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員上朝拿的牌子什麼作用?

陳州老飛鬥


宋朝大臣上朝時手裡拿的牌子叫做笏板,又被稱為手板、玉板或朝板。

笏板有三個作用,一是記錄皇帝說的重要的話,二是起到一定的禮儀作用,三是代表官員的身份。

笏板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僅宋代時使用,在古代很多朝代都用,是官員特別是高級官員的日常用品。一直到明代,清人入關後,方才廢除。據說明代規定四品官以上持象牙笏,四品以下持木板笏,等級非常分明。





流雲看天下


大家在看個古代的電視劇中可以發現,官員在上朝面見皇帝時,手裡總是捧著一塊狹長板子,它叫做笏板。它主要是古代官員用來記事,相當於現代聽課用的記事本,它又被稱為玉板,手板或朝板。

笏的起源,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那個技術不發達的時代,官員上朝總不可能拿出一張紙,在皇帝說話的時候,邊聽邊記,但是又了防止漏掉一些重要的事情,就想出了這個對策,在上朝的時候把要準備報告皇帝的事情寫到上面和皇帝的重要講話記在上面,即可以起到提醒和時時警示自己的作用,也可以體現對皇帝的尊重,這是笏的實際和直接用途,它最早起源於秦漢之前,但是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它在商代就已出現,《禮記》中記載到"笏長2尺六寸,中寬3寸。

不同的朝代,對笏的要求也不同,但是它都脫離不了皇權專制和等級分明的時代背景,所以笏也是身份間接的象徵,唐代,五品官以上拿象牙材質的,六品以下的官員拿竹木做的笏。明代,五品以上拿象牙笏,五品以下則不用拿笏。而到清朝,笏板就不再使用了。



高高在下喲


你好,那個小牌子叫笏[hù],

1: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2:《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

3: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做你的歷史老師


宋朝上朝時手裡拿的是笏板。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姜忘憂


宋朝官員上朝時手裡拿著的牌子叫【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在清朝時廢棄使用。


史隅觀瀾


你說的牌子叫做笏板,是大臣面見聖上的工具,作用和我們今天開會用到的記錄本差不多,可以在君主講話的時候記錄君主的旨意,也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提前記錄在笏板上,防止遺忘。



龍五良民


那個牌子叫做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蝌蚪故事號


宋朝大臣上朝時手裡拿的牌子叫做笏板 [hù bǎn],又被稱為手板、玉板或朝板。

笏板是官員們上朝時面見君主的工具,它有很大的講究,宋朝時官員們手中的笏板有三個作用:

  1. 記錄皇帝說的重要的話
  2. 起到一定的禮儀作用
  3. 代表官員的身份


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天子時,雙手執笏,放在臉前,擋住自己的臉,表示自己謙遜卑微。笏的功能隨著年代的演變也有所不同,起先是大臣們手拿朝笏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或者是將要面對天子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免到時候忘記了。還有就是上朝的時候皇帝會有一些比較重要的話,一般很多的話也沒法記全,要是不記住怕是會被懲罰,笏板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當然了,這還是一種禮儀,大臣們在回報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雙手舉著笏,用笏擋住自己的面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嚴。

笏是古代大臣的擋臉神器。


趙小三與戰神們


官員上朝那的牌子叫做笏(hu)板,另外,也不是隻有宋朝官員上朝時才用,最早出現的年代應該追溯到商朝,直到明朝也一直在用。

清朝不用笏板的原因是,馬背上的民族,手裡拿的是韁繩和馬鞭,沒有多餘的手拿笏板,就不再用了。

笏板長什麼樣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禮記》中記載,“笏長二尺六寸,中寬三寸”,不過古代的尺寸與今天不同,折算下來大約是長51.22釐米,寬5釐米。從現有出土的明代象牙笏板可以看出,笏板呈弧形,表面都經過拋光處理,非常光滑。笏板上有類似木紋的裝飾圖案,製作考究,精良。

笏板的用途

  • 備忘錄

笏板的主要用途是作為一個備忘錄。大臣在上朝時,一方面可以記錄與皇帝奏對要說的話,另一方面記錄皇帝的旨意。

由於古代還沒有發明紙張的時候,人們都是用竹片或是木片來記錄的,後來紙張出現之後,笏板也沒有被拋棄,是因為笏板同時代表了身份地位的象徵。

  • 身份地位的象徵

文武百官的官階高低不同,所使用的的笏板材質也不同。《禮記·玉藻》中記載,“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可見春秋時期就有這樣的規定,到了唐代,笏板的使用規格則完全編進了規章制度。唐朝規定,“五品以上執象牙笏,以下執竹木簡”,明朝則是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



史海撲通


大家好,我是歷史愛好者,我來回答一下。

宋朝官員上朝拿的牌子叫“笏”,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大臣上朝面見皇帝時的工具,主要是記錄皇帝的旨意和話語,以防遺忘。笏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記事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