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鬥?揭開後宮 “ 神祕面紗 ”

第一步:選妃:古代 “選美”可比現在複雜多了。

說後宮爭鬥不得不說 “選秀女”,這是後宮所有女人們進階的第一步。《延禧攻略》中那個花盆底秀女自“作”聰明,結果被皇帝一眼看穿治了罪,想當皇帝的女人哪那麼容易?清史專家閻崇年說,在古代給皇帝選妃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 古代選美比現在的選美大賽要複雜得多。5000 個淑女參加初選、複選和終選,經過 9 輪淘汰,最後欽定一個人作為皇后。”

宮鬥?揭開後宮 “ 神秘面紗 ”

據吳振的《養吉齋叢錄》中記載,清代挑選八旗秀女程序之繁雜、制度之森嚴是歷朝歷代裡最嚴格的。長的美不美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是血統純正官員之女,以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和特權。秀女一般從滿、蒙八旗中遴選,凡年齡在 13 至 16 歲,身體健康無殘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須參加閱選。隨後要經歷一系列排車、初選、複選等程序,最後才到皇帝欽點選秀女之日。選出的秀女用來填充後宮,有的則分配給皇帝的近支宗親。

根據可以查到的資料,清朝的皇帝中,光緒的妃子最少,只有一後二妃。妃子最多的是康熙和乾隆,康熙有記載的有 41 人,乾隆有記載的 29 人。人人都說後宮佳麗三千,然而能陪伴在皇帝身邊女人卻很少,“在皇帝身邊的,都是太監和幾個后妃,宮女很少。”

第二步:爭寵

進了宮,當了娘娘,本以為從此過上了無憂無慮、錦衣玉食的日子,結果發現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武黎嵩說,如果把中國古代史當成一部超長連續劇來看,那宮鬥開始比較厲害的地方出自漢唐兩個時期。

他舉例,“比如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兩個女人呂后和武則天,呂后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武則天則鬥死了兩位後宮嬪妃,當上女皇。”唐朝處於民族大融合時期,受胡俗影響頗深,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唐朝還有‘填宮’制度,就是被抄家的大臣家的女眷要填充後宮,所以唐朝的皇宮人員非常之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女人,是是非非可想而知。”漢代的呂后更不得了,雄心勃勃直接干政,還開闢了臨朝稱制代理皇帝治理國家。

武黎嵩還提到,後宮制度也是產生宮斗的最主要原因。“首先,一夫多妻,有競爭就有矛盾,皇帝是最大的資源,妃子們只有拼命爭寵,才能得到提拔;其次,后妃級別之間待遇差別很大,比如清代皇后每年供應 1000 兩白銀,而級別較低的‘常在’每年只有白銀 50 兩,要給太后、皇后送禮,還要給太監、宮女賞錢,根本就不夠用。”

根據史料記載,紫禁城裡,只有皇后可以跟皇帝過夜,嬪妃侍寢不允許在皇帝寢宮過夜。“ 嬪妃使絆子,互相搞一把,這很困難,因為平時見不到面啊。除非皇帝召見,一起給皇后、太后請安,一般情況下不許串門。我們想象的宮廷,在皇宮內院不太可能發生,反而要比誰更賢惠。”所以這裡有個有意思的地方,皇帝除了冬天,其他時間都喜歡住在圓明園、西苑等地,因為那裡后妃過夜不受限制。

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老師蔣志強說:“想要在等級森嚴的清朝發動後宮爭鬥,不僅制度不允許,一旦發現還會受到嚴懲。” 正史中均沒有後宮之事的記載,所以就算後宮內發生過種種腥風血雨,也全憑民間記載或者學者筆記,無法考證。這或許也是那麼多影視劇喜歡在後宮上做文章的原因吧。 蔣至強認為,看宮廷劇不妨帶著娛樂的心看,我們並不瞭解古代宮廷生活,電視劇實際上是現實生活的投射。

宮鬥?揭開後宮 “ 神秘面紗 ”

第三步:愛情

後宮中的女人,除了地位,最想要的恐怕就是一段刻骨的愛情。《延禧攻略》裡的魏瓔珞和富察傅恆這對苦命鴛鴦著實虐哭了一票觀眾,不管什麼身份懸殊,不管什麼逾越規矩,我們就是要這對 CP 走下去!但現實又是何等殘酷,這樣的 “愛情”根本不可能在清宮出現。

據《清朝典制》記錄,與上文提到的選秀女制度類似,選宮女也是宮廷內重要的選擇制度,選擇範圍只限內務府上三旗包衣任職佐領、管事以下家庭的子女。負責灑掃等日常宮務。所以皇宮貴胄和宮女是完全生存在兩種等級制度下的人,不要說一個宮女與皇帝小舅子相愛,就連見面都不可能,“這樣的故事也只是在小說和影視劇裡會出現吧。”武黎嵩說。

那麼問題來了,偌大的紫禁城難道就從沒有過“愛情”?不,是有的。據《清史稿》記載,乾隆先後有過三位皇后,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結髮妻子,富察氏。歷朝歷代因為種種原因,很少有人真正和皇后能做到鶼鰈情深,乾隆和這位結髮妻子的感情做到始終如一。歷史上,富察氏長相姣好、賢惠有魅力,婆媳關係也處得異常融洽,乾隆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這也讓乾隆非常滿意。做了 13 年皇后,富察氏每天素面朝天,穿衣戴帽都很簡單。劇中展現的魏瓔珞用鹿尾絨毛為皇后打造服裝的橋段,富察氏就用過。她親手做鹿尾毛緣邊的小荷包送給乾隆,乾隆非常喜歡這個荷包,終生帶在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