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窩頭情愫

追憶——窩頭情愫

每年初秋時節,我便會對一種食品——紅薯葉窩頭念念不忘,甚至為了吃上味道純正的窩頭,不惜驅車百里回老家讓母親做給我吃。而且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不止我愛吃,身邊的許多好友也對窩頭情有獨鍾,甚至一些高檔的餐廳亦有它的身影。

追憶——窩頭情愫

紅薯葉窩頭的製作工藝特別簡單:將紅薯秧莖頂端的嫩葉摘下後用清水洗淨切碎,放盆內加少許鹽醃製兩分鐘,然後將適量麵粉倒入盆中輕輕用手攪拌,揉成軟軟的麵糰,再逐個捏成窩頭的形狀,放入蒸鍋中大火蒸十五分鐘,散發著大自然清香的窩頭便新鮮出爐了。

追憶——窩頭情愫

1、清洗紅薯葉

追憶——窩頭情愫

2、改刀紅薯葉

追憶——窩頭情愫

3、加入適量麵粉

追憶——窩頭情愫

4、捏窩窩頭

追憶——窩頭情愫

5、蒸鍋加入上屜

追憶——窩頭情愫

6、出鍋裝盤

“窩窩頭蘸大蒜,給個皇帝都不換。”吃紅薯葉窩頭的最佳伴侶是蒜泥。大蒜搗碎加上生抽、香醋、麻油調味,吃的時候掰一塊窩頭,蘸一口蒜汁,粘軟細膩中帶著淡淡的香辣,那味道別提有多鮮美了。

去年秋天,我曾將精心製作的紅薯葉窩頭曬到了朋友圈,引來點贊無數,可一位“50後”文友卻大煞風景地留了句言:“你喜歡吃的,正是我小時候最煩吃的!”不過很快,這位文友便打來電話,讓我給他留幾個窩頭。後來我把此事當成笑話說給母親聽,母親說,她們那個年代出生的人生活環境普遍不好,吃的最多的就是紅薯和雜糧。特別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飢餓的人們連乾枯的紅薯根、紅薯秧都碾碎了捏窩頭吃,乃至於許多人到今天看到紅薯,還會忍不住胃裡泛酸水。

追憶——窩頭情愫

我問母親是否也和那位文友一樣的感受,母親點點頭笑著說:“人還是很奇怪的,天天吃紅薯時,最盼望的就是能吃上白麵饅頭大米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反倒時不時地還想嚐嚐當年的味道。”

一樣的窩頭,因為所處年代的差異,便被賦予了不同的情感。對於母親那代人來說,紅薯救了他們的命,但過多的食用也讓他們心有千結,可謂愛恨交織。就像他們曾經經歷過的那段歲月,因為艱難,所以刻意不去回憶;因為全程參與,所以又生怕被忘記。有意無意間,他們便通過吃窩頭的方式去找尋沉澱的記憶。

而我這個年齡段的人愛吃紅薯葉窩頭,除了一部分新鮮感外,大多還是基於健康的角度去考慮。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我們不知苦為何味、餓為何物,在飲食上注重最多的營養和健康,推崇的是原生態、無公害。紅薯葉窩頭食材新鮮,烹製簡單,看著吃著都放心,再加上還有諸多的保健功能,喜歡吃也是順理成章的。

追憶——窩頭情愫

紅薯葉窩頭,母親那代人吃的是回憶,我們這代人吃的是健康。人的情感是多變的,倒是這質樸的窩頭,不管所處年代如何,始終在歲月長河中波瀾不驚地散發著屬於它自己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