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荃:民國陪嫁丫鬟的愛情,傾盡一世去愛你

梁啟超背後的女人,既不是他的母親,也不是他的妻子,卻是一個陪嫁丫鬟。她從一個陪嫁丫鬟蛻變成頂起梁家半邊天的女人,她的世界裡由始至終都只有家人。他就是梁啟超的第二夫人——王桂荃。

王桂荃原名王來喜,盼望孩子一生喜氣,是標準的鄉下兒女的名字。但她的身世坎坷如無根浮萍,4歲時父親去世,忍受繼母虐待,從來沒有感受過家的溫暖,幾年之間,她被轉賣多次,最後一次,是京城的順天府尹李朝儀家,她做了李家大小姐李蕙仙的小丫鬟。小姐出嫁時,她年僅十歲,尚是懵懂無知的小姑娘。她只是聽人家說,小姐嫁到了廣州,姑爺是名滿京城的大才子梁啟超,才氣縱橫,睥睨一世。

有一年,李蕙仙回京探親,驚喜地發現,當年的小丫頭王桂荃已經長成了大姑娘,為人幹練,乖巧伶俐,遂將她帶往婆家,協助自己料理家事。去往遙遠的嶺南,這是王桂荃從來都沒有想過的,她忐忑不安地走進梁家的大門,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門口等著夫人的梁啟超。

果然跟傳言中的一模一樣,“郎豔獨絕,世無其二”,她的腦海裡只浮現出這一句,已經記不清是從哪裡聽來的,但用來形容他,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梁啟超嫌王來喜這個名字太過俗氣,還為她親自改名桂荃,雖然不懂,但既然是他取的,必定是好的,她開開心心地接受了他給的名字,彷彿走向了新生。

王桂荃:民國陪嫁丫鬟的愛情,傾盡一世去愛你

梁啟超

王桂荃是聰明的,亦是勤快的,多年的顛沛流離與丫鬟生涯使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知道自己的本分,從不違規逾矩,因此深得梁啟超夫婦的喜愛,家中事務,事無鉅細,皆由她一手掌管。

梁啟超是傳統的知識分子,但是他卻很開明,十分尊重女性,並無男尊女卑的舊觀念,比起其他人的等級森嚴,梁家民主自由,和諧安寧,在梁家,王桂荃才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她貪戀這種溫暖,沉浸於其中,依依不捨。一直以來,王桂荃始終本分守己,她一生只做了一件出格事,那就是愛上了自家姑爺。不能說孰是孰非,在感情面前,一切真理都失去了理智,有些東西,無法言明其中情理。

梁啟超站在那裡,光芒奪目,王桂荃的眼睛沒辦法繞開他,她看著他慷慨激昂地講演,看著他專心致志地工作,看著他悠然自得地散步……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落在了她的眼裡,刻在了她的心中。

王桂荃:民國陪嫁丫鬟的愛情,傾盡一世去愛你

梁啟超

王桂荃懷孕了,肚子越來越大,藏不住了,可她不敢同梁啟超說,她知道他的性子,更明白李蕙仙的脾氣。梁啟超是怕夫人的,況且此事錯在於他,他怎敢開口幫她求情?

很快,李蕙仙發現了她的秘密,面對夫人的大聲質問,王桂荃始終一言不發。李蕙仙何等聰明,自然明白她與梁啟超的事,畢竟是名門千金,不能因為此事大哭大鬧,失了風度,所以她並沒有難為王桂荃,只是在一氣之下,將她趕出了梁家。她並不貪心,能夠繼續留在梁家,留在梁啟超的身邊,她就已經對夫人感激不盡了,以後的歲月裡,她對李蕙仙恭敬備至,一如既往。

王桂荃生下了一個女兒,梁啟超亦是歡喜的,他喜歡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他心頭的寶。或許是因為多年來的相處感情頗深,或許是因為她畢竟是梁家的人,又或許是因為她肚子裡的孩子,總之沒過多久,王桂荃就被李蕙仙派人接回了梁家,事實上,李蕙仙已經默認了她與梁啟超的關係。

王桂荃:民國陪嫁丫鬟的愛情,傾盡一世去愛你

梁啟超和孩子們

梁啟超心在國家天下,立志於變法圖強,他和老師康有為“公車上書”光緒皇帝,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可惜由於慈禧太后的干預,“戊戌變法”不足百日,即宣告失敗,維新派人士遭到通緝,譚嗣同等人被逮捕入獄,康有為和梁啟超不得不逃往日本避難。

1899年,王桂荃跟隨李蕙仙東渡扶桑,帶著全家人寄居異國他鄉。梁啟超流亡海外十四年,主要靠賣文寫稿維持生計,時常入不敷出,梁家生活清苦異常。李蕙仙是嬌生慣養的大家千金,又體弱多病,所以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務,全都落在了王桂荃一個人的肩膀上,很難想象,在最困難的日子裡,這個柔弱的女子,硬是一極大的毅力支撐起了整個家。

王桂荃從未讀過書,大字不識,但到東京不久,她竟然奇蹟般地學會了日語,用一口地道的東京話替梁家解決了語言不通的麻煩,著實令人驚歎。

在日本期間,梁啟超的二女兒思莊不幸患上了白喉,幸有王桂荃的精心照料,才轉危為安,但她自己的親生女兒卻因為她分身乏術、照顧不周而早早地夭折,她在暗地裡流淚,卻從未同別人訴過半點苦。

1903年,王桂荃又懷了身孕,次年秋天,她生下了梁啟超的第二子思永,於是李蕙仙做主,將她正式許給梁啟超為妾。

李蕙仙此番做法,自有她的用意所在,一方面,王桂荃精明能幹,持家有道,梁家的確離不開她;另一方面,梁家也需要她來延續香火。

雖然沒有花轎和禮樂,但納妾儀式頗為體面,王桂荃忍不住喜極而泣。她想要的很簡單,不需要華麗的裝扮。

梁啟超有了空閒,也會手把手地教王桂荃認字,讀書,給她講故事。王桂荃深知自己並不能做他文學與精神上的紅顏知己,於是她就更加努力地做他生活中的賢妻良母。

王桂荃:民國陪嫁丫鬟的愛情,傾盡一世去愛你

梁啟超是政學兩界的名人,向來主張一夫一妻制,當年曾與譚嗣同一起創辦過“一夫一妻世界會”,他不能違背自己的主張,因而不能張揚納妾之事,所以外界很少有人知道王桂荃的存在。她為他生下七個孩子,他卻連一個名分都不能給她,這是他的遺憾,但她卻毫不在乎,從未有過怨言。

只要能陪在他身邊,沒有名分又有什麼關係呢?名分不重要,陪伴才重要。

1924年,李蕙仙病重,王桂荃懷上幼子思禮,梁啟超在給好友蹇季常的信中,才第一次用“小妾”來稱呼她:“思永既行,小妾又臨月,現在狼狽萬分,望思成歸如望歲。”

梁啟超共有九個孩子,李蕙仙生長女梁思順、長子梁思成,次女梁思莊。其餘六個孩子,思永、思忠、思懿、思達、思寧和思禮,均為王桂荃所出。孩子們稱呼李蕙仙為媽,稱呼她為娘。對於梁啟超和李蕙仙的孩子,她從來都是視如己出,關懷備至。李蕙仙是嚴母,她是慈母,總是將孩子們護在身後,所以梁家的孩子都對她最為依賴,梁思成後來回憶起她時曾動情地說:“娘是個很不尋常的女人。”

李蕙仙病逝後,梁啟超悲痛欲絕,王桂荃陪著他一起哭。

梁啟超對李蕙仙情深義重,曾為亡妻寫下一篇感人涕淚的悼亡文,而對於王桂荃,他則很少流露自己的情感。但毫無疑義,王桂荃在他心中絕對是一個無可替代的存在。

晚年的梁啟超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豪氣沖天的氣概,站在空蕩蕩的庭院裡,秋葉飄落在他的肩頭,顯得寂寥而悽清,王桂荃遠遠地看著他,既難受,又心疼。

梁啟超溫文儒雅,風度翩翩,是難得一見的謙謙君子,他那麼溫暖,那麼美好,讓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所以這麼多年以來,王桂荃就一直站在梁啟超的身後遠遠地仰望著他,為他生兒育女,為他洗衣做飯,為他忘了自己,為他委曲求全,為他歡喜為他憂。

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王桂荃陪他走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守著他的遺物,她久久不語,彷彿失掉了魂魄。

梁啟超一生著述講學,名動天下,但身後並無錢財積蓄,他留給王桂荃的是一大家子負擔,是九個尚且年幼的孩子,其中最小的思禮還不滿五歲。

梁啟超走後,王桂荃變得異常堅韌,她辛苦持家,努力將子女撫養成人。梁家九個子女,個個都是英才人傑,在各自的領域裡建樹非凡。

一門三院士,一時傳為佳話,王桂荃功不可沒。

1966年,王桂荃85歲了,“文革”的風暴才不會顧忌她年老體邁,衝著她滾滾而來,因為是“保皇黨梁啟超的老婆”。她聽到“梁啟超的老婆”這個稱呼,不覺得有辱,反倒心中大喜,她喜歡這個稱呼,至少在世人眼裡,她是他的妻子,為了他,再苦再累,也甘之若飴。

王桂荃:民國陪嫁丫鬟的愛情,傾盡一世去愛你

王桂荃和外孫

世人都說她愛梁啟超愛得太卑微,愛得卑微又如何?她心甘情願地為了他而低到塵埃裡。

世人都說她痴情,於是她將痴情演繹到了極致。

受到亡夫的牽連、又與子女失散的王桂荃被紅衛兵小將抄了家,無處可去,被趕到鄉下,躲在一間陰暗狹小的草棚裡,病體纏身的她,無人照料,無法醫治,不久便孤獨地死去。好心的村民將她簡單地葬在附近的山丘上,沒有墓碑,沒有標記。她的子女後來找到了那片山丘,卻找不到她的遺骨,她的骨灰,至今不知所蹤。

“文革”結束後,梁家子女在梁啟超與李蕙仙的合葬墓旁,立下一塊臥碑,碑上刻上王桂荃的名字,碑後種下一棵白皮松,稱為“母親樹”,以此來紀念她。

最後,她終於以這樣的方式回到了她心心念唸的那個人的身邊。

他給了她一個名字,她還給他一世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