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孫子趙麟《衡唐帖》:字還是祖父的好

趙麟

字彥徵,趙孟頫之孫,趙雍次子。關於趙麟的生平,元、明以來的文獻中記載很少,僅在趙雍的一些記載後面提到他是“雍之次子”,以國子生登第,曾為江浙行省檢校、莒州知州等職,當屬元朝層次較低的官員。元末趙麟及其家族為避戰亂,隱居在江、浙地區,入明亦不仕。他的生卒年文獻沒有記載,大致生活在元末明初。其生年,可根據其父趙雍的年歲推算。趙雍大致生活在1290—1360之間,趙麟為雍之次子;又據其在《三世人馬圖》捲上所題,至正己亥(1359)他已做到“承事郎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檢校官”,說明此時趙麟應入仕為官,年齡應在三、四十歲以上,因此其生年當不晚於1320年左右。其卒年,也只能根據後人在他畫作上的題跋做一大致推斷。《鐵網珊瑚》所記吳恆跋趙麟畫卷之詩云:“遠遊今不歸,空庭散歸鳥。猗蘭豈不佳,晚節諒難保。國香一零落,天涯遍芳草。披圖想遺躅,悲風響林杪。”從詩句中所流露出吳恆對趙麟的思念感懷之情,可以推想此時趙麟已經是作古之人,而此跋書於“洪武十有一年春正月上浣”,因此趙麟卒年當不應晚於洪武十一年(1378)。此外,倪瓚在趙麟畫的題詩中雲:“文敏公孫清且賢,陶泓楮穎過年年。子由命也成葅醢,坐對鷗波一惘然。”也是對趙麟晚景生活的描述。詩中所云“陶泓楮穎”出自唐代韓愈對文房四寶人格化的稱謂,毛穎指筆,陳玄指墨,陶泓指硯,褚先生相紙,此處指趙麟晚年以書畫創作相伴。“子由命也成葅醢”一句,很值得玩味。子由乃蘇轍之字,蘇轍是蘇軾之弟,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據《宋史·蘇轍傳》記載,嘉佑元年,蘇轍與父、兄同至汴京,頗得當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次年與蘇軾同榜考取進士,名動京師。蘇轍踏上仕途後,在對待王安石新政等事當中,表現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後來因其兄“烏臺詩案”的牽累和忤逆元豐諸臣等而屢遭貶謫,晚年在貶官處許州(今河南許昌)築室定居,自號潁濱遺老。“不復與人相見。終日默坐,如是者幾十年。” “葅醢”乃古之喪禮、祭禮常設之食物,《禮記·檀弓》有孔子哭子路之死而不忍食醢的記載。故倪瓚此語是借蘇轍而喻趙麟晚年的孤獨而逝的境況,並由此發出“坐對鷗波一惘然”的感嘆。按倪瓚卒於1374年,而此詩又作於趙麟死後,則趙麟的卒年更應提前到1374年之前。

關於趙麟的藝術評價,後人記載亦少。據《書史會要》和《畫史會要》記載,言其學畫較其兄(趙鳳)勤,成就也較其兄大。趙麟善畫人馬、山水,其構圖、技法、筆墨等方面深得家傳,書法亦承襲趙字風骨,可謂書畫均能造其祖、其父之域,後世對其作品的評價也多集中在這方面。如趙麟《山水畫》軸,吳恆題雲:“松老苔滋鶴徑,溪虛石隱漁舟。苕水千尋清遠,玉堂三世風流。”又如《趙氏三世人馬圖》卷,沈大年跋雲:“吳興趙公文章政事見重前代,又以其餘力適情於翰墨之內,故字畫之工點染之神妙天下,而子孫亦克承其志焉。”從上述題詠中可以看出,趙麟在繼承家學傳統方面,是深受其父趙雍、其祖趙孟頫的影響,而從其書畫作品的筆墨特徵及創作題材來看,趙麟更多的是直接承襲趙雍的藝術風格。


趙孟頫孫子趙麟《衡唐帖》:字還是祖父的好


今早擬欲專造,緣執事昨晚雲,大尹兄到弊舍,所以不果,而專俟舟從之來臨耳。不然安敢坐待,以速罪也。伏希情恕不具。趙麟拜啟。衡唐徵君先生。衡唐先生。趙麟完。

本幅鑑藏印有“安岐儀周書畫之章”、“無恙”、“樵李氏鶴夢軒珍藏記”、“景賢”等16方。

趙孟頫翰墨之妙名貫一代。其孫趙麟雖無盛名,但書翰皆出規入矩,筆意流動,灑落超逸,亦不失家法。正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所言:“麟書更益以工,便可造其父之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