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三國時期雄主,為何曹操、孫權待養子如己出,劉備卻殺了劉封


同為三國時期雄主,為何曹操、孫權待養子如己出,劉備卻殺了劉封

漢末三國時期的君主們,大多都有收養義子的習慣。比如我們最熟悉的“三姓家奴”呂布,什麼丁原、董卓、王允啥的,都喜歡當他義父,結果反倒成就了呂布割據一方。然而三足鼎立雄主曹操、劉備、孫權,也都有收養義子的習慣。不過其義子的結局,卻都五花八門各不相同。

同為三國時期雄主,為何曹操、孫權待養子如己出,劉備卻殺了劉封

——曹操一共有三位養子,分別是曹真、何晏、秦朗

☞曹真是曹操的族子,早年其父為了救曹操被殺,曹操便收其為養子,改為曹姓。他對曹真呵護有加,一心培養他成為大將軍,並特令其掌管麾下精銳部隊虎豹騎,後令其都督關隴軍事。曹丕、曹睿時期為大將軍、大司馬,位高權重。

☞何晏是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其母尹氏改嫁曹操,遂收為養子。曹操對其寵愛有加與秦朗無異,並將金鄉公主許配給他。何晏官至侍中、吏部尚書,是權臣曹爽的親信,司馬亂國後,被司馬家一併滅族。


☞秦朗是秦宜祿之子,其父是呂布麾下將領,因出使袁術另立新家。後呂布兵敗,曹操遂納其母杜氏,待秦朗如己出。曹睿時期備受寵愛,官至驍騎將軍、給事中,並打算以秦朗與曹爽、司馬懿等為託孤大臣。後被劉放、孫資等離間罷免官職。


曹操對待養子的態度寬容、真誠,堪稱三國時期最稱職的養父。無論是早期收養的曹真,還是後來隨母嫁過來的何晏、秦朗,皆一視同仁,視如己出,寵愛有加。曹操曾非常自豪的說“世上有人像我這樣疼愛不是自己親生兒子的嗎?”

同為三國時期雄主,為何曹操、孫權待養子如己出,劉備卻殺了劉封

——孫權有兩位養子,分別是凌烈、凌封

☞凌烈、凌封都是淩統的兒子,幾歲的時候就被孫權養入宮中,愛待與自己的親生兒子無異。但凡有賓客來訪,孫權總是指著兩個養子說道:“此吾虎子也!”

等到他們八九歲的時候,孫權讓葛光教他倆讀書,十天讓他們練習一次騎馬。淩統病逝後,孫權追錄其功,封凌烈為亭侯,並歸還了他父親生前的隊伍。由於凌烈犯重罪被免去爵位與職位,孫權又讓凌封襲繼爵位,並把軍馬交還給凌封。

孫權在對待養子的態度,亦是悉心教導、寵愛有加。

同為三國時期雄主,為何曹操、孫權待養子如己出,劉備卻殺了劉封

劉備的養子是劉封,卻死不瞑目,含恨離場。

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寄居在長沙劉氏家中。劉備汝南兵敗投靠荊州劉表,路過劉氏家,因膝下無子,遂收養了劉封。劉封二十歲的時候,武藝出眾,氣力過人,領兵與諸葛亮、張飛等西上益州,所過之處無有不破。樊城之戰前,劉備又派遣其去統領孟達軍,攻打上庸、房陵一帶,皆大獲全勝。劉封從出道以來,到獨自統軍,在軍中建立的威望很高。

同為三國時期雄主,為何曹操、孫權待養子如己出,劉備卻殺了劉封

反觀劉備的親生兒子,樊城之戰期間,劉禪只不過十二三歲。其人資質平凡,性格懦弱,早年又被人販子拐跑過,沒學到什麼東西。被劉備找到後,又常年生活在溫室之中,受宮廷的呵護長大。直到十四歲,才拜諸葛亮為師學習。


因此!劉備不會允許有這樣一個威望與能力兼備的劉封存在,劉封存在一日,對劉禪的帝位始終是個威脅。劉備本來打算暫時先重用劉封,利用他的能力助自己掃平天下後再作處理,但諸葛亮的一席話,徹底堅定了劉備立斬劉封的想法。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諸葛亮這段話,既是為自己掃清障礙,也是為劉禪掃清障礙。劉備仔細一想,萬一有一天自己翹辮子走了,沒來得及處理劉封的問題,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以劉封在蜀國積累的威望,以及其假子的身份,恐怕連諸葛亮也難以制御。不如聽諸葛亮一言,借其不援助關羽之名,殺之而免除後患。

同為三國時期雄主,為何曹操、孫權待養子如己出,劉備卻殺了劉封

劉封對劉備集團忠心耿耿,此前孟達勸其歸降,並分析了其中的利弊關係。直言其與劉備非骨肉之情,卻鎮守邊疆重權在握,威望震懾全國,一定會被劉備除掉。但劉封認為自己與劉備的父子情深,拒不接受孟達的建議。當他回到成都,劉備果然令其自盡。劉封臨死前後悔不已、含恨而終。


結語:

同樣作為養子,曹操、孫權悉心培養,賦予其重權。劉備卻為了鞏固劉禪的帝位,而狠心處死劉封。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曹操、孫權更加仁慈,也不是因為劉備更加心狠手辣。更重要的是是否構成威脅。曹操的親兒子個個才能出眾,孫權的兒子亦非等閒之輩。唯獨劉備之子能力平庸、才疏學淺。劉封對劉禪已然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招致了殺身之禍。

本文完!感謝您的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