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

身邊的孩子們,有一批已經步入小學階段。

這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個跨越。

沒有上小學前,幼兒園不考試,家長通常還能夠保持佛系。

然而一旦上了小學,有成績在那比著,家長往往就不那麼淡定了。

於是,“陪小學生寫作業”這件事就顯得格外重要和讓人鬧心。

加之這次疫情在家上網課,老母親們可以說是分分鐘崩潰:

  • 那屁股簡直如坐針氈,一會兒一動,連手也不老實,小小年紀就邊聽課邊轉筆!
  • 聽課時一點都不專心,老師在這講課呢,他竟然能想起他的奧特曼,還要求帶奧特曼一起學習!
  • 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做作業,同一道題講了三遍,還是錯,不知道這腦子在想什麼,你說的他好像都沒聽見,每天都被氣到七竅流血!

好吧,雖然還沒有上小學,但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那股涼氣。

仔細看看大家說的這幾點:坐不住、小動作多、走神、不專心,歸結一下還是

專注力。

到這個階段甚至娃更大一些你會發現,原來,真正拉開孩子之間距離的,不是智商,而是專注力!

對於幾乎所有的孩子來說,不是不會做,而是不能很好(專注)的去做。

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也說過:專注比智商是更容易讓孩子成功的因素。

既然專注力這麼重要,那怎樣的專注力才算好的專注力?有什麼標準?又該如何培養呢?

今天從學齡前、後兩個階段來給大家一起說說。


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


02

先來一起看看關於專注力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

多長時間才夠好?

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

這是加拿大一個專門研究孩子行為發育的網站給出的。

孩子的專注力是隨著年齡來增長的,每年大致提高2~5分鐘。

3歲時能夠達到6~15分鐘,5歲10~25分鐘,7歲14-25分鐘。

瞭解完專注力的時間分佈,是不是就沒那麼焦慮了?

這樣看來,上邊那位媽媽不僅不用擔心,還應該高興,因為3歲能夠達到15分鐘已經算高水平了,至於“別人家的孩子”,可能恰好他玩的是非常感興趣的,或者是一個從未見過的新玩具,又或許今天心情格外好,都有可能增加專注時長。

是否具有連續性?

除了時間,連續性是衡量專注力的另一個標準,這是大家經常忽略的一點。

其實,就連我們自己都無法保證長時間的專注,比如工作或看書,通常有20%左右的時間會走神,不能高度集中,但重點是,

走神或者被打斷後,我們能夠很快地回到原來的事情上。

這就是連續性。

而孩子因為大腦及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可能很難連續。我們常說不打擾,但不打擾不是丟下他不管,而是仔細觀察,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沒興趣了或遇到困難)及時給個“助力”,使其繼續下去。


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


寶寶小時候玩橡皮泥,總是玩一會兒就不玩了。

按說橡皮泥作為“開放玩具”的典型,應該能玩很久才對啊?

後來我觀察才發現,是因為她年齡太小,受限於認知,玩的方式太單調,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

比如她可能只是揉了一些小球,假裝藍莓,然後拿個籃子,採完藍莓,基本也就遊戲結束了。

所以,後來在不打斷她遊戲進程的前提下,我會適當加入,幫她把遊戲做引申。

比如我找了一些場景,做了一個草地。

我提醒“採藍莓”時,不能驚動恐龍,也不能踩到其他的花草。

這樣就增加了趣味性,延長了遊戲時間和她集中精力的時間。

地上的藍莓被採了兩圈後,又覺得沒意思了。

我便找來一棵小樹,開始從採“藍莓”變成摘“野果”。

5分鐘過去後,我看她樹上的果子也玩膩了,又幫她做了一些引申,找來小木棍,把最初的“藍莓”和木棍變成了一座“房子”。

她一下子又來了樂趣,也突然“開了竅”,自己開始給公主和小動物們搭露營“帳篷”。

然後就是基於這個場景上的各種過家家,遊戲的後半段,其實都是她在主導,我只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引導。

就這樣,一開始只能玩5分鐘的小遊戲,輕輕鬆鬆就玩了半個小時。

其實,無論是專注力的時長還是連續性,都在提醒我們,孩子的專注力是有其自然發展規律可循的。

不要盲目的用時間和自己的主觀感受去判斷,而是要正確認識、科學引導才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


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


03

0-6歲該怎麼做?

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娃還在這個年齡段的,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

學齡前的專注力與其說培養,不如說保護,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是好心反而幫倒忙!

  • 娃正看繪本,寶寶吃點水果吧,邊吃邊看。
  • 娃正玩積木,需要我和你一起嗎?我給你搭一個城堡吧!
  • 娃正玩沙土,寶寶喝不喝水啊?熱不熱啊,脫了外套吧!

快讓孩子好好玩會兒吧,別再破壞娃的專注力啦!也就是娃還小點,否則肯定要親自“懟”咱了。

做好不打擾,再加上這些加分項,等娃上了小學應該不會雞飛狗跳哈!


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


6歲+如何培養?

如果6歲+的孩子明顯表現出專注力差,甚至影響了學習,父母也不要過度焦慮,更不要對孩子過度指責、打罵,而是應該反省我們自己,或許是之前無意識的破壞,或許是因為對孩子關注不夠,沒有及時幫他改善。

其實,通過好的方法,持續堅持,孩子照樣能夠培養出好的專注力。

1、提供適合學習的環境

這個環境不止是家庭的大環境,比如娃學習時我們不應看電視、刷抖音或大聲吵嚷等。

還包括學習空間的小環境,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比如,你把娃的房間裝飾的五顏六色,很華麗,玩具也是隨手可得,那麼真的是很難讓孩子專注。

就像你在用電腦查資料,當網頁跳出一款你很喜歡的包包時,自己也會忍不住去點開看一樣。

所以,我們要為孩子提供適合學習的環境,裝飾要簡潔,顏色要舒緩、明朗,最好是有固定的學習桌。

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

2、制定合理的計劃和目標

在大人看來,本來是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磨磨蹭蹭倆小時,專注力簡直是差爆了!

但其實只要我們幫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將“一堆”作業,分解成一個個的“小作業”他們就很容易完成,無形中就提高了娃的專注力。

漸漸的,“小作業”的標準就可以提高、升級,最終輕鬆完成大作業。

這個過程像極了遊戲中的“打怪升級”,這也正是為什麼遊戲能夠讓娃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的原因,那專注力可以說是無與倫比。

3、幫助孩子進行時間管理

說到時間,我們最常想到的是用沙漏,其實能夠將虛擬的時間具體化,都是不錯的辦法。

今天給大家說說我最近一直用的“番茄工作法”,它不僅適用於工作,娃的學習也完全可以使用。

簡單講就是把25分鐘當作一個“番茄”,可以用廚房定時器或手機來定時,提前列好這個“番茄時間”你要做什麼,一旦開始“吃番茄”就只能做計劃內事情,如果中斷就必須重新開始,每“吃掉1個番茄”休息5分鐘,每“吃掉4個”休息15-30分鐘,這樣才能保證充分的精力。

考慮到寶寶年齡還小,我們對“吃番茄”進行了改造,基本上以“吃完番茄”為目標,暫不追求“吃”太多。

最初這樣做也是無奈,疫情期間24小時和寶寶在一起,我寫稿被打斷那是常事,但和寶寶一起“吃番茄”後,我們真的實現了在有限的時間裡高度集中,效率明顯提高,騰出的時間還能做很多其它事情。

專注力真的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它不但有規律可循,還有方法可施。

不隨意打擾,適當引導,重視孩子的連續性和專注度,比盲目地要求孩子長時間在一件事上糾結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