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兩次戰敗為什麼反法同盟都不處死拿破崙

拿破崙是近代歐洲大陸上偉大的革命者,他推翻了法蘭西封建王朝,建立了法蘭西資產階級革命政府。但正是其革命性,引起了歐洲大陸各封建帝國的恐慌,歐洲連續組織了七次反法同盟意圖扼殺法國革命。但是在兩次擊敗拿破崙之後,反法同盟反而放過了法國大革命的“首惡元兇”。這是為什麼呢?反法同盟諸國不怕拿破崙第三次捲土重來?不怕拿破崙重新登上法國皇位?不怕拿破崙再次教他們做人?

拿破崙兩次戰敗為什麼反法同盟都不處死拿破崙

1813年10月,拿破崙率領的18萬法軍在萊比錫敗於30萬反法同盟軍隊。拿破崙的戰敗代表著拿破崙統治德意志的最後希望已經幻滅,反法聯軍於1814年3月31日進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崙宣佈退位。但是這一次是有條件退位,反法同盟也知道要想消滅法國軍隊是不現實的,所以答應了拿破崙的條件,拿破崙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但依然保留“皇帝”稱號,領土僅限於厄爾巴島。但是反法同盟諸國萬萬沒想到,拿破崙還能復辟,還能重新掌握法國。我估計那些東歐的皇帝一定氣死了,為什麼那麼輕鬆的放過拿破崙,應該將其處決才對啊。

重新返回法國的拿破崙沒有上演奇蹟,在滑鐵盧戰役中再次失敗,不得不再次退位。但是這次反法同盟諸國還是沒有將拿破崙處死,是沒有吸取上次的教訓嗎,還是另有原因?

拿破崙兩次戰敗為什麼反法同盟都不處死拿破崙

要知道在反法同盟中想致拿破崙死地的人是非常多的,但還是在諸多原因的制約下才形成了最後拿破崙流放的結局。

首先是英國要力保拿破崙的人身安全。英格蘭威靈頓公爵是深諳大陸均勢的精髓。拿破崙退位後,路易十八上位,而此時北部德意志諸國還是四分五裂,法國仍然是強國,如果此時處決拿破崙就會讓法國無後顧之憂,那麼法國仍然還是歐洲霸主,那樣英國還要重新組織反法同盟,得不償失。不如自己完全掌控拿破崙,這樣就會給路易十八一個無形的壓力,法國不敢再次挑起稱霸戰爭。

其次是如果想讓法國服軟,就必須讓拿破崙活著。他在法國的聲望太高,如果處死拿破崙,反法聯軍可能招至全法國人民的反抗,被點燃怒火的法國還有可能在出現一個拿破崙式的人物,所以說讓拿破崙有尊嚴的退位,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聯軍的傷亡。

第三拿破崙所處的時代,是現代民族國家逐漸形成的時代,也是國家邁入文明的時代。理性者認為戰爭已應從個人行為變成為國家行為。戰爭罪行的唯一主體是國家而不是個人,如果沒有足夠證據證明發動戰爭是一個人的個人行為,是不能夠對個人進行處罰的。所以在國際輿論中處死拿破崙也是不佔理的,所以最後還是以流放的形式懲罰了拿破崙。

拿破崙兩次戰敗為什麼反法同盟都不處死拿破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