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不可預見性——有多少研究價值

由於新冠疫情,宅家期間看了不少關於病毒的資料。

西班牙流感讓人觸目驚心,當時全世界總共17億人口,感染者達到了5億之多。病亡者更是千萬計算,太可怕了。那麼經歷過這些傳染病的歐美國家,為什麼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之後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驚慌呢?是遺忘歷史,還是過於輕視病毒的存在呢?或許很大的程度在於國情問題吧。

現在既然爆發了,就要想方設法的制止蔓延,總不能再來一次西班牙流感那般的災難吧。

說到這,我不得不提看到的一則摘要:2014年7月5日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河岡義裕教授最新研製一種致命病毒——2009豬流感病毒,如果這種病毒從實驗室傳播出去,很可能導致數億人口喪生,目前並未研製有效的預防疫苗。

我不曉得為什麼要去研製病毒?如果是基於對更多傳染病的發現,為了尋求更多病毒的疫苗,防範於未然,那麼或許可以讓人理解的,但假如病毒根本不會直接從動物身上傳染,甚至研製之前根本不存在。就是去剝離,去發現,甚至重組,導致了傳染性。那麼這類科學的價值究竟在何處?

安靜的生活不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