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隱居於江南的宋代遺臣,得二十餘人,趙孟頫名列其首,並單獨被引見入宮,覲見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見趙孟頫才氣豪邁,神采煥發,如同神仙中人,非常高興,讓他位坐右丞葉李之上。當時朝廷剛剛設立尚書省,命趙孟頫起草詔書,頒佈天下。忽必烈看了詔書後稱讚道:"說出了朕心中所要說的話。"朝廷召集百官於刑部,商討制定刑法。眾人認為凡貪贓滿至元寶鈔二百貫者,都應論死罪。趙孟頫則認為處罰太重,因為鈔法創立後的幾十年內,已大幅度貶值,用貶值的寶鈔來決定人的生死,不足採取。有人見他年少,又是來自南方,不瞭解元朝國情,指責他反對以寶鈔來定罪,是想阻礙寶鈔的流行。趙孟頫也理直氣壯地反駁,指出:"刑法是關係到人命的生死,必須分別輕重。我奉詔參與商議,不敢不言。你不講道理,企圖以勢壓人,這是不行的!"那人被說得啞口無言。忽必烈打算重用趙孟頫,但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止。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趙孟頫肖像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忽必烈授趙孟頫為兵部郎中。兵部總管全國驛站,當時來往使臣的飲食費用比過去增加了幾十倍,當地官府無力供給,只有強取於民,百姓不勝騷擾,請中書省以增加鈔幣來解決。但當時至元鈔不能通行,朝廷派尚書劉宣與趙孟頫一同至江南查辦行省丞相貫徹執行鈔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趙孟頫卻不打一人。回京後,丞相桑哥對他的這種寬容大加譴責。

當時,大臣王虎臣揭發平江路總管趙全的違法事實,朝廷命王虎臣去查處。葉李堅持奏請不可派王虎臣,世祖不聽。趙孟頫進言說:"趙全違法確實應該問罪,但王虎臣以前在平江也常常強買民田,縱令下屬臣僚奸詐營利。趙全曾多次與他爭鬥,王虎臣懷恨在心。如今派王虎臣去,他必然陷害趙全;縱然查出趙全不法事實,人們也不能不有所懷疑。"忽必烈這才明白過來,改派他人去處理。忽必烈知道趙孟頫家境素來清貧,曾賜他鈔五十錠。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趙孟頫升任集賢直學士。同年,發生地震,北京尤其劇烈,死傷數十萬人,忽必烈為之憂心如焚。忽必烈親駐龍虎臺,派阿剌渾撒裡回京,召集集賢、翰林兩院官會議,詢問此次天災發生的原因及消災的辦法。但這些官員害怕丞相桑哥,不敢說實話,只是泛引《經》、《傳》及五行災異的話,以修人事、應天變來回答,不敢觸及時政。在此前,桑哥遣忻都及王濟清理全國錢糧,大加蒐括,已徵入數百萬,未徵者還有數千萬,弄得民不聊生,百姓相繼自殺。逃入山林的人,官府發兵追捕,無人敢來勸阻。趙孟頫與阿剌渾撒裡非常友好,勸他去奏請忽必烈大赦天下,免除賦稅,這樣就可能消弭天災。阿剌渾撒裡按照趙孟頫的意見向忽必烈奏稟,並得到忽必烈的允許。詔書已經草擬完,桑哥大怒,說這不是忽必烈的旨意。趙孟頫挺身而出,對桑哥說:"百姓死亡已盡,那些未徵上來的錢糧到哪裡去徵?若不及時免除,以後若有人將此未徵之數千萬錢糧作為損失而歸咎於尚書省,這豈不深深連累了丞相?"桑哥明白其利害,同意全部免除賦稅,百姓因而得救。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趙孟頫像忽必烈曾向趙孟頫詢問葉李與留夢炎的優劣(二人均為降元的宋臣)。趙孟頫說:"留夢炎是臣父親的摯友,為人莊重厚道,很自信,多謀能斷,有大臣之才。葉李所讀的書我都讀過,他所知所能的事,臣都能知能辦。"忽必烈說:"你是認為留夢炎比葉李要賢嗎?但是,留夢炎在宋朝為狀元,位至丞相,而在賈似道欺上誤國之時,卻對賈似道阿諛順從。葉李當時雖為平民,卻敢於上書朝廷,斥責賈似道,顯然賢於留夢炎。你因為留夢炎是你父親的摯友,不敢非議,可賦詩以規勸他。"趙孟頫便賦詩一首,其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說,且將忠直報皇元"的話,忽必烈看後大加讚賞。趙孟頫退朝後對奉御徹裡說:"陛下在談論賈似道誤國時,責備留夢炎當時不敢指責。如今,桑哥的罪惡甚於似道,而我等不加指責,將來如何能推卸責任?但我畢竟不是陛下親信之臣,說話陛下必不聽從。侍臣中讀書知理、慷慨有氣節而又為陛下所親信的人中,沒有能超過你的。捐出自己生命而為百姓除害,是仁者之事,希望你能這樣!"徹裡果然向忽必烈揭發桑哥的罪惡。忽必烈大怒,命衛士將他掌嘴,徹裡口鼻血湧,倒在地上。再問,徹裡還是斥責桑哥罪行,大臣也相繼指責桑哥,忽必烈便將桑哥按罪誅殺,並廢除尚書省,凡有罪的大臣也統統罷官。

忽必烈有意讓趙孟頫參與中書省政事,趙孟頫堅持不肯。他認為久在君王身邊,必受人嫉妒,故極力請求到外地任職。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趙孟頫外出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當地有個叫元掀兒的人,在鹽場服役,因不勝艱苦而逃走。他的父親誣告是同服勞役的人將掀兒殺害。趙孟頫懷疑其中有冤情,不立即判決。一個月後,掀兒自己迴歸鹽場。郡中人都稱讚趙孟頫料事如神。僉廉訪司事韋哈刺哈孫,性情暴虐,因趙孟頫不順他的意,藉口中傷他;恰逢朝廷要修《世祖實錄》,召趙孟頫還京,這才無事。其後,趙孟頫被改授為汾州知州,還未成行,朝廷又令他書寫金字《藏經》。

大德三年 (1299年)八月,趙孟頫任集賢直學士、江浙等處儒學提舉。

至大二年(1309年),在杭州十年官江浙儒學提舉任期已滿,改任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尚未赴任,為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元仁宗)遣使所召。


至大三年(1310年),朝廷召趙孟頫回京師,授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 命與其他學士共同撰寫祀南郊祝文。在擬定殿名的問題上,與其他人意見不合,告假還鄉。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在東宮時,就聞知趙孟頫之名,等到他即位後,便召其為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

皇慶二年(1313年)六月,任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十月,轉集賢侍讀學士、正奉大夫。

延佑元年(1314年)十二月,升任集賢侍講學士、資德大夫。

延佑三年(1316年)七月,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用一品例,推恩三代。 愛育黎拔力八達待他甚厚,只呼其字而不呼其名,在與侍臣談論文學之士時,將趙孟頫比作唐代李白、宋代蘇軾,稱讚他品行純正,博學多聞,書畫絕倫,又精通佛學及老莊之學,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不樂意的人想離間愛育黎拔力八達與趙孟頫的親密關係,愛育黎拔力八達不加理會。既而又有人上書,認為趙孟頫不能參與編修國史。愛育黎拔力八達說:"趙子昂(趙孟頫)是世祖皇帝選拔的重臣,朕特加優待,讓他在館閣從事著述,傳之後世,你們還羅嗦些什麼?"並賜趙孟頫鈔五百錠,叮囑侍臣:"中書總說國用不足,這筆賞金他們必不肯付與,可從普慶寺庫存中支給。"趙孟頫曾數月不至宮中,愛育黎拔力八達向左右侍從詢問,都說趙孟頫年老畏寒,愛育黎拔力八達於是令御府賜他貂鼠皮裘。

摺疊借病乞歸

延佑六年(1319年)四月,因管夫人病發,趙孟頫得旨還家,於二十五日離開大都。 五月十日,管夫人逝於臨清舟中,趙孟頫父子護柩還吳興。 同年冬,愛育黎拔力八達又遣使催他回朝,最終因病未能成行。

至治元年(1321年),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遣使到趙孟頫家中,命他書寫《孝經》。

摺疊安然逝世

至治二年(1322年)春,碩德八剌遣使趨吳興問候趙孟頫,並賜禮物。六月十六日(7月30日) ,趙孟頫病逝,享年六十九歲。逝世之日,仍觀書作字,談笑如常,至黃昏,逝於吳興。 九月十日,與管夫人合葬於德清縣千秋鄉東衡山。 後追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國公,諡號"文敏"。

摺疊繪畫

  • 地位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趙孟頫自畫像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無論是研究中國繪畫史,還是研究中國文人畫史,趙孟頫都是一個不可繞開的關鍵人物。

如果說唐宋繪畫的意趣在於以文學化造境,那麼,趙孟頫在其間起到了橋樑作用。如果說元以前的文人畫運動主要表現為輿論上的準備,元以後的文人畫運動以其成功的實踐逐步取代正規畫而演為畫壇的主流,那麼,引發這種變化的巨擘仍是趙孟頫。

作為一位變革轉型時期承前啟後的大家,趙孟頫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成就為前人所不及:

一、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豔瑣細之風轉向質樸自然。

二、他提出以"雲山為師"的口號,強調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

三、他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趙孟頫作品四、他提出"不假丹青筆,何以寫遠愁"的口號,以畫寄意,使繪畫的內在功能得到深化,涵蓋更為廣泛。

五、他在人物、山水、花鳥、馬獸諸畫科皆有成就,畫藝全面,並有創新。

六、他的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他在南北一統、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勢下,吸收南北繪畫之長,復興中原傳統畫藝,維持並延續了其發展。

八、他能團結包括高克恭、康裡子山等在內的少數民族美術家,共同繁榮中華文化。

  • 審美標準

綜觀趙孟頫的畫跡,並結合其相關論述,可以知道,趙氏通過批評"近世"、倡導"古意",從而確立了元代繪畫藝術思維的審美標準。這個標準不僅體現在繪畫上,而且也廣泛地滲透於詩文、書法、篆刻等領域中。

提倡古意

歷史上每遇滄桑變易之際,文化頗易失範,人們總是以史為鑑,從古代的啟示中去尋找醫時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復禮"、魏晉"竹林七賢"的返樸歸真、唐宋的"古文運動"等,重視傳統成為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趙孟頫提倡"古意" 的出發點亦不例外,他引晉唐為法鑑,批評南宋險怪霸悍和瑣細濃豔之風;不僅如此,作為一位士大夫畫家,他還一反北宋以來文人畫的墨戲態度,這是十分可貴的。作為價值學原則,趙孟頫既維護了文人畫的人格趣味,又擯棄了文人畫的遊戲態度;作為形態學原則,趙孟頫既創建文人特有的表現形式,又使之無愧於正規畫的功力格法,並在繪畫的各種畫科中進行全面的實踐,從而確立了文人畫在畫壇上成為正規畫的地位。應該說,趙孟頫使職業正規畫與業餘文人畫這兩種原本對立或並行的繪畫傳統得以交流融匯,從此,一個以文人畫家為主角,以建構文人畫圖式為主題的繪畫新時代,拉開了序幕。

轉化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元 趙孟頫《秋郊飲馬圖》應當特別指出,趙孟頫的山水畫不但將鉤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筆、師古和創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氣息與散逸的文人氣息綜合於一體,使"遊觀山水"向"抒情山水"轉化;而且使造境與寫意、詩意化與書法化在繪畫中得到調和與融洽,為"元季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那種以詩意化、書法化來抒發隱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畫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述這些理論與實踐,將趙孟頫推向了開元代繪畫風氣宗師的地位。

  • 弟子眾多

作為一代宗師,不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昇,兒子趙雍受到他的畫藝影響,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潤、陳琳、商琦、王淵、姚彥卿,外孫王蒙,乃至元末黃公望、倪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發揚了趙孟頫的美學觀點,使元代文人畫久盛不衰,在中國繪畫史上寫下了綺麗奇特的篇章。他與兒子趙雍、孫子趙麟都做《人馬圖》,稱《三世人馬圖》,傳為佳話,三幅畫都流傳至美國,由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 書畫詩印

"先畫後書此一紙,咫尺之間兼二美。"趙孟頫書畫詩印四絕,當時就已名傳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為貴,為當時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趙孟頫的書法作品中與道教有關者有《洛神賦》、《道德經》、《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等。畫作名品甚多,關於道教內容的有《玄真觀圖》、《三教圖》、《軒轅問道圖》、《松石老子圖》、《溪山仙館圖》等。又有《玄元十子圖》,畫道教人物關尹子、文子等十人像,並旁書小傳。該作筆墨高古,元大德九年(1305年)路道通於杭州刻版印摹,後被收入明正統《道藏》。詩文風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圓珠文"著稱。元延佑六年(1319年),得請南歸於家鄉。曾經入松江北道堂事道,道號道淵。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元 趙孟頫《二羊圖》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元 趙孟頫《人騎圖》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元 趙孟頫《紅衣羅漢》

摺疊書法

  • 楷書大家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趙孟頫書法趙孟頫與夫人管道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趙孟頫精通音樂,善鑑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評價其書法"因熟而俗"。

  • 吸取長處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谷子詩兩章》趙孟頫善於吸取他人的長處,因而在書法上獲得較大的成就。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 書論深高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趙孟頫浙江湖州紀念館塑像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前人得到古碑帖數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於世。何況《蘭亭集序》是王右軍(王羲之)滿意的書法。如果不停地學習,怎麼會擔心書法勝不過別人。"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趙孟頫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其繪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以飛白法畫石,以書法用筆寫竹。他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自稱"作畫貴在有古意,如果沒有古意,即使再精細也沒用",遙追五代、北宋法度,時人稱讚他有唐人的"致"及北宋人的"雄",並去除了二者中的"纖"及"獷",開創了元代新畫風。

趙孟頫交友甚廣,與高克恭、錢選、王芝、李衎、郭佑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點的有陳琳、唐棣、朱德潤、柯九思、黃公望、王蒙等。他工於篆刻,以"圓朱文"著稱。

  • 傳世書跡
元代著名書法大家《趙孟頫》

元 趙孟頫《洛神賦》趙孟頫的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傳世畫跡有大德七年(1303年)作《重江疊嶂圖》卷、元貞元年(1295年)作《鵲華秋色》卷,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皇慶元年(1312年)作《秋郊飲馬》卷,現藏故宮博物院。

隨著近幾年市場行情越來越好,趙孟頫的字畫價值也越來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