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大腳》:漫天黃沙中,堅守未來的希望,張美麗何去何從?

《美麗的大腳》這部電影上映於2002年,獲得當年的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女演員獎。

這部反映我國西部地區教育和現實境況的電影,直至現今依然有著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

《美麗的大腳》:漫天黃沙中,堅守未來的希望,張美麗何去何從?

張美麗

對於《美麗的大腳》這部影片,最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就在於其主要人物塑造。

我們在這部電影當中看見了西部平凡鄉村女教師張美麗不平凡的一生——在北京來的志願者老師夏雨與張美麗的互動當中,讓我們認識到城鄉之間的差異和西部地區教育的現實情境。

張美麗的鄉土與夏雨的城市

張美麗老師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從山東嫁到陝西,而還未享受婚後的生活,丈夫就因為沒有文化而犯罪被處以死刑,年輕守寡。

更為不幸的是,自己跟丈夫唯一的孩子,也在之後因為意外而死去了。

張美麗一個人,為了延續自己的夢想,辦起了西部的農村小學,將為數不多的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將自己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這些山區孩子的教育當中。為了這些甚至可能沒有輝煌未來的孩子奉獻了一生。

《美麗的大腳》:漫天黃沙中,堅守未來的希望,張美麗何去何從?

夏雨與張美麗

作為鮮明對比的是夏雨這一角色——夏雨的出現本身就將新的希望帶來在這片陝北的風沙之中。

作為北京人的夏雨,名牌大學畢業,年輕而又美麗,抱著支援窮苦地區的教育事業的心願,來到這片土地之上,為了實踐自己的心願,她不惜和自己的丈夫爭吵。

夏雨的來到,並非僅僅只是一個陌生人的突然降臨,更多的是在城鄉之間文化差異之中產生了新的希望與新的變化。

他不僅帶來了被大眾所認為更為發達的知識與認知,也帶來了從來不去親近,生養自身這片土地的生疏,他改變了這裡的一些事物,而這片土地也徹底的改變了他。

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與這片黃沙漫天的,土地之上的衝突與融合,夏雨真正的融入了這片土地,最終他選擇了留在這片土地上,作為張美麗老師繼續踐行畢生心願的後來者。

“城裡人”融入鄉土的矛盾與美好

而夏雨和這片土地之間融合的過程也具有“細微之處見差異”的美感。在夏雨無法習慣這裡的混著黃沙的水的時候,張美麗當著自己的學生出去撿桔子皮,為他燒水喝。而在夏雨糾正張美麗的教學錯誤的時候,張美麗也心甘情願的接受。

而在洗衣服這件小事之上,兩人也發生了認知上的衝突。張美麗好心半夜提水,給夏雨洗衣服,但是卻並不清楚夏雨的有些衣服,是不能用水洗的。最後衣服變得皺皺巴巴。

夏雨對自己的衣服極為心疼,產生巨大的憤懣,他當面警告張美麗,沒有他的允許,再也不能動他的東西。

最終,這一場風波,以夏雨的誠懇的道歉宣佈結束。

《美麗的大腳》:漫天黃沙中,堅守未來的希望,張美麗何去何從?

張美麗帶著孩子們去接夏雨

而在張美麗知道夏雨已經懷了孩子之後,堅決要送她回北京,而夏宇卻固執的要把孩子給打掉,在這一問題上,張美麗極為氣憤,認為孩子對於一位女性來說極為重要,但是他也理解夏雨不想離開這片土地的心情,這時候的夏雨已經深深的認識到這片土地的美好和苦痛。

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與結合當中,夏雨和張美麗兩個人真真正正的互相深入瞭解,認識到對方的人品與性格。

愛情面前,女性解放意識的甦醒與勇氣

最終,這兩個人真正獲得互相諒解,是在知道對方的情感經歷之時。

張美麗和王放映員本來就已經暗生情愫,但也因為傳統的觀念,兩人不敢光明正大的走在一起。

對於傳統觀念的幸福和繼承在張美麗和王放映員這兩個角色之間,產生巨大的矛盾,如何去追尋自己的幸福這一問題,這片黃土地無法治癒,而真正要獲得生命的愛情自由,只能通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

而張美麗雖然一生沒有獲得人們所認為的浪漫的愛情,但是,最終張美麗在臨去世之前說了一句,

要是有下輩子,我也像你們城裡人那樣愛一回。

一生在愛情和親情上無法獲得滿足的張美麗,在此之前認識到只有通過真正自由的追求,才能獲得生命的甜蜜。

《美麗的大腳》:漫天黃沙中,堅守未來的希望,張美麗何去何從?

女性解放的困難與選擇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很貧窮並且很落後,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勇氣,也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希望,希望就在女性解放意識的甦醒之上,在張美麗的身上身上我們看到了對於生活的不懈的激情與追求。

無論有沒有回報,生命本身就可以給他價值的肯定,張美麗的一生,是追求女性解放的一生,這片土地之上的所有男性都沒有勇氣去開這所學校,而張美麗敢做。

為了留下夏雨這一具有著新興知識的大學生,張美麗敢去縱容自己的孩子去車站拿橘皮。

新時代的女性是變通的,更是解放的。

在男性權威之下,活著的女性也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而婦女解放思想,不應只停留在行為之上,更為深入的是在精神之上去勇敢的尋求自己的幸福。

儘管生命給予張美麗,一次又一次的悲痛,但是在死亡之前,張美麗依然勇敢的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張美麗對於愛情的期望,寄託在那幾次易手的手鐲之上,雖然最後張美麗將手鐲交給了王放映員的孩子大河,但是大河卻又把手鐲送回到了他的手裡。

《美麗的大腳》:漫天黃沙中,堅守未來的希望,張美麗何去何從?

張美麗的愛情

手鐲所代表的是張美麗對於愛情的美好期待,雖然和王放映員的愛情最終依然沒有獲得現實的結果,但是卻在愛情的期待當中,讓這一感情真正的沉澱下來。

最終在深夜,王放映員獨自帶著放映機,用放映機投射到學校的房子之上,寄託對張美麗的思念。

夏雨擁有一個愛她的男友,但是在感情生活當中卻時時產生摩擦,最終分道揚鑣。

鄉村教育背景下,夏雨成為下一個“張美麗”

另一方面在鄉村地區教育問題之上,這部影片也表現得極為透徹。

就像張美麗的丈夫因為無知而去偷鐵道釘子的行為,最終釀成悲劇。

而張美麗在痛苦與磨難之後,選擇成為一名鄉村教師的時候,就進入了對於教育問題的深刻認知。

這片黃土地之上,條件極為艱苦,而為了留下代表先進知識的下雨,張美麗和孩子們做了一系列的事,而為了讓孩子們接觸到新興事物,張美麗去求村裡的企業家捐款。

在夏雨回北京之後,張美麗帶著自己親愛的學生,去北京尋找自己的老師的時候,面對都市人的疏離和傲慢的態度,張美麗對自己的孩子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自尊心的重要性,要好好學習而報效自己的家鄉,讓家鄉也獲得像大城市一樣的發展機遇。

《美麗的大腳》:漫天黃沙中,堅守未來的希望,張美麗何去何從?

張美麗最後因為車禍去世

而在最後,車禍去世時張美麗依然還放不下孩子們的教育,而寄託給夏雨。

張美麗的奉獻精神為這片土地孩子們的未來教育留下了一個希望,儘管這一希望的未來是未知的,但是依然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色彩。

在張美麗創辦學校之前,這片貧困土地上並沒有學校,而在我國現今教育的重視程度上,依然具有著一些地區極為艱苦的狀態。

夏雨這一城市人的到來,改變著這片土地上孩子們的行為和認知,從舉手投足到學習的內容,從生活上的習慣到精神上的認知,都給予了極為深刻的觸動,在某種意義上讓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們,具有了對於未來的希望和對於外界的好奇心。

在融入這片土地時,剛開始的對於未知的疏離,直到後面的永遠留在這片土地之上,夏雨的心態一直在轉變,從剛開始的,無法喝一口這裡的水到最後在張美麗的感召之下,產生對於土地的認同。

夏雨成為這片鄉村之上下一位具有著奉獻精神的“張美麗”。

《美麗的大腳》:漫天黃沙中,堅守未來的希望,張美麗何去何從?

最終選擇留下的夏雨

在人生的磨難面前,迴歸鄉土的希望

迴歸到人的本真之上,迴歸到人的真實需求之中,在給予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們以真實的認知和未知的希望的時候,夏雨就已經成為溝通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橋樑。

而城市人所具有的傲慢和疏離,也在這片黃土具有的對於人的精神上的救贖之中,徹底的消失。

最後。張美麗在去世之前,說了一句話,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是哭著來的,我走的時候要笑著走。

這句話深深的將這一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徹底表達出來——儘管人生有諸多不順,儘管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西面,但是人所具有的奮鬥和不懈的勇氣,永遠不會消亡。

《美麗的大腳》:漫天黃沙中,堅守未來的希望,張美麗何去何從?

鄉土的眷戀

更為深入的是讓我們反思,對於脫離故土之後的生存在城市當中,我們怎樣能夠深入的思考那些我們所遺忘的鄉土氣息?

那些我們認為已經離我們遠去的系在一次又一次的沉浸於厚重的泥土知識重新被回憶起。

無論如何,鄉土依然是每一個人所具有的本來家園,孩子們是未來的希望,教育是生命的價值體現。

在學習現實的知識之前,是否需要更為深入的思考我們所提倡的生命的教育?

問題的答案,在張美麗老師身上真正呈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