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 “双保险”让百姓不掉队、不返贫

“这太好了,真感谢你们!”3月23日,安徽省和县历阳镇东河村贫困户邵怀霞来到村部进行保洁,满脸笑容,因为村里给她安排了一个月600元的公益岗位。

今年70岁的邵怀霞有一个孙女,祖孙俩相依为命。她的老伴前几年因病去世,家里光为他看病花了几万块,她家2014年被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这个家,为了抚养孙女念书,她就在自家仅有的1.1亩地里播种着脱贫的种子,种植着大棚蔬菜,希望尽快走上脱贫之路。

说起种植大棚,邵怀霞打开了话匣子,“我家大棚田地势低,一到梅雨期,雨下得急,水就不能及时排出,得用小水泵打水往外排。若不及时,大椒秧子就被水淹飘起来,得重新买秧子来布,收成肯定受影响。”

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她2016年如愿脱贫。2018年,该村103户贫困户实行特色种养全部脱贫,为让脱贫户稳定脱贫,他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灌溉问题进行调研,并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19年6月,该村与镇联系,向上争取得胜河灌区项目资金100多万元解决永胜圩、茅圩、九联圩等圩区渠道、清淤等排灌问题。邵怀霞说起现在田里积水问题,一扫先前的愁眉苦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建了新的排灌站,水一抽,不到2个小时地里就没积水了。”

对像邵怀霞这样年纪大的贫困户来说,灌溉难题解决了,但田里的大棚蔬菜生产如何指导?因为蔬菜种植是一项技术活,她没有技术怎么种植?这一难题起初困扰着她。

邵怀霞称,过去种植蔬菜基本上靠天收,现在好了,什么时候打农药、施肥,都有专家来田里指导,一个月几次,解了她的心里疙瘩。据了解,村里针对体弱有病的、年纪较大的贫困户,通过种植春豇豆、莴笋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蔬菜,指导规范小拱棚。春豇豆5月份上市,一直能卖到7月,而莴笋春节前就上市,价格又高,一亩田能收五六千块。产业指导给全村40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增设第一道保险。

针对今年疫情影响蔬菜等农产品销售收入,东河村在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摸排出7户有着返贫风险的贫困户,量体裁衣为他们提供保洁、环境巡查等公益岗位7个,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这是该村增设的第二道保险。

和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确保在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县已发展特色种养户1497户,同时安排公益岗位1095个,通过“双保险”增加贫困户收入,防止他们掉队返贫。

安徽和县: “双保险”让百姓不掉队、不返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