了由诸葛亮总理大权,而自已只负责祭祀祖先,这就是明显的做个名义上皇帝的,仅此而已。



诸葛亮自此开始了独揽大权的11年执政时光,这期间,诸葛亮除了要治国,还要平乱、北伐,以实现刘备遗命和蜀汉的长治久安,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费尽心思的以“相父”身份管着少年天子刘禅,让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以郭攸之、费祎、董允教导刘禅,刘禅就像一个叛逆期的少年一样,总会有些不爽,但不爽归不爽,但这是国家大事,容不得一丝马虎。

诸葛亮终于累死在北伐的路上,诸葛亮去世前,刘禅派人问接班人问题,诸葛亮回答了蒋琬、费祎,刘禅照办了,仅仅出于对维护蜀汉政治秩序而禁止给诸葛亮奔丧的行为,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理解刘禅对诸葛亮的恨意,实在是无知之举。



诸葛亮的官职是丞相领益州牧,基本上是所有大大小小的蜀地官员的上司,对于蜀地的官员来说,诸葛亮等于是君,蜀地的官员是臣,这是东汉时期的二元君臣关系所决定的,所以谯周这样的与诸葛亮政见完不同的人,也会去奔丧,不是谯周认同诸葛亮,而是这就是礼仪,刘禅要是不禁止,那么蜀地的官员都得给诸葛亮奔丧,那政治秩序不就乱了。

诸葛亮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申报个人财产的政府官员。在诸葛亮给刘禅的上书中清楚的说到了自已的个人财产: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孙们的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额外的花费安排,随身衣服饮食全由国家供应,无需再置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有多余衣物,外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

诸葛亮的这点财产,无非就是小地主水平的财产,与蜀汉丞相的身份完全不相符,而刘禅所谓的清查诸葛亮的家产,只不过更加证明了诸葛亮所言非虚,在得知真相后,刘禅只有羞愧之心,只得摔杯以气愤让他轻信谗言的人。



说诸葛亮贪权,他却没有把权力世袭,传给自已的亲信和儿子;说诸葛亮纂位,他却没有任何造反之意,尽心尽力辅佐刘禅。

诸葛亮有纂位的能力,有纂位的实力,但就是没有纂位的行动,这是他与曹操、司马懿之类的本质区别。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刘禅的确对诸葛亮心怀不满,有两点可以佐证:

其一,诸葛亮死后,刘禅禁止奔丧。

古人有礼,死者为大,奔丧是完全合乎情礼的行为,然而诸葛亮刚刚驾鹤西去,三军便接到了刘禅的密令:“禁止奔丧”。

《三国志谯周传》有载:“亮卒於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诸葛亮死于交战之中,谯周得知消息后,即刻出发前去奔丧,然而等他抵达后,刘禅却下了诏书,禁止奔丧,全军上下,唯独谯周提前赶到,完成奔丧之举。

从“诏书禁断”四个字可以看出,这是刘禅亲自下达的命令,而“禁断奔丧”,虽然也是诸葛亮生前的意思,为的是防止他的死讯传出,容易被魏军利用,以此扰乱蜀国军心,但抛开这一点,即使单独为诸葛亮举行秘密葬礼,于情于理也没有丝毫不妥,且不需要告知天下,只是简单举行一番仪式,表达对于他一生所做贡献的敬仰与恭送即可。

然而刘禅却下令禁止奔丧,这也就意味着除去唯一前去奔丧的谯周,几乎无人为诸葛亮送行。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禅对诸葛亮是心怀不满的,毕竟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在整个蜀国朝野的话语权并不重,甚至达到事必征求诸葛亮意见的程度。

我想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君王,能心甘情愿让谋臣把持朝政,即使这位谋臣是先王刘备万分信任的诸葛孔明,但归根结底他也只是“臣”,刘禅则是“王”。

其二,诸葛亮西去后,全军乃至民间均呼吁为其立庙,以表彰其生前卓越功绩,然而刘禅再次予以拒绝,甚至不听取相关意见。

以研究古代人文著称的文献《襄阳记》中,曾有如下记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

仅看最后四个字“后主不从”,便可了解刘禅大概的旨意,“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说的正是诸葛亮刚刚离世,各地官吏与百姓便请求为其立庙,然而刘禅却对此不予理睬。

他给出的理由其实也很正确,汉朝时便规定只有皇帝驾崩才能立庙,其余人等,一律无此待遇。

然而之后由于民间舆论太过猛烈,各地百姓不断请求为诸葛亮立庙,刘禅眼看民意难违,最终只得为其立庙,以平民息。

综上所述,刘禅对于诸葛亮的确心怀不满,毕竟刘禅在位早期,诸葛亮始终大权在握,虽然他并无谋反之意,但对于刘禅来说,整个蜀国朝野并非自己一人说了算,之前刘禅年纪尚幼,对治理国家等同无知,自然大事小事皆言听计从于诸葛亮,然而随着刘禅年纪渐长,欲望与权力不断扩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在某些关键问题上难免就会对诸葛亮心生异见。

而之后刘禅带人抄了诸葛亮的家,更能直接说明问题,如果刘禅当真对诸葛亮深信不疑,自然也不会轻易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从而做出抄家之举。

为泄心头之恨,刘禅思索半天,最终决定给诸葛亮扣一顶贪赃枉法的帽子,但既然要定罪,就必须得拿证据说话,于是下令清查诸葛亮的全部家产。

然而找遍诸葛亮全家上下,却并未找到贪污物证,与此同时,刘禅看到了诸葛亮亲自给他写的一封书信,名为《自表后主》,信中提到: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这句话可以总结为,诸葛亮声称自己并无多少财产,只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子子孙孙完全可以凭借这些家产自供自足。

刘禅起初对此表示不信,结果下属在清查过后,如实禀报称,诸葛亮确实只有八百株桑树与田地十五顷。

得知这一结论后,刘禅发现与诸葛亮的家产与他信中提及的分毫不差,刘禅因而对自己恼羞成怒,认为完全找不到能抹黑诸葛亮的把柄,由此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摔了杯子。

总体而言,刘禅对于诸葛亮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蜀国没有诸葛亮,就如同马失前蹄,恨的是诸葛亮在世时对朝野操控太深,一度威胁到刘禅的地位。

所以不管怎么看,刘禅对于诸葛亮的感情都是极其复杂的,你说他恨诸葛亮,的确恨过,说他爱诸葛亮,他也爱之深切,不惜在诸葛亮死后,重用他的儿子诸葛瞻。

诚然我们后人看待古人的角度,也只是通过流于后世的史料去推测,具体当时如何,正如那句名言所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钱品聚


从题目来讲,“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这一句已经是曲解史料了,“得知了什么真相使他当场摔杯子”,这一句更是说明不是气的摔杯,说明当时刘禅内心的震惊而不是愤怒,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刘禅和诸葛亮的恩怨情仇了。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待人,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太照顾刘禅了,这一照顾就大麻烦了。作为一位君王,哪怕他年少,哪怕他真的智商有点问题,你一位大臣整天在耳边叨叨叨,能不烦你吗?能想象你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发表点意见就被老爸老妈念叨的感觉嘛,虽然爸妈可能是对的,毕竟人生经验在那里,但是就是烦。

此时的刘禅就是这种感觉,关键他还没办法说,毕竟诸葛亮在整个蜀国那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在路上要是有人说他一句不好可能唾沫就把你淹死了。那刘禅如果说了诸葛亮的决策不对,那也差不多被淹了,而且大臣们上下一心都是听诸葛亮的,一个皇帝想要有点想法,立个妃子皇后,都要听爸的,何况还不是亲爸你说当的窝囊不,简直是对诸葛亮又爱又恨啊。

后来刘禅就想给诸葛亮点赏赐,完美无缺的人总是遭嫉妒的,诸葛亮偏不要,而且总到处说自己家里就八百颗桑树,还有十五亩农田,够活就行了。多高风亮节,这都是功高盖主了,但是想找个由头杀了都不行,更气了。

最后诸葛亮死了,刘禅就去瞧了一下诸葛亮家,发现真的如他所讲清贫得很,一时间感觉索然无味,这就跟一直和爸爸斗的小伙子突然发现爸爸把最好的都给你了,最后去世了一样的心情,感怀无限,一时激动杯子就掉了。

而且史料也记载刘禅对诸葛亮后人是非常好的,诸葛亮的后人也是为老刘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所以这摔杯只是刘禅感怀诸葛亮的一个表现罢了,有好事者总是将此写的面目全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