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危機不靠裁員,賠了中糧2.5億的加多寶卻在加人加薪

文 | 納蘭醉天


苦不苦,想想加多寶


近幾年,還有比加多寶更苦的公司嘛?對廣藥,22連敗,錢出的雖然不多,但市場已逐漸被蠶食;對中糧,官司輸了一場,卻付了2.5億;2018年,高層動盪,加多寶半年多無法生產;2019年,終於恢復點元氣了,準備吃點肉,結果,2020年又遇到疫情。


似乎加多寶變成“健力寶”只是時間問題,加多寶大陸總裁李春林提到的“二次創業,三年上市”似乎只是“死鴨子嘴硬”。可2019年,加多寶宣佈贏利10億,並在2020年初支付了中糧2.5億的“誠意金”。


那個熟悉的加多寶要回來了嘛?


01 、加人加薪


這個春節對送禮市場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做禮品市場的企業,大多動銷只有2-3成。很多經銷商、廠家業務一再推延上班時間,一是為了節省工資,二是為了不願意面對大量的退貨。


尤其是加多寶河南市場,一年有60%以上的份額是靠春節銷售的。可困難不會因為你拖延就不不存在,只有越早解決,對之後的市場才能更有利。


為此,年後的加多寶人,早早上線“雲辦公”,制定2020年發展策略。有些辦事處負責人在疫情剛剛緩解,便回到一線,即使隔離,也早早跟經銷商連線,向經銷商傳遞一個信號:“我們一直在,會解決問題”。


這個時候,信心比動銷更讓團隊有盼頭。所以,

除了向經銷商傳遞信心,還要向自己的團隊傳遞信心。


2018年,加多寶為了渡過難關,大面積裁員,隨之而來的就是市場份額下降,銷量下滑。而本次的疫情難關下,對加多寶又何償不是一種機會。


加多寶市場存在的問題是,禮品消費的崛起讓業務團隊為了追求更高的銷量,將更多精力都用在瞭如何挖掘送禮機會,卻忘記了加多寶起家是靠即飲市場;這次疫情,雖然禮品市場與餐飲市場都“凍結”了,但無疑未來餐飲機會更大,所以,要讓團隊迴歸即飲。


同時,對加多寶推廣自己的瓶裝也是一個良好的契機。這麼多年,加多寶品項單一,可沒少被詬病。其實加多寶也有瓶裝盒裝,只是這兩個產品在團隊眼裡都是累贅。反而王老吉的瓶裝盒裝更有優勢。以2019年為例,加多寶瓶裝銷量不過1000萬箱,而王老吉瓶裝銷量有6000萬箱,達利的年報顯示,和其正一年也有18億的銷量。


無論是想搶市場,還是銷售瓶裝都需要人員的支持。所以,這次加多寶單在河南市場便增加了上百名員工。


同時,因為疫情原因,導致銷量稅減,甚至可以說是不動銷,這也會導致員工收入稅減,而以前經銷商代墊工資又是一大筆的代墊費用,這對本就苦不堪言的經銷商來講,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2020年加多寶員工的薪資又有新改變,恢復了以前的“底新+績效考核”,試行了兩年的提成制,暫時廢止。並且,員工工資由原來的經銷商代墊,改為公司直髮,減輕經銷商費用壓力。


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

一些員工認為,公司制定的績效考核肯定很難達成,這就是“變向降薪”。就如同有員工認為2019年10億的盈利是靠犧牲員工利益以及裁員換來的“道理”一致。


確實,2019年,加多寶員工曾經的油補、餐補等都暫停發放了,可在2020年,這些費用又都回來了。並且考慮到經濟的發展以及提成制時,很多業代、高代工資比較有吸引力,如今改回績效制,會引起一些員工的不滿和招聘的困難,加多寶特意針對業代、高代漲薪。


渡過危機不靠裁員,賠了中糧2.5億的加多寶卻在加人加薪


當然,也有人說又是績效部分,公司不一定又要制定什麼變態的考核呢,又是拿不到的。如果凡事我們都往最壞的方向考量,那能得到的一定是少部分人。老納被裁員的時候,跟人討論到如果自己坐在李春林或陳鴻道位置,自己會怎麼做。


討論的結果就是自己會比他們“更狠”,畢竟,老闆也要活下去。而加多寶改變薪水支付方式,單單五險一金增加的支出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加多寶某區域負責人算了一筆帳,自己3月能給公司回款200萬,該區域有500餘名員工,公司發出的薪水要遠高於200萬。


加多寶算的是:一個員工的長久貢獻。而有的企業在算計員工時想:“你在我這裡拿了多少工資?”算計經銷商時說:“你去年賣我的產品掙了多少利潤?現在困難,你拿出掙的錢貼補下公司也很正常”。


02 、最難的事


有了加人、加薪這兩個法寶,這讓區域負責人與經銷商交談時,底氣足了一些。尤其是不讓經銷商代墊工資,無疑緩解了經銷商相當大的壓力。


復工後,老納第一時間跟加多寶前同事走訪了部分經銷商。想象中的經銷商愁眉不展、每天退貨絡繹不絕、見了廠家就要罵娘等情況,並沒有發生。除了一個經銷商只代理加多寶和六個核桃,不敢復工外,其它大部分經銷商已經復工。


此次疫情,也讓經銷商加深了對自己產品結構是否合理的考量。經銷商但凡代理了即飲、即食類產品,在這個春節雖然禮品虧損,但其它品項的銷量在上升,該經銷商的壓力就不會太大。


經銷商本身都有自己的客情,終端門店也知道本次疫情屬於“不可抗力”,所以強迫退貨的並不多。而那些強迫經銷商退貨的,本身就是有沒有疫情都會想辦法退貨的人,疫情只是個藉口,就如同某些企業借疫情讓員工停薪、停崗,其實都是借疫情做想做的事兒罷了。


渡過危機不靠裁員,賠了中糧2.5億的加多寶卻在加人加薪


“該罵的都罵過了,兩年前沒有貨供應,經銷商代墊費用又高,沒人給我們好臉,那是直接開罵;有的經銷商,我走到哪甚至就跟到哪,有點軟綁架的意思。但後來,拼著工資不拿,花紅被扣,把經銷商費用給解決了,才又恢復了他們的信心。”加多寶區域負責人說,“事都是幹出來的,得讓人相信你能解決問題,而且,春節後我們能走動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拜訪客戶了,就為了消除他們的焦慮,比其它企業更快一步,所以,今年經銷商罐裝庫存那麼大,才沒罵人。


作為本次走訪的兩大目的:罐裝漲價和推廣瓶裝,無疑是更困難的。相對來說,漲價是如今加多寶公司和經銷商共同的意願,如今,加多寶和王老吉之間的價格戰沒以前那麼兇猛了,大家都意識到沒有利潤,銷量只是泡沫。還有經銷商反饋,隨著價格的下降,涼茶作為送禮的地位也日漸衰落。


2019年,加多寶取消了原來的搭贈力度,將出廠價提升,讓經銷商和企業都有利潤,這已經取得一定共識——“不打價格戰”。其實不止加多寶,王老吉在本次疫情中也沒有選擇低價傾銷。


“現在這個時節,你打折也沒有銷量。比如,某核桃飲品,買二送一,公司承擔20元,而一箱打款價在50元,其餘部分由經銷商承擔。基本上,經銷商每賣一箱虧5元左右,賣一組,虧15元;可就是這樣的折扣力度,大一點的超市一天只能動銷2組(六箱),大部分超市,一箱都賣不出去。”一經銷商談到,這樣只會傷害到產品的價格體系,傷害經銷商的感情,認為企業有困難是讓經銷商“頂”在前面的。所以,還不如加多寶和王老吉這樣,不打價格戰,正常等待下個節假日到來。畢竟,今年五一假期五天,還有人提議重新過年,都說明,未來還是有機會的。


更難的是加多寶的瓶裝產品。據老納瞭解,加多寶今年瓶裝銷量是衝著四倍增長去的,甚至有城市去年賣4萬箱,今年目標40萬箱。可這麼多年,經銷商被瓶裝傷過的心,一時半會兒是無法縫合的。


轉變經銷商思路,一次短暫的溝通無疑是無法達成的,甚至有些表面應承,但背後也不會推動,畢竟,很多經銷商會當面說沒問題,回頭卻給執行者各種困難。


可在公司方針面前,有困難也要去執行落地,這正是業務存在的意義。


03

致敬捐贈


本次疫情期間,加多寶捐出約20萬箱涼茶(其中5萬還在路上),雖然加多寶涼茶與鍾南山院士所說的涼茶不同,但作為預防上火無添加飲料,對一線的“逆行者”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渡過危機不靠裁員,賠了中糧2.5億的加多寶卻在加人加薪


捐贈工作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老納是真正感受到了(開車時,他們在討論捐贈的各項工作)。不僅是加多寶,每一個企業的捐贈都是不容易的。司機怕被隔離,裝貨找不到人,卸貨找不到人等等,這些困難都需要克服。


所以,請別對捐贈者苛責,他們很多企業自己身上也流著血,卻願意為這次疫情做出一份貢獻。


農夫說自己不上市,卻在2020年偷偷跑去港股,準備募資70億;加多寶說2021年上市,卻沒什麼人願意相信。


陳春花曾說:逆境中企業要靠員工,而不是靠裁員度過危機。這樣的加多寶還是值得點讚的。


也許,這麼多年加多寶沒太變的就是:這是一個還不錯的公司。


PS:如果閱讀過萬,老納本週加更(求閱讀),另外本次調研可能有限,歡迎在互動區提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