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等108人幾乎全是犯罪分子,作者為何用讚賞的視角寫他們?

朝朝還暮暮日日復年年


宋江等108人幾乎全是犯罪分子,作者用讚賞的視角寫他們,原因是他們的“犯罪”是社會現實的合理反映。

一,以林沖為代表的,是官府逼上梁山,走上反抗道路的。

林沖被高俅陷害,以誤入白虎堂的罪名刺配滄州,再被高俅命公人半路戕殺,幸而被魯智深救命。到了滄州牢城後,又被高俅派虞侯陸謙勾結牢城管營,設計火燒草料場,嫁禍於他。

林沖無路可走,只得殺了陸謙等人,雪夜上梁山。

二,晁蓋等人是反抗官府壓迫和搜刮,殺官造反。

梁山泊邊阮氏三雄等普通漁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不堪其苦之際,梁中書搜刮民脂民膏,用十萬貫珍珠寶貝給岳父太師蔡京賀壽,稱為“生辰綱”。

晁蓋、劉唐、阮氏三雄、白勝等人認為“不義之財,取之無礙”,結夥奪取了生辰綱,反上梁山泊。

三,魯智深、武松等是反抗地方豪強勢力,為民除害。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是因為“鎮關西”欺侮金翠蓮父女,而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武松獅子樓鬥殺西門慶,是為兄報仇。大鬧飛雲浦 ,血濺鴛鴦樓是嫉惡如仇,剷除惡勢力的保護傘。

不錯,《水滸傳》108人中有賣人肉饅頭的張青、孫二孃夫婦;有濫殺無辜的李逵;有攔路打劫殺人害命的張橫等人。但也間接地反映了官逼民反,亂自上作,是黑暗的封建統治導致的結果。


初曉兒


魯迅在30年代這樣評論《水滸傳》:“‘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裝作不正經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所謂的“犯罪分子”也不過是站在官家立場上的生硬標籤。把標籤翻過來,寫的很有可能是革命先驅和起義軍領袖。

風塵之中,多是性情中人。

作者的如椽妙筆刻畫的是一百零八個鮮活的性情中人,以及他們內心複雜的人性掙扎。一本名著之所以被後世奉為經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能夠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書中人物的悲歡。

雪夜丈八蛇矛的喋血寒光,究竟為了虛無面子還是摯愛的娘子?宋江在出賣自己的兄弟以後他還是當年那個“孝義黑三郎”嗎?

褒貶無關標籤,讚賞源於共情。


小馬拾圖


我個人認為水滸傳裡仔細看很些好漢的最初加入原因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然後才轉入梁山。他們需要一個旗號來說服自己說服別人,但是很多事情的看待不能太片面啦,就像光與影,好像是對立的卻又相互依存,在社會黑暗背景的逼迫或是襯托下,梁山好漢的行為好像便有了正義的定義,實際上,有些情節就讓人很不能接受,總會不自覺的問,這樣的行為到底是英雄還是強盜? 不過有些倒真的是被逼上梁山的,人總是想活著,哪裡會想死呢?再說梁山好漢之間交情,有時候把酒論交真的讓人覺得也有些熱血,人啊,胳膊肘總是向內彎的,在面對不認識的和好兄弟之間的的選擇時,我想這選擇很多人不用想也會選自己的熟人。至於管理能力,他們的出生便有了侷限性,畢竟不是人人都能當朱元璋的


二呆呆


一、隋煬帝后期的李淵、李世民起兵,公開反抗朝廷,是不是犯罪分子呢?可以說,站在隋朝的立場上看李淵、李世民 ,他們是亂臣賊子,後來卻造就了大唐的輝煌;西漢王朝的開創者劉邦呢?站在秦朝的立場看劉邦,劉邦也屬於亂臣賊子了。

二、宋江等108條好漢聚義梁山時,正是北宋徽宗時期,可以說,宋徽宗是中國歷史上政治造詣最低的皇帝,他雅好藝術,對於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民生一概疏於管理,造成了政治腐敗、邊疆失守、國內民不聊生的惡劣局面。官逼民反,所以國內義軍才蜂擁而起。

三、《水滸傳》中描寫的梁山108名好漢,以宋江、盧俊義為代表,俠肝義膽,替天行道,只打官府與富豪,從不欺負百姓,這也是作者用讚賞的眼光寫他們的原因所在。

四、《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羅貫中都是元末明初人,元朝末年的整體形勢與北宋末年、隋朝末年、秦朝末年何其的相似!作者從讚賞的視角寫梁山好漢,就不難理解了。





德馨先生


這要看從什麼角度出發,從官府角度說,這108人幾乎都是犯罪分子,不值得提倡和歌頌。但從民間來看,這些人做的都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事,都是江湖軼事,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從朝廷更替來講,後朝總需要有這樣的反抗義士出現,以滿足宣傳之需。


一帆村夫


後人研史讀書,允許學術究討。其觀點,立場,角度異同,那麼,他的文論也會各異,誰都說不清,也永遠不會理清。除非穿越回宋,就可略知道一,二實況了。


用戶3416587124459


時代不同了,當時人們在幾千年的皇權統治壓迫之下,有衝被束縛,爭取自由的渴望。水滸傳寫的是中下層人物,是非關係,是造反有理的思維,通俗易懂,深受讀者喜愛。


天正94259


回答了:這就要說到作者施耐庵了。作者曾參加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建立明朝是靠農民起義,為歌頌農民起義,才寫的水滸傳。水滸中一百單八將,大多數是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也不乏曾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上梁山,在宋江替天行道旗下,改過自新。像孫二孃開黑店,殺人劫財怎麼說也是不法之徒。水滸傳之所以成四大名著其主要是施耐庵構思巧妙,文筆精湛。內容緊湊,故事精彩,像魯智深抱打不平,俠義行為深受老百姓喜愛。

但水滸過明末清初屬禁燬小說。其間就有專門針對水滸的反對小說也受一些貴族階級所推崇。儘管蕩寇志寫的也不錯,但比起水滸還是差一些,小說神話過重。水滸在弱勢群體民間裡廣為流傳。畢竟窮人多於富人。

水滸後四十回是羅貫中寫的,羅貫中的忠君思想又體現出來,歷史上宋江沒接受招安,被童貫大軍所敗,被殺。


別山居士


格局決定結局

作為封建意識很強的百姓,侍奉朝廷做大官是無數平民的願望。

宋江出身農民,做為一名不入流的押司,很是憋屈,把自己比作“平川之虎”,所以一度仗義疏財,在社會底層和黑社會中獲得地位優越感,而步入官宦是家族始終的願望。

逼上梁山的眾多的朝廷要員,曾經地位顯赫,他們也沒有反君的野心,如果能獲得朝廷的赦免,恢復正常生活,他們也是求之不得。

總之,如果沒有更大的野心,隨著人員積聚的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人員達十幾萬之眾的群體,這涉及到正常生產、生活、下一代的前途等諸多社會問題,沒有改朝換代的野心,這些實際問題就無法解決,所以接受詔安也是必然。

如果宋江能領導眾人順利詔安,也是奇功一件,可他永遠不懂官場的黑暗和陰險,只憑自己的一腔熱情和理想主義打算侍奉朝廷,造福百姓,以高俅為代表的統治階級怎能容忍這股反勢力的存在?所以最終落的炮灰的悲慘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