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品”之风炽盛下的晚明,如何通过书画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实质?

众所周知,晚明是一个变革时期,社会比较动荡。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在晚明这样一个时代,同样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晚明诗坛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精彩的书画作品,与此同时,一些人开始对这些诗歌文化进行评论,这个被我们称为“逸品”。

“逸品”它并不是从明代开始的,而是来源于更早的朝代唐代。因为在唐代,特别是盛唐,也出现了许多传奇作品,诗歌鼎盛。所以,这个品评唐代书画中的一个新的等级概念就被称为“逸品”。在唐代,有些诗人认为在传统的诗歌三品以外,有新颖奇特者,方可以称为“逸品”。

“逸品”之风炽盛下的晚明,如何通过书画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实质?

在后面的朝代中,又加以细化,升华,进一步完善对逸品的定义,最后直到明代,一些文人墨客又用自己的诗学态度来诠释文学。而且将诗画与诗学理论相结合,于是在明代就形成了别具一番特色的文化。在明代晚期的时代,绘画和文学相互贯通,对它们的评价艺术也上升到一番高度。

在文人画的体系中,也逐渐吸收了逸品。在一些文论中,频繁的出现和应用。当然,在画论中,逸品也作为一种术语。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去探讨晚明时,逸品在诗学中的内涵与理论形成,还有逸品的视觉美感。

一、晚明“逸品”的前世渊源与诗学内涵

首先,我们要清楚,就像古人所言,逸品是不局限于常法的,受到文人的认同与偏爱。在唐代朱景玄的《唐代名画录》中,就有提到,他的评价方法是对以往的延续,同时又在除了以往三大类评价外,设立别具一格的“逸品”,可谓妙哉妙哉。

还有对逸品画家所画的作品的品论,比如在对王墨的评价:

“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深,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皆谓之奇异也。”

王墨也是一位名不虚传的逸品画家,还有李灵省和张志和等等。诸如此类,不得不说,朱景玄的《唐代名画录》是对逸品前世最好的描述。这篇文章中,以画之本法为核心,探究了我国早期画品中的逸品的审美内涵,对后世的逸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逸品”之风炽盛下的晚明,如何通过书画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实质?

逸品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存在,受于各个朝代的社会环境不同,逸品的发展速度也有急有缓。或许是由于逸品的独特魅力,让它在不同的朝代都有被部分诗人所看重和青睐。步入晚明,也出现了一位怪杰,名曰徐渭。

徐渭在诗文和书画方面也是大有造诣,它以怪诞的艺术风格,在逸品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貌修伟肥白,音朗然如鹤唳”,时常中夜呼啸,宣泄愤慨。所作的诗文恣露胸臆、奇傲纵诞,有超轶千古的不羁之感。

这就是徐渭的生动描述,正是因为他自身的经历,所以他的诗文和画作中,也有了对逸品的不拘于常法的深刻领悟。逸品由此,在一代代文人的钻研中不断发扬。

二、文人画中逸品诗画的发扬

晚明时代,文人画盛极一时,迁客骚人,无一不喜爱文人画。文人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地开始具有了一些严格的绘画体系。在此过程中,有关文人画的评价标准也一直没有定论。自古以来,“神,妙,逸,能”品的高低成为争论的核心。

“逸品”之风炽盛下的晚明,如何通过书画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实质?

在晚明时代,“逸品”被定格在“淡雅”,“幽静”,“清逸”等的带有书写性的水墨画中。这种艺术表达形式,使得文人画这门具有世俗特点的行当,开始具有了精巧的特质。

文人董其昌一心想要恢复传统格法,他认为学书者不学晋辙,终成下品,惟画亦然,宋元诸名家如荆关、董巨、下逮子久叔明,巨然、子昂,矩法森然,画家之宗工巨匠也.并且对浙派的放纵、院体的刻板、伪逸品的荒率给予了严格的分析和批判,企图从图的格式规范上确立一种当之无愧的逸品画。

另外一位,唐志契对此做了更明确的阐述:“逸品从神、妙、能三品脱履而出,因而意简神清,空渚功力,不懂不精通六法是不可能营造出来的.就像真仙古佛,慈容道貌,不经历千年的修道百年的劫难,是不可能成仙成佛,慈眉善目的。盖逸有清逸、有雅逸、有俊逸、有隐逸、有沉逸……,而更有过韵言.画固以逸品为上,然气息仍欲浓深沉厚。诗之疏放如摩诘,而句极高浑,清澹如襄阳,而别饶神韵;高洁如左思,而体极宏敞,知画家一丘一壑.而魄力自具.坡翁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也”。

“逸品”文人画画风不断提升,并且“逸品”风越来越盛行。虽然有些明代的有识之士,依旧想固守传统的文人画,但是终究被时代所压退。逸品逐渐成为了明代文人画的一种性格,深深地扎根在其中,不断生根发芽。

“逸品”之风炽盛下的晚明,如何通过书画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实质?

在画与诗歌的结合中,运用逸品的评论方式,让传统的文人画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人画正是由于逸品的参与,开始出现了不同的风格,也拓展了许多不同的意境。逸品中所提倡的幽静,对于文人画而言再合适不过了。古人的思绪总是更加难以参透,所以这也适合了逸品中的隐逸。

文人画中所渗透的逸品讲究的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精神,也象征了内心的追求。明代的逸品画的确有精工之极,同时也具有气魄。逸品丰富了文人画的式样,拓展了文人画的表现渲染力,在永不停歇的争论中,文人画也由原来的萌芽到发展到成熟到繁荣。逸品可谓是晚明文人画的调味剂,让诗与画的论述环环相扣,灼灼生辉。

三、 “逸品”的视觉美感

美感是审美的主题对客观现实美的主观感受,尤其在视觉上的美感最让人刻骨铭心。“逸品”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艺术造型。我们所谈的逸品的视觉美感主要是指其在画与诗文交融的形态下。大多数文人认为,逸品的美感表现为虚实结合,若隐若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古人在文学创作上如何体现逸品的视觉美感。譬如,韩拙撰写的北宋山水画论著作《山水纯全集》。将缥缈之感描写的淋漓尽致。

“論雲霧烟靄嵐光風雨雪霧”中写道,“夫通山川之氣,以雲為總也。雲出於深谷納於愚夷。弇曰:揜空渺渺,無拘昇之。晴霽則顯其四時之氣,散之隂晦則逐其四時之象。故春雲如白鶴,其體閒逸和而舒暢也。夏雲如竒峰,其勢隂鬱濃淡靉靆而無定也。”

从词里行间,可以看到风雨的似近似远的恍惚效果。

“逸品”之风炽盛下的晚明,如何通过书画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实质?

还有《玉泉闲游记》中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用法,凸显了文字与诗画的美感。还有明代的《四溟诗画》在描写登高的场景时,也有一种天马行空的艺术美感,隐约变幻,展现了逸品的飘逸。这种虚实结合的美感,显然在当时盛极一时,被人们所喜爱。

逸品在绘画上的应用,让观阅的人有一种超脱世俗的体悟。大多数诗人喜欢吧逸品运用到山水画之中,也许在风景中,文人骚客更能发挥自己的才智,把逸品的美丽运用的得当自如。谈诗论画成为晚明的一大习俗,诗人们对逸品的热爱也促使着他们自己开始将诗文与绘画融合。

带着逸品独有的特质,开始文学与绘画的结合。有一种道不尽的视觉美感。由诗作画,把逸品的特质发挥到极处。画者带着飘飘欲仙的感觉创作,观看者也应当用心去体会那种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感觉。这种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质感。

对于那些长期沉迷于传统的山水画的文人来说,一开始很难接受这种全新的风格。但是由于逸品的视觉美感,所以让他们改变了这个想法,开始去尝试。逸品的独特视觉美感让意境更优美,让人民更容易去感受,让画中的一景一物更加鲜明。突破了现实世界与想象中的幻世的隔离,让诗画界大放异彩。

“逸品”之风炽盛下的晚明,如何通过书画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实质?

逸品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愈演愈烈,在晚明时代的“逸品”对于我们当代的诗画仍有参考价值,是中国画与诗历史上不朽的灿烂瑰宝。本文以晚明的逸品展开了部分介绍包括起源,此处仍是冰山一角,关于晚明逸品的文化博大精深。

逸品是一种诗学评判,古人将这种评判逐渐渗透到作品中,为人所青睐。逸品也展现了不同的古典新概念,让诗歌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演绎,同时,让绘画也能用文字所传达出来。

这是结合了艺术史学和文学史,探索了逸品是不拘于常法无论的体现,是一种缥缈的视觉美感。总之,“逸品”无论是在诗学上还是在绘画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以文化内涵与视觉美感相互贯通,造就不朽的诗篇!

参考文献:《唐代名画录》、《玉泉闲游记》、《山水纯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