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符橋鎮:發力破瓶頸,龍蝦“線”上找活路

連日來,霍山縣下符橋鎮把握新需求、新技術、新機遇,藉助電商平臺,暢通農戶銷售渠道,深耕稻蝦綜合種養市場,推動全縣龍蝦交易,為小龍蝦找到了新“活路”。

“3斤6兩,23元一斤。”

“泥鰍3斤,8元一斤。”

……

清晨7時許,在下符橋鎮新成立的縣龍蝦交易中心門前,稱秤的、議價的、付款的、分揀的、清洗的、包裝的……有條不紊,熱鬧非凡。

趕早的農戶在交易處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手交蝦、一手收錢。“今天賣了8斤多,收入200多元。”來自六安市裕安區青山鄉的高思明笑呵呵地說,聽說霍山縣龍蝦交易中心收購價格高,他特地跑遠點趕到這裡交易。

下符橋鎮:發力破瓶頸,龍蝦“線”上找活路

目前,縣龍蝦交易中心日平均交易龍蝦2500餘斤,收購價格每斤20元左右,日交易額6萬餘元。

“這裡收購的小龍蝦經過初步清洗後,打包經阿里巴巴、盒馬鮮生等電商平臺銷售,或是直接用冷鏈車發往合肥或江浙滬一帶。我們有自己成熟的銷售渠道,基本上可以線上線下同時對省內、省外直髮。”縣龍蝦交易中心的負責人魏明介紹說。

下符橋鎮:發力破瓶頸,龍蝦“線”上找活路

“2、3、4錢一個等級, 5、6、7錢一個等級,8、9、10錢一個等級,個頭分大小,顏色分青紅。”三尖鋪村貧困戶孫海鳳正在飛快地分揀著收購來的小龍蝦。前些日子,孫海鳳聽說縣龍蝦交易中心招人,她立即報名參加,“現在幹半天歇半天,能在家照顧孩子,每月還有近1500元的穩定收入。”

近年來,下符橋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結合自身鎮情選擇產業發展方向,以打造特色農業小龍蝦養殖為抓手,帶動農業農村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

2019年,全鎮建設稻田綜合種養基地已超15000畝,覆蓋全鎮90%以上的村民組。全鎮發展養殖業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家庭農場15家,其中百畝以上養殖大戶10家。小龍蝦已成為該鎮群眾穩定增收的主導產業。

廟崗集村是重點貧困村,下符橋鎮把“稻蝦共養”作為該村“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對全村所有養殖戶按每畝1000元實行產業獎補,吸引了80%的貧困戶參與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面積超過全村水田面積的60%,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順利實現貧困村出列目標。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小龍蝦特色養殖和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已經成為霍山縣與兒街、下符橋、但家廟等畈區鄉鎮新型農業的主流。2019年,霍山龍蝦年產量在1000萬斤以上,所產小龍蝦個頭大,體色好,肉多質嫩,市場前景廣闊。

但由於養殖戶大都“單兵出擊”,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加之銷售平臺缺乏,銷售渠道不暢,逐漸成為制約全縣新型農業特別是龍蝦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為了擴大下符橋鎮小龍蝦的產地集聚和品牌效應,該鎮利用三尖鋪村“將軍灘”千畝水田建設了“霍山蝦谷”示範基地,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資金600萬元,進一步完善了周邊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把“將軍灘”打造為全縣小龍蝦產業的示範基地。

同時,加強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整個產業鏈的標準化管理,註冊了“灊邑”“潛邑”等區域性商標,加大小龍蝦、蝦田米的宣傳與推廣,不斷提升區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做大做強霍山蝦谷品牌。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總投資224.6萬元的霍山縣龍蝦交易中心於2019年12月建成後,鎮領導又親自出面,將在外從事電商服務業的當地青年魏明招攬回鄉創業,租賃龍蝦交易中心,藉助他熟悉的電商平臺和成熟的銷售渠道,將霍山縣小龍蝦推向全國市場。

“交易中心建成後,農戶不愁龍蝦賣不掉,整個霍山的農產品包括玉米、小香薯、土豆等各種農產品,都可以通過我們交易中心的銷售平臺向外界推送銷售出去。”對縣龍蝦交易中心的前景,魏明很有信心。

“一方面要加強基礎體系建設,推進產業融合發展,逐步形成集良種選育、苗種繁殖、生態養殖、健康餐飲、冷鏈物流、節慶文化等於一體的產業融合模式,促進三產融合,打造龍蝦特色小鎮,力爭把小龍蝦打造成為下符橋鎮脫貧攻堅的特色產業、鄉村振興的示範產業。另一方面加快完善縣龍蝦交易中心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建設自己的電商平臺,不斷提升區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推動霍山小龍蝦、蝦田米走出安徽,走向全國。”該鎮黨委書記程業清介紹說。(陳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