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绪为何要杀了自己的老爸安禄山?仅仅是为了帝位吗?

历史总探长


安庆绪和安禄山本就是一对各怀鬼胎的父子,他有他的想法,他有他的意见,安禄山的造反便是为了能够成为皇帝,是因为权欲,而安庆绪和父亲一起造反,一是因为他是自己的父亲,二是因为他也有自己想要达到的理想,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权欲,毕竟自己的父亲都造反了,自己身为儿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反呢?在加上此时唐朝的军备已经远远没有以前的威力了,所以他们才信心满满。可是让安禄山想不到的是,曾经害怕万一起义失败,害怕自己会死在唐朝官兵流矢的他,居然是死在了自己最为信任儿子的刀下。

安庆绪为何要杀了自己的老爸安禄山?

①、为了权力

权力这种东西,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正是因为它的至高无上,这才引得很多人的争相追逐,你追我敢。在唐朝刚刚建国的时候,在李渊才从别人的手中窃取掉权力的果实后,李世民为了能够取得太子,得到大唐的继承权,他联合自己手下的一干人等对太子和他的弟弟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就在他父亲宫殿的玄武门前,就在那个见证了很多历史的长安城里,而李世民的弑兄杀弟,为的就是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在看待安庆绪为何杀了自己老爸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将这个安庆绪杀安禄山的第一诱因定为是为了得到权力。

②、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t

安庆绪其实是值得庆幸的同时也是心凉的,因为在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后,唐玄宗第一时间大怒的便将安庆绪的哥哥安庆忠杀死了。出于对这件事情的判断,我们可以有多种角度去进行考虑。

一方面:

首先,安庆绪和安庆宗一定是有兄弟感情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在安庆绪听到在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唐玄宗便将安庆忠杀死了的事,一定会感到难过,同时也会为安禄山的欠考虑有所埋怨。

另一方面:

其次,安庆宗的死对于安庆绪从另一方面来说,等于是将自己的地位从次子,上升到了长子的地位。因为在古代帝王、诸侯等的世袭中,所取的人都是正方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子。所以安庆宗的存在等于是给具有野心的安庆绪设置了一个绊脚石,所以安庆宗的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等于是让安庆绪在不背负任何骂名的基础上,就成为了将来唯一有权力继承父亲位置的“嫡长子”。

当中的转折:

因为自己哥哥的死,虽然安庆绪很难过,但是却让自己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这无疑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在成为了拥有继承权的“嫡长子”后,安庆绪又面临了一个麻烦,这麻烦便是来自小妾的“枕边风”。

虽然在叛乱的起始时,安禄山大军的势头很是不错,但是在后来因为安禄山的身体每况日下,导致了没有顺利的对唐朝进行追杀。也正是因为他身体的每况日下,才导致了这样的事情发生;据说在安庆绪在外征战为父亲卖命的时候,父亲身边的小妾却利用自己的优势“枕边风”,想让安禄山立她所生的儿子安庆恩为“太子”(当时的安禄山已经建立的政权)

所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了父子之间关系的激化,这才导致了后来的安庆绪为了能够取代父亲,才对父亲痛下杀手。

所以安庆绪的弑父不仅仅是因为他想要得到权力,还有其他的原因夹杂在当中。


木剑温不胜


安禄山是个非常混蛋的人,他之所以被安庆绪、严庄、李猪儿杀死,其后面的原因令人作呕。


安禄山的残暴

安禄山非常残暴,有些行为也令人不解,也许与他的拜火教信仰有关。众胡人一方面慑于他的神秘身份,一方面又特别亲信。安禄山造反前曾经长期伪装成拜火教的神祗,每次胡人习俗大会,他都要烧香、祭牲,引女巫鼓舞,将自己打扮成神。这种活人扮神的习俗也见于东汉末年的李傕,应该是当时流行于胡人群体中的拜火教仪式。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潜遣贾胡行诸道,岁输财百万。至大会,禄山踞重床,燎香,陈怪珍,胡人数百侍左右,引见诸贾,陈牺牲,女巫鼓舞于前以自神。……禄山谋逆十余年,凡降蕃夷皆接以恩;有不服者,假兵胁制之;所得士,释缚给汤沐、衣服,或重译以达,故蕃夷情伪悉得之。禄山通夷语,躬自尉抚,皆释俘囚为战士,故其下乐输死,所战无前。

奇怪的是,他既然是胡人,却对契丹、铁勒、奚这些族群非常残暴,先是毒杀契丹诸豪酋数千人,又火并九姓铁勒阿布思,更有甚者,契丹人李猪儿实际上就是被他亲手阉割掉的,当时李猪儿才十几岁,安禄山亲自持刀阉割,血流数升,李猪儿差点死掉。安禄山又用火灰给他敷上,李猪儿自己命大,才活过来,成为他的贴身太监。这种事情充分看到安禄山的残暴。李猪儿显然是被他毒杀掉的契丹诸豪酋的子弟,对他侍奉恭敬,他却下此毒手。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自以无功而贵,见天子盛开边,乃绐契丹诸酋,大置酒,毒焉,既酣,悉斩其首,先后杀数千人,献馘阙下。《旧唐书·李猪儿传》:初,猪兒出契丹部落,十数岁事禄山,甚黠慧。禄山持刃尽去其势,血流数升,欲死,禄山以灰火傅之,尽日而苏,因为阉人。禄山颇宠之,最见信用。禄山肚大,每著衣带,三四人助之,两人抬起肚,猪兒以头戴之,始取裙裤带及系腰带。玄宗宠禄山,赐华清宫汤浴,皆许猪兒等入助解著衣服,然终见刳者,猪兒也。


安禄山的团队

安禄山团队分成两个部分,除了三个节度区的唐军6万之外,就是长期自行兼并的胡人武士,其中最核心的又是“八千假子”,分别选自铁勒、奚、契丹诸部。这批人之中不乏将帅之才。除了胡人武士之外,他还有一个幕府和亲信班子,主要是汉人严庄、高尚、高邈、何千年、张通儒和契丹人孙孝哲。这几个人之中,高邈、何千年、张通儒长于战略规划,曾建议先取朔方、太原,再进入关中;此策若行,则郭子仪、太子李亨将失去根据之地。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时太平久,人忘战,帝春秋高,嬖艳钳固,李林甫、杨国忠更持权,纲纪大乱。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每过朝堂龙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更筑垒范阳北,号雄武城,峙兵积谷。养同罗、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人为假子,教家奴善弓矢者数百,畜单于、护真大马三万,牛羊五万,……邈最有谋,劝禄山取李光弼为左司马,不纳。既而悔之,忧见颜色,久而曰:“史思明可当之。”贼之未反,邈为谋,声进生口,直取洛阳,无杀光翙,天下当未有知者,贼不从。何千年亦劝贼令高秀岩以兵三万出振武,下朔方,诱诸蕃,取盐、夏、鄜、坊,使李归仁、张通儒以兵二万道云中,取太原,团弩士万五千入蒲关,以动关中;劝禄山自将兵五万梁河阳,取洛阳,使蔡希德、贾循以兵二万绝海收淄、青,以摇江淮;则天下无复事矣。禄山弗用。《旧唐书·安禄山传》:十一月,反于范阳,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以诸蕃马步十五万,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腹心。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闻其兵起,朝廷震惊。

但这个团队也存在极大的隐患,例如孙孝哲是因为安禄山与其母有私情而见亲信的,高尚则是个奸险小人,一心想着造反。安禄山非常亲近的严庄,则是一个十足的投机者。安禄山因为对这些亲信之人不甚尊重,而招致了杀身之祸,尤其是他在失明之后,竟然捶挞李猪儿和严庄。上文已揭,李猪儿对安禄山是有血海深仇的,安禄山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带在身边,又去其势而虐之,这一天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既叛,不能无恚惧,至是目复盲,俄又得疽疾,尤卞躁,左右给侍,无罪辄死,或棰掠何辱,猪儿尤数,虽严庄亲倚,时时遭笞靳,故二人深怨禄山。初,庆绪善骑射,未冠为鸿胪卿。贼僭号,嬖段夫人,爱其子庆恩,欲立之。庆绪惧不立,庄亦疑难作不利己,私语庆绪曰:“君闻大义灭亲乎?自古固有不得已而为者。”庆绪阴晓曰:“唯。”又语猪儿曰:“汝事上罪可数乎?不行大事,死无日!”遂与定谋。至德二载正月朔,禄山朝群臣,创甚,罢。是夜,庄、庆绪持兵扈门,猪儿入帐下,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盲,扪佩刀不得,振幄柱呼曰:“是家贼!”俄而肠溃于床,即死,年五十馀罽,包以氈赩,埋床下。因传疾甚,伪诏立庆绪为皇太子,又矫称禄山传位庆绪,乃伪尊太上皇。

真正让李猪儿、严庄下定决心的因素,是安禄山有废嫡立庶的心思。三人终于合谋,报仇的报仇,夺位的夺位,终于将安禄山刳肠而死。


历史咖啡


安庆绪为何要杀了自己的老爸安禄山?仅仅是为了帝位吗?好了没一个说到点子上...安庆绪真正要杀安禄山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活命!安禄山不死安庆绪一干人等都要死!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安庆绪开始不想反,反而是曾经安禄山最信赖的谋臣严庄和李猪儿怂恿安庆绪

老实说如果不是安禄山死得早,内部你争我斗的厉害,李唐恐怕就得改姓了,可以说“安史之乱”能被平定,安禄山早死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安禄山准备了十几年才举兵造反,强兵悍将都不缺,当时在他身边最为信赖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军师严庄,一个是服侍自己的宦官李猪儿!

那问题来了,两个安禄山最为信赖的两个人,最后却怂恿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此时二人已经是安禄山最核心的人,如果安禄山打下了天下他们就是丞相和皇宫总管,为什么要舍弃大好前程冒着极大的风险杀安禄山?

安禄山眼疾发作,性格变得暴虐无偿,安庆绪等人惶惶不可终日

打下长安后,安禄山定都洛阳开国,国号大燕,此时李唐半壁江山落入安禄山的手里,形式一片大好,但就在这时,可以说是上天救了李唐王朝,安禄山的眼疾复发,这次彻底瞎了!

这时的安禄山身躯肥胖,有三百三十斤,背长痈疽,年迈多病,眼睛近乎失明,睡眠不好。只有在贴身宦官李猪儿的服侍下方能入眠。但是安禄山脾气暴躁,视手下如猪狗,随意打骂。并且,连一向看重的军师严庄,也用鞭棍抽打,让严庄不堪忍受。

李猪儿呢本来出自契丹部落,狡黠聪明性情,10多岁就作为他的亲兵,侍奉安禄山。后来,安禄山持刀将他阉割,血流射出数升,快死时,安禄山用灰火涂抹在他伤口上,过了一整天恢复...所以要说李猪儿不怨恨安禄山是不可能的。

军师和近臣都合谋着要杀安禄山,其他的部将会同意吗?实际上安禄山失明以后,安禄山的内部集团就变得极其不稳定,安禄山常因小事随意打杀手下的人,就连史思明安禄山也是随意喝骂,所以整个安禄山集团就像一个火药桶,只等着有人点个火!

儿子守门望风近臣动手,安禄山大喊5个字后暴毙

在757年(至德二年)正月初一夜,严庄让安庆绪站在门外,自己握着刀带着李猪儿走进安禄山的营帐,李猪儿挥起大刀砍安禄山的大肚子。安禄山床头经常挂着一把刀,但因双目近乎失明,等他发觉刺客时已经难以起身,床头上的刀又拿不到手,只是摇着帐幔大喊道:“此人是家贼”喊罢就断气了。

严庄随即向外宣告,安禄山传位给晋王安庆绪,尊称安禄山为太上皇,安庆绪登基为“大燕皇帝”。严庄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封冯翊郡王,安庆绪称严庄为兄长,事无大小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严庄独揽了军政大权。

所以安庆绪杀安禄山不过是为保命,真正实施和想要谋夺权力的,却是严庄和其他人!


历史密探零零壹


是的!还有比皇位更吸引人的诱惑吗?

安禄山被刺杀那个夜晚,恰好是他五十四岁生日,臣子为了讨好他,轮流向他敬酒,特别二儿子安庆绪和军师严庄,今天表现的格外殷勤,频频向他敬酒,喝着喝着就喝大发了!

安庆绪、严庄和太监李猪儿,三人合力才将大胖子安禄山扶到了龙床上。这个安禄山实在太胖了,足足有三百多斤,他是糖尿病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大不如前,出现了视力丧失和皮肤溃烂的并发症。



今天,借助于酒精,安禄山睡得很早很踏实,不一会儿已经鼾声如雷,浑然不知马上临近的危险。安庆绪向李猪儿递了个眼色,悄悄把一把锋刃递给李猪儿,就和严庄出去了,他俩悄悄躲在门口,透过门缝观察着寝宫一举一动。

李猪儿作为安禄山贴身太监,夜晚服侍安禄山是他的分内职责。李猪儿悄悄走进安禄山龙塌边,喊了声“皇上。”见安禄山全无反应,知道已然熟睡。



李猪儿拿起暗藏手里的匕首,瞅准安禄山的心脏部位就是一刀,安禄山吃痛,竟然一屁股做起,大喊“来人啊,家贼作乱了!”慌乱中到处乱摸挂在墙上的宝刀,可他毕竟是个盲人,一时竟找寻不到。

李猪儿照他胸口部位,又连刺十几刀,安禄山这坨硕大身躯终于支撑不住,轰然倒地,死前尚不知道是谁杀了他,只猜测是个内臣。

这时候,躲在寝宫门口的安庆绪和严庄,见大事已成,迅速拿起早就准备好的铁锹,就地掩埋尸体,三人忙活着几个钟头!

安庆绪、严庄和李猪儿,一个是安禄山亲儿子,一个是宠臣,一个是近侍,三个都是安禄山最信任的最不设防的人,究竟是何原因,他仨人站在统一条战线上,非要置安禄山于死地呢!

先说李猪儿。



李猪儿十岁就跟着安禄山了,是个贴身小跟班,他聪明机灵,勤快懂事,安禄山很喜欢他。但随着李猪儿长大,身材越来越挺拔,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这让安禄山很不放心。

他担心李猪儿与自己妻妾私通,给自己戴绿帽子;另一方面还想让李猪儿继续服侍自己。于是,安禄山把李猪儿绑在柱子上,亲自操刀,一刀割掉了雄性器官。安禄山阉割技术很不专业,当时那个年代又没有消毒措施,李猪儿血流不止,杀猪似的嚎叫,差一点死掉了!

李猪儿怀恨在心,但迫于安禄山的威势,敢怒不敢言。他忍气吞声的服侍着安禄山,转眼间过去了二十年。

再说严庄。



严庄是安禄山的军师,是他的心腹权臣。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前,严庄是少数知晓机密的大臣之一,他积极帮助安禄山筹备粮草,训练兵马。那时候,下层军士以为只是征讨契丹,根本不知道是要叛唐。

叛军一开始攻城略地,进展很顺利。随着唐军缓过劲来,郭子兴、李光弼等大将逐步收复失地,叛军陷入了人民斗争汪洋大海之中。安禄山为此焦躁不安,他身患重度糖尿病,视力逐渐失明,于是情绪更为暴躁,经常毒打下属。严庄就是受害者之一,为此怀恨在心,意图另谋新主。

最后说安庆绪。



安庆绪是安禄山第二个儿子,骑马射箭是一把好手,但是性格懦弱,语言表达能力弱,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冷兵器时代打仗靠的是士气,会忽悠的大将,只需几句煽动人心的话,就能让士兵嗷嗷不要命的往前冲。而这方面恰恰是安庆绪的弱项。

安禄山后期极为宠幸段夫人,对其言听计从,段夫人担心以后安庆绪继位,自己和儿子安庆恩遭受迫害,于是天天在安禄山面前吹枕边风,要他立安庆恩为太子。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安庆绪的耳朵里了,他时刻担心太子之位朝不保夕!

李猪儿、严庄和安庆绪就有了一致的行动目标,只有除掉安禄山,李猪儿才能报一刀报仇,严庄才能更好生活,安庆绪才能当上皇帝。

就这样,三人站在了同一条贼船上。严庄是教唆犯,李猪儿是主犯,安庆绪是主谋,就这样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一半秋色


安庆绪能杀老爸安禄山,无非是一丘之貉,安禄山什么样,其子嗣难免什么样,何况双方在叛唐后心思驳杂缭乱,互相残杀争位是很正常,而这一切其因都要归结于唐朝末年最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首领互相残杀耗时八年才结束,其中就有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

表象声色的安禄山

安禄山自小肥胖,但秉性机灵聪慧,长大后至开元二十年间在幽州崭露头角,任职幽州时由于骁勇出名还被张守珪收为义子,从此平步青云,乃被唐玄宗入眼。

入眼唐玄宗后,这位大胖子更是将自小领悟的人情世故,与摸爬滚打在朝纲运用得淋漓尽致,别人花重金买官位、别人贪墨赃款买享受,但安禄山却拿这些买“好话”,朝廷授予安禄山营州都督后,这位大胖子开始在朝纲大肆贿赂往来官员,为其帮忙在朝廷建人设,说好话,乃至于传入唐玄宗耳后,唐玄宗竟然甚觉此子是个“毫无心机且聪慧机灵的小胖子”。

这也为后来“安史之乱”埋下重大伏笔,走入唐玄宗眼里的安禄山不仅是个人畜无害的胖子,还会“歌舞升平”,经常给唐玄宗和杨贵妃跳突厥舞,因为一身肥肉,加上人设,他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眼里,只是一个“滑稽的胖子”。

然后,这一切只是假象,唐玄宗末年,代宗初年,安禄山手握重兵后,与史思明共同背叛唐朝,发动了历史著名“安史之乱”,这一场共同争夺唐朝的统治权内战,耗时八年之久,也因“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安禄山这场人设在唐玄宗面前演了二十多年,可见心机多重,不到最后一刻,不见表象声色。

“前期有多苟,后期就有多张”这句话描绘建立大燕政权的安禄山毫不过分,未叛唐之前,这位胖子举朝皆知是位“人畜无害”的胖子。

建立大燕政权后,一改人畜无害,一言不合就杀人,秉性由于权力,被完美释放,由于后期暴政,导致连身边红人严庄都觉得可能会被安禄山哪一天心情不好处死,于是在至德二载,严庄劝说安庆绪后,于正月初五联合积怨已久的宦官李猪儿将安禄山杀害。

至此,这位享有安史之名的安禄山被终结,终结后,这只是个起点,还并未完结,后续安庆绪自立为帝,还未坐稳江山,就被史思明所杀,这场首领内乱,剧情可说是“眼花缭乱”,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还有哪些首领因安史心生邪念。

谈到为何安庆绪杀安禄山,不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本身安禄山因病暴政,喜怒无常,连唐玄宗都敢反,连身边人都肆意乱杀,何况一个子嗣,并且当时的安庆绪可并不受宠于安禄山,不杀安禄山早晚被安禄山以“合法继承人”处理掉,或者哪天心情不佳就没了,以及继承人所杀,毕竟是个人都怕死,在他死与己死的选择下,多数人都是自私的。

其二,是个人都想当皇帝,只要在有机会的前提下,安庆绪当时就被此说动,心动而下,弑父;而且安禄山失德在先,例如失德于唐玄宗,失义于严庄、李猪儿,本身严庄和李猪儿皆是安禄山心腹,但安禄山建政后自己打烂了这一手好牌,让严庄都觉得会被“意外死”,而选后路,李猪儿更是,李猪儿早年可并不是宦官,而是被安禄山阉割的,其曰“怕碰了自己后宫的女眷”,硬生生将一个雄壮男人,变为宦官。


探索历史奇闻


自保的成分更大。

安禄山之死是军师李庄,宦官李猪儿,安庆绪三个人合谋的结果,但是三个人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1)安庆绪为什么要杀安禄山。

原因简单明了,安庆绪呢,是安禄山原配康氏生的,按照过去的礼法,安庆绪是正室所出嫡子,理应成为继承人的,可惜的是,现今的皇后不是他生母,而且要命的是,她还有一个儿子安庆恩,这个儿子还很受安禄山宠爱。

所以安庆绪杀安禄山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保。从现实情况来看,安庆绪很难成为继承人,而他的身份很危险,成不了继承人,大几率会被安禄山或者段氏那边的人找借口处死。而安禄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脾气变得极为暴躁。

二是直接做皇帝。从历史记载来看,安庆绪有这个弑父上位的想法,多半是李庄挑唆的。

(2)李庄为什么要杀安禄山。

李庄,历史上的千古“奇才”,这个人简直太“绝”了~~~

他是安禄山的军师,安禄山造反主要是他挑唆的,也是他筹谋的,安禄山之死他又是主要参与者,安庆绪称帝后,他还是大权在握,后来李庄竟然又投降唐军,还给了个官坐,这真的是乱世奸雄!!!

李庄为什么要杀安禄山呢?因为安禄山晚年生病,经常侮辱打骂李庄,是以李庄要除掉安禄山。

对李庄这样的奸雄来说,安禄山算啥,只不过是他搅乱世界的一颗棋子罢了。

(3)李猪儿为什么要杀安禄山。

原因和李庄差不多,因为他是安禄山的贴身宦官,很得安禄山信任,但是又时不时的被打骂,随时有生命危险,是以李庄一挑唆,他就起了杀心以自保。

要说这安禄山真该死,李猪儿是他亲自动手阉割的,你把人家阉割了,还要他服侍你,这不就是在自己身边放了一个定时炸弹吗?


师明礼


有其父必有其子,安禄山暴戾之气严重影响到自己儿子安庆绪,再加上安禄山与史思明嗜杀成性,最终导致自己孩子耳濡目染,两人最终都被自己儿子杀死。


一、皇位的魔力

权利这种东西,在古代封建社会以及现代社会都是每个人渴求的,只是得来之道需要正大光明。

哪怕并不光彩,比如李世民,杀死哥哥弟弟并且逼宫父亲李渊退位,可是李世民德高望重,而且任用贤才,广听纳谏,自己后来的努力逐渐中和了先前犯下的错误,才使自己帝位保住。

尽管如此,他的后辈诸如李承乾,还想模仿他来个逼宫政变。安禄山这个人本身就有着突厥人的性格,粗暴残忍,奸诈狡猾,最主要还不守信用。


就是这样一个人,靠投机倒把发动安史之乱得到一个大燕帝王之位,自然想坐长久很难。

首先,他对手下极度残忍,一言不合就斩首,从来也不听别人建议,连自己儿子建议也不听。

被权利所迫留在身边照顾他的宦官李猪儿,早就对安禄山的暴行不满,只要有机会,必然杀之。

安禄山儿子以及严庄等人对安禄山欺压不满,还对接下来的帝位虎视眈眈,从而三人一拍即合,珠联璧合搞定安禄山,让安禄山死了都不知道谁杀死自己。


二、多行不义必自毙

年轻的时候人们都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明价格。安禄山得到的帝位,其实也是暗中标明价格的,而这价格,又不是金钱那么简单,还需要德才兼备。

可惜安禄山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知道自己眼前拥有的权利,就肆意挥霍,冥冥中让所拥有与付出严重失衡,最终终于爆发。


上天以另外一种形式索要价格,那就是生命的代价,安庆绪也算是顺应天意的一个合理举动。


结语

欲成就千古伟业者,皆须德才兼备,这是历史告诫我们的,纵观古代历史,凡所暴戾之君,譬如杨广,安禄山、史思明都迅速结束帝王之路。

你所拥有的东西需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守住他,才是最重要的!



嗔痴历史观


安史之乱非常有意思,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重要的领导人都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而且两人的儿子杀死他们的主要原因都不是为了皇位,安庆绪杀死安禄山甚至可以说是半推半就。



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由于唐朝经历了多年的太平盛世,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见过刀兵,听说安禄山起兵叛乱后纷纷投降或者弃城而逃。

唐玄宗李隆基听闻安禄山造反后,迅速组织了一批市井子弟进行抵抗,但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安禄山的对手,所以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仅仅一个月便攻克了洛阳。第二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称大燕皇帝。



安禄山称帝时,由于长年好酒及色,所以导致身体肥胖,行动非常不方便,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别人伺候。更严重的是他当时患上了重病,背部长满了毒疮,眼睛也逐渐的看不清东西。

在那个医疗落后的年代,安禄山整天被病痛折磨,痛苦不堪,因此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对周围的人经常是非打即骂。甚至对自己的谋主严庄、贴身的宦官李猪儿也是如此。



安禄山起兵时,由于其长子安庆宗在长安城被李隆基处死,所以安禄山准备册立其他的继承人。当时摆在安禄山面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原配妻子的二儿子,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安庆绪,他为人软弱,而且做事毫无主见,思想也非常混乱。另一个是小儿子安庆恩,他是安禄山第二任妻子段氏的儿子,段氏美艳,深得安禄山欢心,所以爱屋及乌,安禄山准备册立段氏的儿子安庆恩为继承人。

严庄当时对安禄山已经非常不满,所以策划事件准备杀死他。看清楚形势后,严庄找到了安庆绪,说明了利害关系后,安庆绪同意了杀死安禄山。



说通了安庆绪后,严庄又找到了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李猪儿是契丹人,十几岁的时候就做了安禄山的亲兵,安禄山非常信任李猪儿,所以为了让他贴身伺候自己,一刀阉了李猪儿。这次事件让李猪儿流血数升,差一点死掉,因此李猪儿对安禄山早已心生不满,加上最近安禄山对自己非打即骂,所以严庄找到李猪儿时,李猪儿欣然同意。

三人密谋好后,在安禄山称帝后的第二年正月初五[一说正月初一]闯入安禄山的寝宫。安庆绪在宫外把风,严庄和李猪儿进入宫帐,李猪儿抽刀砍死了安禄山。由于安禄山双目失明,他也只知道是家贼杀死了自己,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安庆绪继位后,由于能力不足,权力落入严庄手中。安庆绪从此成为了严庄手中的摆设。后来安禄山的叛军离心离德,唐军顺势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严庄见势不妙,立刻投降了唐军,留下了一脸懵逼的安庆绪。

再后来,史思明以大逆不孝为名,代安禄山处死安庆绪。当然史思明后来也走了安禄山的老路,因为宠爱幼子,所以想杀死实权在握的长子史朝义。最终史朝义心生不满,率先出手杀死了史思明。史思明去世后,叛军气势衰竭,公元763年,史朝义在穷途末路中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我是越关


老天爷不保佑祸害苍生的人,安史之乱领头的个个都死于非命,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被儿子杀掉,这场暴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54岁被杀,没有享尽天年也算是报应吧。


安禄山僭越建立“大燕国”,自称雄武皇帝,从头到尾刚好做了整整一年的皇帝。一个人叛国戮民天怨人怒,又让自己身边的人时时刻刻感到死亡威胁,那么他的命数当然是长不了的,安禄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安禄山起兵后不久两眼就看不清东西,并且越来越厉害,按现在看实际上他患的是白内障,那时候又没有手术条件,得了那病就等于失明了。三百来斤的分量行动不便让他长期卧床,身上又长了疱疹,生病的人遭受病痛折磨性格脾气都会变得愈发急躁甚至有时莫名的狂怒。


因此安禄山身边的人经常被他打骂挨他的马鞭,其中他的得力军师严庄也不例外,还有个从小就被安禄山阉割的近侍李猪儿更是三天两头挨他的马鞭子。时间长了免不了产生愤恨,几个人彼此心照不宣就是要找机会下手,不然早晚得死在安禄山的手里。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一直担心自己世子的位置被别人取代,安禄山有个小妾段氏,她有个儿子叫安庆恩,段氏因受安禄山宠幸,想着法子要安禄山立安庆绪为太子。安庆绪为这事寝食难安,看着自己老爸这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自己别说太子的位置不保,甚至连小命都不知道啥时候会丢。


这时候狗头军师严庄最后的几句话起到了神助攻的作用,他对安公子讲有些事该断即断,机不可失;对李猪儿讲你挨打的次数数都数不过来,不搞点特殊的举动,你我都离死期不远了,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宰了安禄山。由严庄和安庆绪在外把风,李猪儿潜入安禄山的卧室操刀杀人,事成之后严庄他们在安禄山床底下挖了个深坑,就地把安禄山给埋掉了。

第二天早上先是宣布雄武皇帝病重,立安庆绪为太子,接着再“昭告”雄武皇帝病情加重,传位于太子尊安禄山为太上皇,最后才宣告安禄山死了。这种“三步曲”式的做法在古代经常发生,背后也都隐藏着些许阴谋,也是宫廷政变常用的善后手段。


看遍山川


安禄山是一个从小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人,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的爹是谁。后来他的拖油瓶巫婆母亲改嫁给了一个安姓突厥将军的哥哥,于是安姓就是这样偷来的。长大以后胆子也大了,竟然打起了偷江山的念头,于755年(天宝十四年)发动安史之乱,756年僭称大燕皇帝。好景不长,早已患上眼疾的安禄山逐渐的失明了,脾气也随之越来越暴躁,对于手下人非打即骂。他的儿子安庆绪、重臣严庄和每天给他穿衣服的近侍宦官李猪儿,自然成为受打骂最多的人,仨人合伙就把肥硕的〝大燕皇帝”作掉了,这是公元757年1月30日的事情。之后严庄封锁消息,第2天宣读安禄山的“退位诏书〞,安庆绪称帝尊安禄山为“太上皇”,过了几天才宣布他已经驾崩,这恐怕是史上最悲催的太上皇了。安庆绪开启的这种弑上弑父模式,后来被不断的复制粘贴:安禄山老乡史思明杀了安庆绪,而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却影响深远,直接造成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又间接的促成了混乱的五代十国,而这又导致宋朝的武力孱弱,这又成就了蒙元成为第一个一统华夏的蛮夷王朝,直到1367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横扫蒙元,然而这距离安史之乱已经有600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