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卫”的东方之行,详解苏-27战斗机来华始末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闫肃老先生创作的那首《我爱祖国的蓝天》伴随着电影《中国机长》再次传到每个国人的耳畔。今天神州大地,鹰击长空,鹏程万里,各种型号的战斗机展翅翱翔,你追我赶。它们是我国防空力量的核心和主力,他们保障了我国的领空安全,他们是我们建设一只现代化军队的底气所在,提到我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提到一款经典机型——苏-27战斗机,它的引进对我国空军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它是我国战斗机现代化的一个开端。

九十年代亚洲进入三代机时代,我国面临的空中威胁不断加大


“侧卫”的东方之行,详解苏-27战斗机来华始末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东亚地区开始迈入第三代战斗机时代,拉起一波军备竞赛,我国周边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大规模换装第三代战斗机并逐步淘汰二代机,给我国的本土防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邻国日本开始装备F-15J型战斗机,其自主研发的F-2战斗机(装备了西方第一款级载相控阵雷达J/APG-1)也即将投产,韩国已经开始装备美制F-16“隼”式战斗机并且计划引起生产线自行进行组装。更加众所周知的是对岸开发的IDE“经国号”战斗机(有人把它誉为亚洲人的第一款三代机),购买美军F-16C/D战机的谈判也谈的差不多了,对岸还看中了法国幻影2000-5战机的超视距打击能力(其搭载的RDY雷达和计算机在九十年代是强悍的存在)。

“侧卫”的东方之行,详解苏-27战斗机来华始末

幻影2000-5的座舱电子设备放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也丝毫不感觉落伍。


面临着周边这样一种“百花齐放”“你追我赶”的军备大环境,如果不迎难而上,不奋起的追赶,还在幻想着用老歼-7拼刺刀用老歼-8那套高速截击理论出奇制胜,这不是开了玩笑嘛!一步赶不上就会步步赶不上,如果被一浪接过一浪的拍在沙滩上,将会在未来的空战中处于全面落后的不利局面,好在军方的有识之士很早就有了清醒的认识,也在努力寻求三代机的卖家改变面临的不利局面,而此时已病入膏肓急需要物资供应的苏联和我们的需求正好珠联璧合。

苏联人原本不想卖,能喝酒起了大作用


“侧卫”的东方之行,详解苏-27战斗机来华始末

米格-29是个小短腿,适合无纵身的小国,不符合疆域广袤的中国。


起初苏联打算向我们推销的是米格-29战斗机,米格-29本就是苏联计划的出口型战斗机,前苏联PFI“轻型前线战斗机计划”的产物,搭载了N-193“黑缝”脉冲多普勒雷达,作为一款前线战斗机,皮实耐用对机场保障设施的要求很低,用双发的轻型机近距离空战的机动性也是绝佳的,但它的缺陷一样很突出,最远航程不过1400公里,作战半径也就300公里到400公里的样子,“机场保卫者”的大名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前线战斗机是战时的消耗品,要求可以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它的定位就是给低端战时消耗产品,再者应对欧洲地区前线作战也不需要太大的航程。

“侧卫”的东方之行,详解苏-27战斗机来华始末

中国国土广袤,幅员辽阔,我们需要的是长航程的重型机,这一点我们派去的专家头脑很清楚。我们很清楚,苏-27是压箱底的东西,苏联人自然是不情愿卖的,所以我们就投其所好,跟他喝酒套近乎,酒桌上拉关系!(看来能喝酒也不见得就是个坏事)中方谈判代表林虎将军调来一位深不见底的干将跟老毛子拼酒,“伏特加”下肚如喝凉水,喝趴下了出席的17名苏联军官,为我们顺利拿下订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苏-27来华,对我国国防工业影响深远


“侧卫”的东方之行,详解苏-27战斗机来华始末

1991年5月,中国《航空知识》杂志社刊登了一幅苏-27在五星红旗后照片作为封面,西方世界还被蒙在鼓里。

1990年11月1日,中苏签署了《中苏政府间军事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12月28日,中国购买24架苏-27SK战斗机和27架苏-27UB(双座型教练机)。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总统继续履行协议。后来又经过了多轮谈判桌上的较量,96年中国引进了生产线,开始自行组装苏-27(或者可以叫歼-11了),后来神州大地上就满是“侧卫”的身影了,从苏-27SK到歼-11A,后来的歼11-B/C,歼-15“飞鲨”舰载机,歼-16多用途战斗机。从机械扫描雷达到新型相控阵雷达,从机械仪表到大块液晶显示屏,从引进的俄制R-27/73导弹到PL(霹雳)系列国产空空导弹……我国实现了从引起到模仿,到再突破与创新,但这一切依靠的都是最初苏-27那个优秀的平台。

“侧卫”的东方之行,详解苏-27战斗机来华始末

巴伦支海手术刀,苏-27划破挪威P3B巡逻机的发动机,一战成名。


强劲的发动机,修长的线条,高耸的胸膛,就像个有血性的解放军战士,开起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大门的钥匙,推动我国战斗机发展再次跟上世界先进水平。

苏-27引进背后的趣事,狗皮大衣的故事


“侧卫”的东方之行,详解苏-27战斗机来华始末

苏联人排队购买生活必需品,可以看到货架已经空了。

当时的苏联已经病入膏肓,日用物资严重匮乏,经济困难,我国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的外汇,所以双方的部分款项采取了以物易物的手段,苏联人要三件东西:毛毯,暖水瓶,裘皮大衣(即狗皮大衣)。据说为了这一万件狗皮大衣,捕杀掉了山东、河南、安徽三省所有的狗,当地一度闹了“狗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