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上有哪些勝局已定,卻被反殺的戰役?

漢史趣聞


三家分晉是中國歷史上東周時期的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其實三家分晉前發生的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之戰,就是一場明明穩操勝劵,卻被莫名反殺的戰爭。

晉國一直是春秋時期的強國,由於一些歷史的原因和幾代晉國國君的有意為之,晉國的王公及宗族勢力非常弱,而且不能留在都城,再加上晉國實行三軍六卿制,到了春秋晚期,晉國大權旁落到四家卿大夫手中。



這四家卿大夫分別是:智伯、韓、趙、魏。其中智伯這一家族是最強大的,其他三家韓、趙、魏實力相當,智伯想進一步獲取更大的利益,於是想了一個辦法。

智伯家的大夫叫智伯瑤,趙家大夫叫趙襄子,魏家的大夫叫魏桓子,韓家的大夫叫韓康子,四家都是大夫,大夫建立的是家族,諸侯建立的才叫國家,而晉國國君的權力及地盤已經被四家瓜分殆盡了,國君已經名存實亡了。



於是智伯瑤就對另外三家的大夫說:為了讓晉國更加強大,請你們各自獻出一百里土地和一萬戶戶口,用來增強國家的實力。

晉國國君已經是名存實亡了,獻出去的土地和戶口還不是被智伯瑤獨佔了,這其實不過是智伯想要進一步吞併三家的藉口而已,誰叫智伯最強大呢。



智伯首先向韓康子要土地和人口,韓康子迫於形勢答應了,將土地和人口轉讓給智伯,得手後,智伯又向魏桓子要,魏桓子見韓康子答應了,也同意把土地和人口割讓給智伯。

最後,智伯向趙襄子要土地和人口時,趙襄子卻不同意,以土和人口是祖先傳下來不能輕易給人為由拒絕了,智伯很生氣,於是聯合韓家與魏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這就是晉陽之戰了。



公元前455年,智伯瑤率領中軍,韓康子率領右路軍,魏桓子率領左路軍,三路大軍聯合攻擊趙襄子,趙襄子知道實力不濟,於是退守晉陽,死守不降。

智伯、韓康子、魏桓三路大軍圍攻晉陽城2年了,但是仍然沒有攻下,直到有一天,智伯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無意中看到晉陽城東北的晉水,忽然想出了一個水淹晉陽城的主意,智伯命令士兵將晉水引到晉陽城來,挖一條河直接引過來,水淹晉陽城。



當時又正值雨季,就這樣,晉陽城就被水淹了,城內的趙襄子更著急了,百姓只能逃到高點的地方避水,但是趙襄子仍然不投降,隨著水勢繼續攀升,晉陽城破指日可待,智伯覺得勝利就在眼前了。

就在晉陽城隨時可能被水淹沒之際,趙襄子的一個門客張孟談自告奮勇願意出城去當說客,說服韓康子和魏桓子聯合對付智伯,趙襄子同意了,於是張孟談就找到了韓康子和魏桓子,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韓康子和魏桓子,如果趙國滅亡,那麼下一個被滅亡的就是韓家和魏家了。



韓康子和魏桓子原本就是因為智伯的脅迫才聯合一起攻打趙家的,並且他們都被智伯強迫要走了土地和人口,如果趙家滅亡,那下一個被滅亡的一定是自已,並且韓家和魏國都城附近都有河流,智伯曾經說過河水也能滅亡一個國家的話,讓韓康子和魏桓子戰戰兢兢。

於是韓康子和魏桓子決定聯合趙襄子反抗智伯,三家偷偷組成聯軍,晚襲智伯,同時將河水改變走向,引向智伯營地,一舉打敗了智家,並俘虜殺了智伯,就這樣三家中勢力最大的智家被滅亡。



原本晉陽之戰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最終結局因為韓康子和魏桓子臨時倒戈,智伯被反殺,韓、趙、魏三家就瓜分了智家的土地和人口,同時也瓜分了晉國所有的土地和人口,史稱“三家分晉”。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玩mc起床戰爭,場上就我一個紅的,一個綠的和仨藍的。我苟在黃隊老巢,綠隊的和一個藍的同歸於盡了。我的朋友在觀戰(掛了),我攢了7個火球。那倆想過來,我一個火球炸下去一個。最後一個我趁他喝藥一個珍珠瞬移到他後面直接人造轟炸區(6火球加2TNT)炸的對面懷疑人生,根本沒有掙扎的餘地



路齊ss


“淞滬會戰”是以日軍大勝開局,當時,日軍在上海擊潰了國軍最精銳的部隊,然後乘勝追擊,佔領了中國的首都南京。表面上看,這是日方一場大勝、速勝。但這也恰恰也是日軍被反殺的開始。



正是因為“淞滬會戰”,抗日戰爭的戰略格局被強行改變了。會戰之前,中日軍隊在“七七事變”中,已經在蘆溝橋發生了衝突,雙方已經正式宣戰。當時,日方的戰略進攻勢態是“由北往南打”,這個戰略格局對中方很不利。

首先,相比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而言,日軍的機動化力量很強,沿著中國的東部鐵路線,可以迅速機動,自北向南壓過來,中國軍隊很難正面抵擋。

其次,中國東部的海岸線太長,很難全線防守。當時的日本海軍又實力超強,陸地上打得膠著之時,日方可以隨時從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選一防守薄弱處登陸,切斷中國軍隊的後路。“淞滬會戰”中,日方的殺手鐧就是杭州灣的登陸,抄了中國軍隊的後路。



但是,“淞滬會戰”之後,這種戰略格局就徹底改變了。日方原來的“由北向南打戰略”,打成了“由東向西打戰略”,變為沿長江向中國內陸進行攻擊,這個難度就大大增加了!在河流湖泊網狀交叉的長江流域,日軍就失去了陸地上快速機動的能力,與此同時,強大的日本海軍也開不進長江內陸地區,原先沿海岸線進行快速補給和切斷國軍後路攻擊能力也消失了。

這麼一打,抗日戰爭就從速決戰,打成了持久戰!從這一刻起,勝利的天平就開始向中國傾斜了,中國軍隊的反殺就開始了。


臨時客


三峰山之戰

公元1232年正月,拖雷率領5萬蒙軍精騎與15萬金軍在禹州城外三峰山展開了蒙金戰爭中最為慘烈一次主力決戰。戰役之初,金軍仰攻山上蒙軍,連戰連捷,將蒙軍逼入兩山之間的金溝之中。金軍於是將蒙軍包圍。金將張惠率1萬騎兵從山上衝殺蒙軍,蒙軍損失慘重。隨後金軍在蒙軍四周掘溝,意圖困死蒙軍,蒙軍岌岌可危,隨時可能全軍覆沒。正月15日晚天降大雪(史料載拖雷命人祈雪),氣溫驟降,16日再次下雪。金軍始料未及,戰力大減,然蒙軍極善於嚴寒中作戰,蒙軍士氣大振。拖雷抓住戰機,命令蒙軍四面出擊,全面突圍。突圍成功後與及時趕到的窩闊臺援軍將金軍反包圍,形勢瞬間逆轉。後蒙軍圍三闕一,留出禹州城方向。金軍中計,向禹州城撤退。蒙軍乘勝追擊,金軍全面崩潰,禹州城外血流成河。金軍名將楊沃衍、樊澤、張惠、高英戰死,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尚率百騎逃入城中。蒙軍隨後破城,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尚率殘軍與蒙軍展開巷戰,全部陣亡。移刺蒲阿被俘後拒降被殺,只有武仙成功脫身逃往新密。至此,金朝最後的名將團隊幾乎全滅,精銳喪失殆盡。蒙軍反敗為勝且大獲全勝。金朝滅亡進入倒計時。


焱翎玦


1947年8月間,華野副政委譚震林率領損失較大的二縱、七縱去膠東地區休整,臨走給粟裕留下一封長信,以誠懇的語氣相告:“數十萬大軍的指揮,如果不能看遠是很危險的,如果拿五仗沒打好的主要原因放在樂觀這點上去檢討,是不能把問題徹底弄清楚的”,這是來自華野內部一次罕見的批評。

(六縱司令員王必成)



此前的6月29日,華東野戰軍接到了西柏坡的電令,要求陳粟大軍多路出擊牽制山東戰場的蔣軍,以減輕劉鄧在大別山的壓力。根據這一指示,華野決定兵分三路出擊,以葉飛和陶勇率兩個縱隊組成“左路兵團”挺進魯南,以陳士榘和唐亮率三個縱隊組成“右路兵團”直插魯西,陳粟親自掌握四個縱隊及特縱在魯中拒敵,這就是華野歷史上有名的“七月分兵”。

陳粟首先選殲的是進犯魯中根據地的整編第11師,即胡璉率領的蔣軍“五大主力”之一,由於山東戰場兵力已不充足(調出部隊去大別山),胡璉電請徐州方面轉攻為守,從魯村轉進到南麻地區構築工事,在此停留了20多天不再繼續推進。7月18日,華野三個縱隊在大雨中包圍南麻開始攻擊,以第7縱隊負責阻援。

(七縱司令員成鈞)

然而在這大半個月時間裡,胡璉督促部隊構建了非常完備的防禦工事,南麻周圍五公里範圍內,整11師修築了以數百個子母堡為核心的工事群,缺乏思想準備的華野指戰員在進攻中付出重大傷亡,仍然進展緩慢。胡璉為了負隅頑抗,當場槍決了臨陣脫逃的整編18旅一名工兵營長,逼著各部隊拼死抵抗,戰鬥異常激烈。

即便如此,華野依靠優勢兵力和官兵們的浴血奮戰,歷經三天反覆爭奪,仍然將胡璉所部壓縮至很小的區域,攻擊部隊已經全面接近敵核心陣地,看起來勝利在望,而“土木系”老本整編第11師則在劫難逃。陳粟首長希望全殲整11師再來一次“孟良崮大捷”,以實際戰果配合劉鄧大軍的戰略行動,而胡璉則拼命地向徐州和南京發電,要求增援。

(華野陳粟首長)

然而由於暴雨傾盆,華野用來攻堅的炸藥幾乎全部受潮,無法對敵核心陣地進行爆破攻擊,爆破手冒著敵人火力送到位後能爆炸的不足十分之一,垂死掙扎的胡璉則不停派出部隊實施反衝鋒,戰局一時陷入僵持。在外圍,黃百韜擔任指揮官的敵人援軍正在趕來,援敵由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64師的四個整編旅組成,孟良崮戰役的處分,讓黃百韜不敢偷奸耍滑,率領部隊瘋狂進攻我7縱阻擊陣地。

1947年7月21日凌晨,黃百韜所部已突破華野阻擊線,接到消息的胡璉蒐集所有剩餘彈藥,組織部隊進行了最大規模的一次反突擊,部分華野部隊被迫後撤。當晚,陳粟為避免全軍陷於被動,下令撤出戰鬥,南麻戰役就此失利。戰役中我軍殲滅整編第11師5000餘人、增援的兩個整編師4000餘人,但華野四個縱隊傷亡近萬,是一次得不償失的戰鬥。

(整11師師長鬍璉)

南麻戰役絕對是一場惡戰,華野傷亡較大本應轉入休整,但是蔣軍李彌的整編第8師此時突然佔領臨朐,阻斷了我軍向膠濟線以北轉移的通路,粟裕偵知李彌部隊剛剛到達臨朐,防禦工事倉促不堅,遂決心乘其立足未穩將其殲滅。於是再次命令第2、第6、第9共三個主力縱隊轉而圍攻臨朐城,同時繼續以7縱阻援,各縱隊於7月24日遵令同時發起戰鬥。

至7月26日下午,華野二縱5師已經突入臨朐南關,並對城牆多處實施爆破,可惜暴雨再次使炸藥失效,第5師一個突擊連連續五次爆破,炸藥包居然一個都沒有響。當夜5師再次組織突擊,將城牆炸開缺口後所屬第14團迅速衝進去七個連。但是由於突破口被敵軍火力封鎖,14團突入城內的部隊被敵軍包圍陷入困境, 李彌以兩個團進行瘋狂反撲,我軍七個連的幹部戰士奮戰3小時後彈盡援絕,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整25師師長黃百韜)

由於外線阻援的7縱兵力已經嚴重不足,被追敵和援敵多處突破,難以保障攻城部隊的側後安全,加之華野已連續作戰半個月,傷亡較大部隊疲勞,同時受山洪暴發影響,糧食、物資前送及傷員後運等均極困難,考慮再三,陳粟首長再次下決心撤出戰鬥。 臨朐之戰,華野雖然殲滅李彌整8師7000餘人,但未能達成預期的殲敵目的。

整個1947年七月份華東野戰軍連戰不利,都是在幾乎鎖定勝局的情況下遭敵反撲而功虧一匱,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無法在局部形成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戰後,粟裕將軍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但是在西柏坡和陳毅的鼓勵下,粟裕率領部隊很快走出失利的陰影,經過一個月時間的休整後,1947年9月初即揮師魯西南,取得了全殲敵整編第57師的重大勝利。


度度狼gg


這種戰役很多,但是最讓人惋惜,影響最大的戰役應該數滑鐵盧戰役了。直到今天,我們說某個人失敗,還說他是走了滑鐵盧。

滑鐵盧戰役是西方最有名的軍事家拿破崙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拿破崙堅信自己能夠取得勝利,誰知道在最後一刻,他失敗了。

1815年3月1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法,他在儒安港登陸向巴黎進軍,於3月20日進入四黎重新成為法國皇帝。3月25日反法聯盟在維也判會議上宣佈拿破崙為非法,他們再次宣展行其共同的諾言,並開始集結兵力以入侵法國。

1815年3月到6月,為了應對聯軍的入侵,拿破崙再次顯示出其令人驚奇的巨大號召力,他立即徵召了188000多人的正規野戰軍,另有10萬人駐防要塞和軍需倉庫。同時還有30萬新兵在受訓。拿破倉親率北方軍124000人,集中於巴黎周圍,其他軍團則把守邊界。

到了1815年6月1日,聯軍組織了龐大的軍隊。其中集結於法國邊界在比利時有兩個軍團,由惠靈頓指揮的英荷軍團計95000人,由布歇爾指揮的普魯士軍團計124000多人(不包括在盧森堡由腓特烈·埃米爾·克萊斯特率領的一個軍計26000人)。

在萊茵河上游地區,從曼哈姆至巴勒,駐紮著由施瓦岑貝格指揮的奧地利軍團,計21萬人。在意大利北部,駐有75000人的奧地利軍團,由弗裡蒙特指揮。在德國中部地區,由巴克萊指揮的俄羅斯軍團計167000人正慢慢向西移動。

拿破崙針對聯軍的部署,決定在聯軍兵力還沒有集中之前,主動出擊。他首先的目標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兩個聯軍軍團。他決定插入兩個軍團之間,割裂兩者的聯繫,各個擊破敵人。

這一計劃十分有力和大膽,也充分反映了拿破崙的才華。但他在用將上卻犯了一系列錯誤。他錯誤地將達武留守巴黎以負責其防務;而當繆拉要求擔任野戰指揮官時遭斷然拒絕;頗有野戰能力的蘇爾特被錯誤地任命為參謀長;而雖然勇敢卻反覆無常的內伊及格魯希卻被選拔為其左右手。

1815年6月11日,拿破崙離開巴黎,走上戰場。6月14日,拿破崙將其軍隊秘密集結於沙勒羅瓦附近,準備進攻惠靈頓和布呂歇爾。然而惠靈頓和布呂歇爾還矇在鼓裡,仍以為法軍剛剛離開巴黎附近的軍營。1815年6月16日,在利尼及卡特爾-布拉斯之戰中,拿破崙首戰告捷,擊敗了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團,迫使它撤退。然後,拿破崙派格魯西率領33000人追擊布呂歇爾,自己率領剩下的軍隊進攻惠靈頓軍團。

於是,在1815年6月18日爆發了著名的滑鐵盧戰役。

拿破崙本準備於18日上午向英軍發起進攻。可是由於炮兵軍官的建議,18日上午,拿破崙將總攻時間推遲了幾小時,以待地面乾燥,以加強炮兵的殺傷力。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如果不是這樣,拿破崙就會在布呂歇爾到來增援惠靈頓之前就擊敗了惠靈頓軍團。

與此同時,布呂歇爾已從利尼戰敗中解脫出來,並重新組織起其軍隊,這一情況法軍指揮官並不知曉。布呂歇爾不顧格奈瑟瑙的勸阻(後者擔心英軍會抵擋不佳法軍的進攻)向西運動以增援惠靈頓,距惠靈頓僅14公里遠,同時留下部分兵力阻擊格魯西。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之戰18日中午,拿破崙以72000人的兵力向惠靈頓的67000人發起進攻。到下年4時,儘管進行了順強的抵抗,英荷聯軍仍不得不沿陣地後撤。

在內伊指揮下,法國騎兵衝進英軍陣地的中央,如果能得到帝國步兵的支援的話,惠靈頓的中央陣地就很有可能被撕裂。但拿破崙擔心的普魯士軍團已經出現在其右翼,所以其步兵按兵不動,得不到支援的騎兵不能擊散龐大的英國步兵方陣。

儘管早在下午1 時,普魯士軍團之前衛部隊已到達戰場,格奈瑟瑙仍然擔心英軍可能被擊敗,因此老謀深算地推遲普魯士軍團的進一步進軍。

但到下午約4時左右,布呂歇爾的軍隊進入交戰,喬治洛博軍慌忙轉而阻擊普軍,被擊潰。拿破崙遂發起最後一次進攻,企圖攻克惠靈頓的防線。在沒有騎兵保護下,近衛軍進攻惠靈頓之中央,取得一些進展後,被英軍擊退。

此時布呂歇爾將全部兵力(共53000人)投入戰鬥,重複進攻法軍之右翼。當近衛軍後退時,惠靈頓發起反攻。法軍崩潰而大亂,被迫逃離戰場。在普軍的追擊下,混亂達一夜之久。最終法軍除了格魯西的33000人以外,大部分都逃散了。

這場戰役,雙方均損失慘重,惠靈頓損失15000人,布呂歇爾達7000人。而法軍損失則高達25000人,另有8000人被俘。

在這場戰役前,拿破崙信心十足。他宣稱說,此戰必勝。而他的老近衛軍的揹包裡也裝著準備在布魯塞爾檢閱時穿的軍裝。

在戰役中,拿破崙也確實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他的對手惠靈頓後來說,“在我有生以來,都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焦急不安的生活,因為我必須坦白的承認,我從來沒有像這一次如此的接近失敗。”

由於格魯西的援軍沒有及時到達戰場,內伊的指揮錯誤百出,在惠靈頓和布呂歇爾的夾擊下,拿破崙在滑鐵盧失敗了。雖然拿破崙失敗了,但是他的名字讓大家永遠記住。現在的滑鐵盧,到處都可以看到拿破崙的名字,卻找不到惠靈頓的名字,這也是一種象徵。


歷史笑春風


孟良崮戰役是蔣介石和顧祝同、張靈甫料定必勝的戰役,最終以國軍第一王牌七十四師被華野陳毅、粟裕全殲而告終。在西北坡時,主席問粟裕:孟良崮戰役的結局,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蔣介石,還有一個是誰?粟裕不敢妄加揣測,主席哈哈大笑,用手一指自己的鼻子,還有一個是我毛澤東!



背景:

1947年,國軍對我軍的全面進攻被我軍打破,被迫改為對我陝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3月下旬,國軍調往山東戰場的兵力達24個整編師、60個旅、45萬人,並以王牌74師、第5軍、整編11師國軍五大主力之三為骨幹,分別組成三個機動兵團,其中第一兵團湯恩伯以下轄8個整編師20個旅20萬人,為主攻主力,企圖先佔領沂水、坦埠一線,爾後與第2、第3兵團通力向北、向東進攻,迫使我華野9個步兵縱隊加一個特種兵縱隊27萬餘人決戰或北援黃河。敵軍為避免部隊一部被華野聚殲,採用“密集靠攏、加強維繫、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法。

華野幾次預設圍殲方案落空後,粟裕決定華野主力東移,使蔣介石、陳誠發生誤判,認為華野攻勢疲憊,可能向東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於是在5月10日電令各部跟蹤追剿,妄圖逼我軍在魯中山區決戰。顧祝同轉令3個兵團向博山、沂水一線疾進。右翼湯恩伯一兵團立功心切,改變原來穩紮穩打戰法,不等第2、第3兵團統一行動,即以張靈甫74師為骨幹,在整編25師、第83師配合下,於11日自垛莊、桃墟攻坦埠,妄圖趁隙佔領沂水至蒙陰公路;另以第7軍及整編48、第65師在左右兩翼掩護。11日當晚,敵軍行動計劃被華野偵察部門獲悉,陳毅、票裕連夜召開第1、4、8、9縱及特縱領導人開作戰會議,12日晨下達以第1、4、6、8、9縱分割、圍殲整74師任務,以第2、3、7、10縱阻援,決定13日發起進攻。

5月11日至13日,張靈甫74師在83師、25師掩護下自垛莊北進,被9縱擊退,又佔楊家寨、佛山角、馬牧池等地,意圖14日攻佔坦埠。13日上午,敵3個師進攻,至下午4時因怕被殲退至黃鬥頂山、重山、馬牧池。當晚我華野1縱、8縱以一部正面阻擊,主力從其兩翼向縱深楔進。我1縱3師攻曹莊及以北高地,逼進蒙陰,對外正面阻擊敵65師;縱隊主力攻佔天馬山等要點,割斷敵74師和敵25師的聯繫,殲25師一部,該師大部逃回桃墟。我8縱主力佔桃花山、鼻子山等要點,割斷敵74師與整編83師的聯繫;一部佔孟良崮東南橫山老貓窩。同時,我4縱、9縱正面攻擊,佔黃鹿寨、佛山、馬牧池一線,扼制敵74師的進攻,我6縱王必成由銅石地區急速北上,14日晨抵垛莊西南觀上、白埠地區。13日晚,敵74師前沿據點被攻,張靈甫仍準備14日執行攻佔坦埠計劃。



14日10時,張得知天馬山、馬牧池等地失守,為避免遭我全殲,匆忙向孟良崮、垛莊方向後退,並組織一部反擊,我華野見其南撤,立即猛攻。我4縱、9縱進佔唐家峪子、趙家城子一線,我6縱在1縱一部協同下,15日拂曉攻下垛莊,自此74師已成甕中之有鱉。我8縱攻下萬泉山,與我1縱、6縱一起在蘆山、孟良崮地區合圍了敵74師,蔣、顧雖驚,但一併不過分擔心,認為74師戰力五顆星,又佔地利,控制高點,必能守住陣地,如左右鄰軍疾速增援,正好逼華野決戰,一舉殲滅我軍。鑑於此,他令74師固守待援,以吸引我華野主力,同時嚴令新泰的11師、蒙陰的65師、挑墟的25師、青鴕寺的83師以及河陽、湯頭的第7軍、第48師靠攏74師;調第5軍自萊蕪南下,整20師自大汶口向蒙陰前進,以10師在蒙陰、青駝寺地區殲我主力。張靈甫信心滿滿、躊躇滿志,他以為74師戰力超強,加之有左右二鄰的全力增援,共軍奈何不了他。他一面請求空投糧彈,一面佈署部隊防禦。

15日晨,74師被圍困在孟良崮為核心的520、600、610高地及蘆山、雕窩等地,水源被全面切斷,74師不僅士兵缺水難耐,連部分美式裝備也因缺水而不能正常使用。13時,華野總攻,74師竭力頑抗,激戰至16日上午,敵74師主陣地全部丟失。下午天陰雲低,能見度差。華野以為74師被全殲,但核算人數時,發現張靈甫師應還有萬人。部隊捜索攻擊,終將敵74師及整編83師1個團的餘部全殲。張靈甫被擊斃。16日16時半結束戰鬥,華野發現敵臺行動,粟裕令第4、8、9縱對孟良崮、雕窩間的山谷搜索,至18時,共搜出敵7000餘人。



戰果:

我華野殲74師及所屬83師l個團,計32680人,其中俘19680人。我軍犧牲2043人、傷9300人,其它減員846人,合計12189人。此役沉重打擊國軍囂張氣焰,鼓舞我軍士氣;是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進攻的重要轉折點,為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奠基,提早敲響了國軍在解放戰爭中的喪鐘。


蒼茫大地顧煒斌


蔣委員長:“扶我起來,我有話要講”。蔣委員長至少有三次可以消滅“紅軍”(解放軍),可是,都與成功失之交臂了。最終,被解放軍反殺。

1933年,蔣委員長對紅軍發動第五次圍剿。經過一年的“堡壘戰術”,紅軍被國軍不斷蠶食。處於絕對劣勢。可是,就在1934年10月,蔣委員長打算執行下一步行動時,德安保安司令莫雄將其作戰計劃洩露給紅軍。紅軍主動離開根據地,衝出包圍圈,開始長征。

之後,毛澤東依靠“驚人微操”,突破重重包圍。四渡赤水時,毛主席甚至還對蔣介石行轅所在地貴陽“虛晃一槍”,嚇得蔣委員長差點坐飛機跑了。尤其是在飛渡瀘定橋時,橋上只有幾根鐵鏈,紅軍竟然也過去了。就這樣,紅軍在毛主席領導下,勝利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徵,跑到了陝北地區。

此時,蔣委員長也不是很慌。畢竟,紅軍長征會師後,軍隊人數從原來的30萬人減少到3萬餘人。其中:紅一方面軍主力(陝甘支隊)到達陝北時約7000餘人;紅二方面軍保存下來約1.1萬人;紅四方面軍保存下來約1.2萬人;紅二十五軍約3400餘人。雖然有3萬多人,但是,裝備給養都不夠。(例如,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出師抗戰時,四萬多官兵僅有一萬多條槍,平均每條槍約30發子彈)。

(紅軍當時條件很差,不會穿這麼整齊、整潔)

做個對比,此時的紅軍比剛被張學良收編的“叫花子”二十九軍都窮。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剛被張學良收編時,士兵們衣衫襤褸,如同乞丐。讓其移防察哈爾時,二十九軍都不敢白天行軍,怕怕被人當作土匪。當時的紅軍甚至還不如二十九軍。(千萬別被電視騙了,電視上的紅軍人人一身新軍裝。實在是不符合實際。)

(穿這麼新,這是準備參加婚禮嗎)

可以說,紅軍雖然勝利完成長征,但是,前面的道路依然黑暗。荒涼的西北不適合紅軍發展,就連新疆軍閥盛世才都能對紅軍繳械。1936年,蔣介石步步緊逼,調動“百萬軍隊”,圍攻3萬人的紅軍。可惜,蔣委員長遇到了“豬隊友”。蔣委員長調東北軍剿滅紅軍,結果,東北軍打了幾次敗仗後,就開始跟紅軍“聯誼”,要反對內戰,一起抗日。這也不能全怪東北軍,誰讓蔣介石又消除異己的嫌疑:東北軍打光一隻部隊,蔣介石取消一個番號。

最終,東北軍領袖張學良搞了一個西安事變,逼蔣委員長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下,也是救了紅軍,救了中國一命。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佈由原西北主力紅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同年10月,江南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編第四軍”。從此,“紅軍”有了合法地位,成了民國政府合法軍隊!

等到1945年,抗戰結束時,八路軍和新四軍加起來已經有上百萬人了!

此時,蔣委員長還是處於優勢。國軍有四百多萬人,還有美帝支持。而且,蔣介石以出賣外蒙古為條件,讓蘇聯不支持中國共產黨。可以說,有美蘇的支持,蔣介石的贏面至少佔了七分。

但是,蔣委員長犯了一個錯誤,過於親美,讓蘇聯背棄“友好同盟條約”,將東北很多地區讓給瞭解放軍。並且,蘇軍還有意遲滯國軍進駐東北。同時,蘇軍還給解放軍留下了很多武器彈藥。有了這些武器,東北地區的解放軍迅速壯大,並與1948年首先發動三大戰役之一的遼瀋戰役。

當時,蘇聯移交武器:3700門火炮、迫擊炮和擲彈筒、600輛坦克、861架飛機、1200挺機槍、680座各種軍用倉庫、松花江艦隊的船隻。

雖然,國軍前期處於優勢,各解放軍部隊都處於劣勢,國軍甚至還佔領了延安,在東北打敗了林彪。但是,蔣委員長不得民心,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終,蔣委員長在內戰時只堅持了3年多,就被打敗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金國海陵王完顏亮發動政變,奪取帝位。完顏亮雄心勃勃,打算消滅南宋,統一全國。於是,完顏亮組織幾十萬大軍南下攻打南宋。宋軍在淮南地區的防線全面崩潰。宋軍將士紛紛南逃。

當時默默無聞的南宋官員虞允文奉命去前線勞軍。等虞允文到了長江邊上,大吃一驚。原來金兵還沒有過江,宋軍就已經崩潰了。將士們都在逃跑。根本沒有人留下來抵抗金兵。遇到這樣的情況,虞允文毅然決定留下來抵抗金兵。他沿途收攏了殘兵敗將一萬多人。當地百姓也紛紛趕來助戰。

虞允文命令步兵和騎兵沿長江防守,又命令水軍出戰。宋軍將領時俊身先士卒,率領步兵向已經上岸的金兵殺去。剛剛上岸的金兵沒有想到宋軍會主動進攻,被宋軍打得節節敗退。

南宋水軍也開始主動進攻金兵。大宋水軍多使用海鰍船,雖然船大,卻非常靈活。金兵不擅長水戰,使用的都是平底船。大宋水軍駕駛海鰍船直接撞向金國船隻。許多金國戰船都被撞沉。大宋水軍又用強弩攻擊金兵。弩箭像雨點一樣射向金兵。許多金兵無處躲避,陸續中箭倒下。

這時,又有一批宋軍逃到採石。虞允文趁機將他們收編,命令他們揮舞著戰旗以及敲著鼓向戰場前進。金兵看到很多宋軍將士揮舞著戰旗趕來,以為宋軍大部隊前來支援,士氣大落。金兵無心再戰,紛紛逃跑。

第二天,金國的船隻剛剛離開停泊的碼頭,就遭遇大宋水軍的伏擊。宋軍用霹靂炮轟擊金國戰船,並且用強弩射殺金兵。金兵大敗。很多金國戰船被擊沉。剩下的金國水軍被宋軍打得陸續逃走,不敢再戰。

不久,金國舊都城遼陽發生政變。大臣們擁立完顏雍稱帝。消息傳到金軍大營。金國軍隊士氣更加低落。海陵王完顏亮大怒,命令金軍必須在三天內打過長江,否則全部處死。無心再戰的金軍將領們聯合起來發動兵變,殺死海陵王完顏亮。接著,金軍撤退回金國。宋軍趁機收復淮南地區。戰爭結束。

在這場戰爭中,小小的文官虞允文力挽狂瀾,率領宋軍反敗為勝,打敗金兵,拯救了大宋。


寒松722


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黃天蕩之戰吧。

梁紅玉大家肯定都知道,巾幗英雄,在“黃天蕩”之戰中,親自擊鼓為宋軍助威,和丈夫韓世忠一起大敗金軍,在民間的傳唱中廣為流傳。

可是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是怎樣的呢?宋軍的水師被燒死、淹死的將士不可勝數,韓世忠和少數將士丟下船,落荒而逃,可以算是一場戰術上的大敗了,事後梁紅玉還要求皇帝治罪自己的丈夫。

不是說大勝嗎,怎麼又會大敗呢?起初呢韓世忠正確判斷敵情,先佔有利地勢,憑藉長江天險,充分發揮水戰之長,把金軍打得丟盔卸甲,千古流傳的勝利片段也是在這個時期的。把金軍逼到“黃天蕩”這個死水港後,金軍的統帥完顏宗弼害怕了,就派人向韓世忠求饒,韓世忠就說“還我兩宮,復我疆土,則可以相全”。

這主帥一看不行啊,自己一直被困的話,肯定會被活捉的,於是就重金求人,看有誰能有啥妙計啥的。誒,還真有一個福建人王某,教金軍把土填在船上,並且放置船槳,以便可以穩定船身並且機動做戰,還要金軍做火箭,以便可以火攻。

第二天,天氣很好,一點風都沒有,好了,宋軍慘了,動不了,只能活生生的被金軍用火箭燒死,幾個水師將領戰死了,金軍乘勢追殺70餘里。“舟軍殲焉,世忠僅能自免”。

真是有點可惜啊,如果沒有這個貪財的人獻計的話,黃天蕩之戰可就是一場大勝利了。不過為什麼說是戰術上的失敗的呢?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戰略上其實是勝利的。

這個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剛開始是個徹徹底底的主戰派,為此還把主和派的一些官員給殺了,宋高宗的話也一直被他打得落荒而逃,多虧張公裕南宋朝廷才能苟延殘喘。可是呢經過此戰之後,這個宗弼有點後怕了,開始不再主戰了,金軍也不敢輕易渡江了,而韓世忠也因此戰使南宋軍民人心大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