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小公司除了员工工资损失外,业务都可以延后,为什么要裁员或者解散?

刘一阳


因为很多项目都停滞了,为了度过这个最艰难的时候,我分别和部分员工商量,他们在家休假公司每月发2000生活费并继续缴纳社保,等情况好转再补发这几个月的工资,结果立刻有人说虽然休假但必须发原来工资的八成不然就要去告我。这就是很多人宁愿解散公司也不想再扛的原因吧,太寒心了!


云横秦岭304


小公司如果延后开工只是损失员工工资,老板真的是要笑醒了,我相信题主绝对是公司里面的最底层,连个小主管都不是,所以才会说出这么幼稚的话!

就拿10个人的小公司举例,每人工资到手3000块。你以为老板只需要付出3万块工资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3000块工资,老板至少需要帮你缴纳700多块的五险,疫情期间也不是所有的房东都是那么好说话的,场地费一样要缴纳!你可以到市场上去了解一下,普通的写字楼一平米是50到60块钱一个月,按100平算,又是5,6千块钱出去了。这些成本就快五六万了,公司一个月能赚五六万吗?

你要说房东不好说话你可以换,但你有没有考虑过换场地意味着要重新装修,就普通的刷墙铺地板,做几个隔间就又要好几万!还要去改营业执照的信息,更加麻烦!

这真的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小公司之所以叫小公司,就是因为业务不大,一单2,30万的生意,赚个几千块都算多的了,别不信,你可以自己算算成本。

小公司业务本来就不好找,很多小公司都是在夹缝中生存,靠的是单量上来才有利润,开年是业务最多的时候,很多公司就靠开年这一两个月拿到今年的单,你延后别人不延后,今年大家都喝西北风罗

做人要懂得感恩,疫情期间老板已经给你在家休息一个月了,还正常给你工资,你还想怎么样?要让老板白白养你到五六月份疫情完全结束你才肯出门吗?

那换个说法,你来上班不给你工资,你也就损失工资,为什么你又不干呢?


职场新人王小明


你没当过家,是真不知道老板的不易啊!也许真正等你创业当老板的那一天,再朋友危难的时候,你就可以理解这个问题。

我有个朋友,也是开了家小公司,创业三年时间。

在这三年里头,其实他日子就很难熬,尤其是过去的2019年这年,业务萎缩很严重,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

他本想着2020年好好打个翻身仗,可偏偏春节后来了一场新冠肺炎!他的公司停工停业,员工的工资还得继续支付。

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把公司解散了,等经济恢复以后再考虑。

站在他的角度,我非常理解这样的做法,在外人看来也许是他不人道,没有担当,可作为一个老板的身份,我知道他有太多的苦憋在心里。

下面,结合这个话题,我说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讨论。

一、小公司不像大公司,抗打击能力弱

我工作这些年,在几十人的小公司待过,也在上万人的大集团待过。

要说小公司和大公司的区别,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公司太弱不禁风了,抗击打能力弱。

第一,规模上差距大

小公司无论是业务规模、资产规模还是人员规模,都和大公司差距较大。

比如我当年待过的那个创业公司,一年的营收也就几百万,而最近我工作的这家国企大集团,一年营收高达几百亿。

至于净资产、利润总额等这些其他指标,也是类似的关系。

所以你可以预料,肺炎疫情持续若时间久,谁可以支撑的更久?

第二,资源调度差距大

资源调度和规模自然也有关联,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拿银行授信来讲。

如果一家企业净资产高,营收规模大,利润也好,那么危机时它也容易获得大银行的信贷支持。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前段时间西贝集团董事长贾国龙在朋友圈的“账上资金仅够支撑三个月”的说法,引起广泛关注后,很快便得到了银行几个亿的贷款。

二、小公司即便只有人力成本,也支撑不了太久

首先,我想说的是,办一个公司,不可能只有员工工资这一项支出。

如果你要是简单这么理解,我只能说你太不了解当老板的不容易!

公司的成本支出里头,人力成本的确是很重要的一项,尤其是服务性的行业,但是人力成本并不单纯等于工资,还包括社保、公积金、福利等。

此外,公司还有各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比如办公租金、水电费用等。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疫情导致公司停摆的影响有多么大,我拿数据来给大家计算下。

比如公司有10个员工,平均1个人工资为5000,那么一个月总工资为50000元。

还要计算社保费用,社保公司部分约为工资基数比例的30%,也就是社保要负担15000元。

接着是公积金费用,比例是12%,也就是公积金缴纳公司要承担6000元。

上述三项合计,一个月至少人力成本就得71000元之多!

其次,即便一个公司只有人力成本,对规模小的公司来说,也是难以承受之重。

我就认识一些小公司的老板,他们经常告诉我账面上的现金流是很少,平时业务周转不过了要么小额贷款要么自己个人垫付,直到公司业务回款以后才有可能现金流充裕。

但是员工的工资、公司的房租这些,每个月还需要刚性兑付的,一点含糊不了。

所以,疫情期间,对于账上没钱的小公司来说,光是“养”着员工就可能要让老板愁白了头发!

三、老板是开公司不是搞慈善,当没有利益的时候解散或裁员就是出路

我们考虑这个问题,一定要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

如果你是老板,面对这样山穷水尽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要不要卖了自己的房子去赌一把?

我想大概率你不会这么做。

因为你很清楚,你开公司是为了要赚钱,不是为了搞公益慈善的。

所以任何人站在道德的高度来批判老板们,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如果一个老板明知道自己的企业受到疫情影响,今年肯定支撑不下去或者目前已经掏空了,还要去维系公司,自己的钱可能就会打水漂,换不了什么回报。

这种情况下,要么就是降薪裁员,要么就是解散。要考虑其他出路实在太难了!

有人会说:17年前的刘强东和马云能做起来,为啥现在的老板们不行呢?

我想说,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马云、刘强东的,大部分小老板都没有这样的战略格局,能实现自己一点小目标就不错了。我们也不能指望他们都是救世主。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丁路遥知事,公众号:竹节先生。头条签约作者,职场教育领域营销号排行榜前十,2019年度职场领域十大头条号,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资深职业规划师,擅长个人职业咨询与心理咨询辅导。欢迎点击关注我。

丁路遥知事


我本人就是小微企业主,会议组织和零售两个公司,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总的来说,因为回款问题,如果我一个月的支出是10万元,需要我有30-50万元的现金流水,小微的现状就是踩着钢丝跳舞,抵抗风险能力不足


萌狗旺旺


因为公司要活下去!

其实公司是一个大平台,离了谁都可以转!

都说员工忠诚度啥的,其实那是扯淡,你扪心自问公司给你一个月2000块,另外一个公司给你两万,你不去吗?

公司与个人不过是当前的价值选择关系,目前最合适的选择结果而已,谁也别道德绑架谁,公司碰见困难,活下去是第一要务,活下去都困难了,还不能裁员?凭什么?

你现在要求你公司负起责任,公司垮了,你也不过拍拍屁股走人而已,你愿意倾家荡产支持公司重新站起来吗?你会吗?

人将心比心而已!


桥哥哥桥


1、你没当过老板,你不懂


前段时间西贝集团董事长贾国龙在朋友圈说“账上资金仅够支撑三个月”;

据测算,海底捞每停一天工,营收和成本合计要损失8000万元。

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说,受疫情影响,保守估计老乡鸡将有5个亿的损失。公司只能支撑2个月,2个月以后就撑不住了。

疫情期间,这些公司都停工,只有开支,没有收入,时间一长,真的员工工资都发不起了。


疫情,对大企业来说还好过一点,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是面临生死存亡。活着,就是小企业最大的成功。


所以,老板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单是给员工发工资,都成了难事。

2、复工后,企业也难以恢复元气


即使复工,很多企业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拿餐饮业来说,疫情的阴影还在,大家都会减少聚会,所以到餐馆、酒店吃堂食会少很多,大家可能会多点外卖。


所以餐馆、酒店的生意想要恢复,还要有个过程,一时半会不会马上复原。


我在湖北的一家国内知名汽车公司工作,本次疫情对湖北企业的影响最大。


湖北政府规定,除了民生类的企业可以复工外,其他企业不得早于3月10日24点前复工。


当我们在歇工的时候,其他外省的企业已纷纷复工,开始抢占我们公司的市场,而且有针对性地争夺我们的市场,而我们公司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还有的公司,需要湖北的企业制造零部件的,都不可能了,这时候它就会选用别家的供应商。


一旦市场丢失,再抢回来,难上加难。

这才是最致命的。


3、老板不易,比你想象得难得多

没当过老板的人,总觉得当老板很容易,很威武,其实,当老板真的不容易,尤其是遇到疫情这种灾难性的事件。


金星

新氧董事长兼CEO金星第一次创业失败,解散公司时独自在办公室哭了一下午。

等他走出办公室发现,桌椅板凳都被搬走了。因为创业失败,女友和他分手,他还输掉了北京的一套房。

罗永浩

再看看锤子科技的罗永浩,自从做手机以来,他头发掉了一半,胆结石大了一倍,体重增加了20%。


他像头驴,吃的很少,恨不得24小时拉磨,几乎没有私生活。


罗永浩的创业曾艰难到:“随时发不出工资,随时倒闭,随时被债主围楼,那个时候是想过自杀的。”


老板不易,且行且珍惜!


我是霍辉@霍霍的小世界,写作教练,改善专家,高级工程师,多平台签约作者,名字倒着是辉霍。百万+阅读量写作学员导师,欢迎关注我。


霍霍的小世界


没有当过老板的人,可能很难体会老板的心酸,虽然公司很小,日常的开支会小得多,但你要知道,小公司的现金流也会少很多,在面对各种风险上,小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要更差。

一、不上班期间,仅是工资成本就有可能压垮一家小型企业

题主想说的意思是小公司各种成本相对较少,最大的开支就是员工工资,除了工资损失以外,其他方面的损失非常有限,不至于裁员或者解散。这么想其实就大错特错了,小公司的唯一开支可能真的只有员工工资,但他们的现金流是非常有限的。

每个月的工资都要等到上个月的货款收回来才能发放,收不回来就没有钱发工资。如果没有现金流进来,很多小公司账上的钱只够企业维持1-3个月的生存。对于本来经营状况就不好的那些小企业而言,他们可能只能维持不到1个月的生存时间。

这个时候遇到了疫情,一下子就休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那肯定是会倒闭的。所以,才会有不少公司和员工商量疫情阶段只发基本工资,甚至是不发工资。

二、再小的公司,成本也不仅仅只有工资

首先,你要明白,公司的工资成本远高于你们到手的工资,因为公司还要帮你们缴纳五险一金。除此之外,比较大的成本是办公场地的成本,尤其是餐饮业,饭店的租金是最大的成本,KTV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便停发所有员工的工资,仅是房租成本就能够让企业喘不过气来。

三、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裁员不是一定要等企业活不下去才进行

疫情期间,很多小型企业可能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存,但这不代表就不能裁员,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很多行业因为疫情,订单量明显减少,工作量也明显较少,以前可能需要100个人才能搞定工作,现在也许只需要50个人就可以搞定工作。100个人公司能够养活,但毕竟有50个人的工作量是多出来的,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裁员当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八鱼先森


你看到的单方面的,员工的工资只是支出的一部分,而普通的工商企业最常见要缴纳如下费用: 工资、社保费、公积金、租金、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电话费、宽带网络费、快递费、停车费、加油费、路桥费、汽车保险费、汽车维修费、差旅费、审计费、业务招待费、职工福利经费、培训费、广告费、办公费、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工会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各项税费等等。

而作为小公司,其中工资、社保、公积金、房租租金、物业管理、水电费、宽带费用等这些是每月必须要支出的,但是受疫情影响,又没有收入,但是每天都必须要支出,没有多少企业能够支撑得住。

为什么要裁员或者是解散?

1.业务无法开展,只能解散减少损失

疫情对于小公司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员工无法复工,即使是能来复工,在业务上也是影响比较大,当公司业务受到影响时,首先第一步就是会留住核心人才,其余的就会裁掉。

也有项目因为受到疫情影响结果在半路夭折了,那么整个团队就会被解散。

2.资金出现困难,入不敷出

公司裁员或者是解散,肯定是公司没有钱了,没有收入每天还要承担一大笔开支,本来就是小公司,在平常资金就已经紧张,因为有业务,可以勉强撑下去,但是现在业务无法开展,还要支付租金,社保公积金等,入不敷出,直接解散。

3.断臂自救

企业在困难的时候,会首先想到的是裁员,断臂自救,也就是留住几个核心人员,减少开支,先让企业活下去,活下去之后再考虑发展的问题。

关注懂职场,与你一起共同成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加评论,你的认可是我前进的动力

懂职场


职场小不懂认为:疫情期间,小公司除了员工工资损失外,业务都可以延后。要裁员或者解散的原因有三个:一、复工手续不容易,人员难以到位。二、现金流岌岌可危,贷款又很困难。三、防护措施不好把控,避免更大的风险。

一、复工手续不容易,人员难以到位。


“我2月12号提交复工资料了,到目前为止来街道办事处3次,可每次都让我回去等通知。”成都一公司老板蒋先生最近一直为复工申请头疼。“从街道到物业,层层关卡。虽然是为了疫情防控,但作为中小企业,复工难,不复工也难。”在新政颁布之前,蒋先生就开始准备复工了,他的公司到今天还没有复工。听说街道不用审批了就去问结果。街道说,物业通过即可。他就去问物业,物业说要等通知。


原来虽然行政部门不需要审批了,但是每个写字楼,或者所属区域的物业不允许,也是不能复工的。此外,防护物资需要准备充足。按要求,企业复工需要准备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每天每人2个的标准,要求备足半个月以上的口罩,公司30人,需至少准备900个口罩。在当前情况下,这些物资要备齐十分困难。


很多中小企业企业主可能陷入跟张先生类似的困境,或者企业人员难以到位。企业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运作起来。如果人员长期不到位,企业难以为继,只能选择解散。

二、现金流岌岌可危,贷款又很困难。


餐饮行业某巨头连锁店之一老板曾说,账面上7个亿,也只够撑3个月。中小企业就不更不用说了,本来公司小,抵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物业,很难从银行贷款;响应号召主动减免房租的多是有实力的大企业或国企,而中小企业租用场所多为二房东把持或私人厂房,很难享受优惠。疫情期间,公司还需承担员工的薪资发放,而延迟交付的社保公积金的负担也不轻松,裁员或者解散是无奈之举。


三、防护措施不好把控,避免更大的风险。


地方同意有条件的企业复工,并不代表复工的风险减小。小型企业防护措施难以把控,一旦有人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中小企业的企业主未来避免更大的风险,选择解散也有可能。

综上所述,因为没钱,复工难,防护不容易。小公司选择要裁员或者解散,实属无奈之举。


4年猎头,8年职场,4年创业,2宝职场妈妈,分享职场心得,谈创业经验,写成长感悟。欢迎关注@职场小不懂。

职场小不懂


人,是国之根本。如果,各个企业只为保护公司利益,肆意裁员和解散员工,势必造成大量人员的失业。可能会造成全国大范围的民众恐慌,引起骚乱。


所以国家从疫情一开始就主张停工不停薪,强制要求企业在疫情期间不超过一个工资周期的停工不停薪;


超过一个工资周期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保证人民的基本收入和生活。这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样可以有力的将风险平摊,这也是大国担当。


从企业方面来讲当然也存在很多困难,不少实体企业比如餐饮,出现资金链问题。但是对于部分公司很多业务可以立足于线上,在线办公在家办公。


保证基本业务的顺利进行和开展,工厂也可以采用轮班制,做好防护。大难当前大敌当前,发扬企业家精神,这也是一个企业的担当。


从员工自身来讲,公司适当的减少工资发放也是可以理解的。在2月初的时候西北莜面,著名的餐饮品牌,就向银行申请了贷款来度过难关;企业和国家也有他们的难处,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对我们的员工不抛弃不放弃。已经是仁者之仁,爱者之爱。


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自身防护从自身做起,不给国家和企业添乱争取疫情最后的胜利。

我是@杨子翔 ,前上市公司高级工程师,欢迎关注我,专注于思维模型的研究和学习,每天都会有职场干货输出,欢迎评论和转发,职场中一起进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