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馒头被“鬼捏”了是怎么回事?

砖业科普稻壳张


馒头的萎缩现象成因很多,比如面粉质量、用水量、老面或干酵母用量、揉面和发酵程度等。

面粉中的蛋白质不仅有营养,而且也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跟加热时的持气性能直接相关。蛋白质的质量一般以粉质指标和拉伸指标来衡量,尽可能用筋度适中的中筋面粉。

老面太多,兑碱太少,面团酸度过大,面团的弹性大,柔软性和延伸性差,加热后也容易收缩。

和面水温太高(50°C会烫得绝大部分酵母没活性,60°C以上直接烫得面筋没活力),被烫过的面筋延伸性较差,不能持气,容易塌陷。

和面没和均匀,揉面不到位,面团不光滑,没有形成牢固的网络也不扩展,或者揉过了(特别是用机器打面,检测不及时)面筋弱化,馒头也会萎缩。

大面团发酵好后压面次数过多(特别是用机器压面),面团失去支撑能力会萎缩。发酵好后适当揉面或压面,把第一次发酵产生的大气泡排出来,成品表面会比较光滑,内部也比较细腻无空洞,但压太多就会有相反的效果了。

发酵温度不能超过50°C(有时冷天为了让面发好会放在炕上、暖气片上、热水蒸锅里),不然可能烫得面团表层酵母菌失去活性,致使表层呈烫面状态,蒸的时候会阻止蒸汽从面团里排出来,导致萎缩。

面团发酵时间太短(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好像都难以等待面团自然发酵成熟,都想着催熟),酵母菌产气太少,面团收缩力太强,加热的时候不能膨胀致使面团坏死或萎缩。发酵过度,破坏面团的持气能力,膨胀超过了面筋的抗拉伸极限,馒头也容易皱缩、塌陷。

所以,它不是给谁捏了,只是面团不会说话,面团心里也苦。



指尖小调


老婆上山拔苗去了,我赶集回来,快到中午了,看着昨天发的一盆面静静地放在炕上,想,这回该叫老婆回来吃一顿热乎乎的饭,使揉面,加碱,成形,上屉,蒸制。老婆回来了,看我做熟了饭,一边眉开眼笑的夸赞我,一边去揭锅盖,揭开锅盖一看,顿时笑容僵住了,只见一个个馒头身躯紧缩,面目丑陋不堪,成了鬼捏馒头,我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回事?经过一番查找,老婆终于发现是我一时大意,把淀粉当成碱给用了,真是不认真会害死人啊。

以前做饭也出现过鬼捏馒头的现象,是碱放多了,把面给拿死了,这种馒头又黄又瘦,拿起来象个石头,吃起来一股碱味直冲鼻口,为了防止鬼捏馒头的现象出现,我下回又把碱给放少了,没办法,只能吃酸馒头了,看来碱多碱少都不好,要拿捏的合适才能蒸出又白又大的馒头。另外还有面发的时间短,也会出现鬼捏馒头的现象,看来,简单的馒头也孕育着大技术呢。






农夫赶集666


“鬼捏”馒头不就是被滴下来的水蒸气给烫了嘛~

我老家是不吃馒头的,但也有“馒头”,过年才蒸的大包子我们叫馒头;我们也有“鬼捏”馒头的迷信,比如我奶奶,揭锅看到塌缩的大包子,要立即手抓了赶紧吃掉,吃的时候还不能说话。

因为蒸大包子都是在年根儿,认为不把塌缩烫死的“馒头”立即吃掉,或者说了什么不完美有瑕疵的话,来年会有厄运,是特别地慎重其事的。那一辈人,过了太久艰苦岁月,害怕贫穷害怕厄运,也很好理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有意无意间,很多对策就利用上了。

既然知道是凝结水滴烫伤了馒头,那减少水蒸气凝结就好了嘛!

那什么情况下水蒸气才会大量凝结呢?冷热交换剧烈的时候。所以,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蒸笼热度均衡。那么,蒸笼漏气、火忽大忽小、中途掀蒸笼盖显然都是不对的。

我老家过年蒸那种大“馒头”,量是非常大的,要三四层的大蒸笼。所以一旦每层之间不严密,你火再旺,热度都可能不足,水蒸气难免凝结成水滴,滴到下面的馒头上。所以,不但大蒸笼最下层和灶台之间要用草辫垫严密,每层保证卡死,蒸笼顶盖有时还要再覆盖点儿毛巾、笼屉布之类的东西,来帮助做好密封工作。

火力呢,在蒸笼“圆气”前是必须要大火猛攻的。“圆气”怎么解释呢,就是蒸笼内已经完全被高温水蒸气充盈,多余的水蒸气从蒸笼细密的缝隙间逸出,凝结成热热的水雾笼罩住蒸笼的那种状态。这种状态表明,整个蒸笼内热度已经均衡了,没有了偏冷的部位,也就不用担心水蒸气在内部凝结了。所以呢,就可以改火了,但至少还得保持中火以上,以维持住这种状态。

还有必须要强调的是,掀蒸笼盖的时机。馒头蒸好前,那必定不能乱动,走了热气,馒头一遇冷,形状不可能好看,也更容易烫伤馒头,这个不多说。要说的是,即使蒸熟了,也别立即起锅。要“虚蒸”一会儿,就是灶膛里还有点儿余烬,热度还有,然后慢慢等笼屉里的热气自然冷却一会儿。这么做的好处,一个是避免冷热对比太鲜明,水汽凝结得多滴落得多;二是避免高温馒头被冷空气一激,容易变得不光滑不饱满。

最后,小细节上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多层蒸笼的话,垫的屉布吸水性要好,这也能进一步减少可能滴落到下层的水滴。

PS:以上主要针对灶台上的大蒸笼,防止包子(馒头)被水烫死的情况,小锅小量的怎么预防,还请有经验的补充~


不入流的大刘


蒸馒头被“鬼捏”了是怎么回事?

在蒸馒头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那里叫做死面馒头,也就是说发酵没有发好,馒头蒸出来以后就是一个很硬的面疙瘩,吃起来非常硬,很难吃。

小时候我爸开了个早餐店,本来馒头是从外面拿货,早上5点多的时候,会有专门做馒头的老板送货过来,我们只需要准备好蒸笼,烧水上汽即可,把送过来的馒头摆到里面不会冷就可以了。

后来为了多赚一毛钱,我爸准备自己做,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没有掌握好方法,每次和面都没有揉好,导致了酵母没有活均匀,醒面以后其实就可以大概的看得出来了,因为面团并没有变成2倍大小,最后老爸不死心,还是把面团蒸了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水蒸气的侵蚀,这种情况我们也遇到过,只是蒸出来的馒头不会变小,锅里的水蒸气滴在馒头上,或者是水蒸气包裹了大半个馒头,都会变得形状怪怪的。

最后就是正好以后的馒头,一定不要马上揭开锅盖,关火,等上三分钟,锅内温度降低,然后在揭开锅盖,目的就是防止馒头的塌陷。

刚蒸好的馒头里面充满了水蒸气,一旦马上揭开锅盖,外面的冷空气进入锅内,直冲馒头表面,馒头表层的内部本身就全是气泡,冷热空气对冲,就会导致馒头受热不均匀,刚出锅的馒头表面是十分松软的,遇到了这种情况也会变型。


综上所述

如果蒸好的馒头可以吃一下试试

1.如果是死面的话,就是第一种情况:面没发好

2.如果是吃起来软硬不均匀,还有部分泡水的情况,就是第二种:水蒸气侵蚀

3.如果只是表面变形,里面还是松软的,说明是第三种,开盖太早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回答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朋友再评论区指正。

我是【小吃货笔记】记录网红美食,分享家常风味,如果满意的话,请点击关注,解锁主页全部美食分享,谢谢观看,下次再见。

小吃货笔记


我是懒女人厨房,一个对美食美器毫无抵抗力的家伙!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蒸馒头被鬼捏了是怎么回事?

看到楼主这个问题,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因为我想起我老姐就是一个面食杀手,她做的馒头经常都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而这种鬼捏的馒头便是她最常见的一个问题,直到我后来很认真地给她做过几次指点,她现在的面食才终于做得像模像样了。

所谓被鬼捏过的馒头,就是整个馒头颜色看起来就是熟透的死面疙瘩,既没有发酵,也不会蓬松,而表面坑坑洼洼,以前老一辈人因为缺乏科学知识,不能解释这种奇怪现象,就说它是被鬼捏过了。



很多人会说这是因为馒头没有发酵好,完全错误!鬼捏馒头其实和发酵什么的没有关系,因为你会发现一锅同时蒸的馒头里,只有一两个会出现这种鬼捏现象。

其实这是因为你把馒头入锅后直接大火开蒸,导致锅盖上迅速凝结成水蒸气,而水蒸气滴落到尚未成熟的馒头上,就会形成的这种鬼捏馒头现象。



做好的馒头二次发酵以后,放进蒸锅,最好用冷水慢慢加热,让馒头逐步均匀受热,锅盖上也不会迅速形成水蒸气回落至未熟的馒头上。发酵好的馒头,其实热水上锅也可以,因为我懒,除了第一锅,后面不会每次都慢慢加热冷水。为了避免鬼捏馒头出现,我就会在上面盖一层拧干的纱布,这样也能防止水蒸气滴落馒头上。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反正我这样蒸出来的馒头不管冷水还是热水上锅,只要阻隔了水蒸气滴落的问题,就绝没有鬼捏馒头现象。

如果在寒冷的冬季,则需要注意馒头蒸好不要马上揭开锅盖,馒头骤然遇冷,也会发生萎缩现象。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谁不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花心思创造爱和美,是我们对庸常生活所做的,最大改变和不妥协。

我是懒女人厨房,本文头条原创首发!感谢您的阅读,也谢谢您,长得那么好看,还愿意关注我,给我点赞!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懒女人厨房


我曾经是城郊农民,前几年生产队给我们六十岁以上的人过年都发米:面:油,有一年发的面蒸的馍就象以上说的不起,刚好那年我婆婆八十七岁去世啦,我说是这难道象人们传说的鬼揑啦,没过几天队长让我们把年前领的面拿去换,不论一袋或是半袋或是十斤都重新换一整袋新面,原来是只要过年都用这次发的面蒸的馍都出现象鬼揑的现象,我换回面照着面袋上的厂址电话打过去问厂家这是怎么回事,对方回答;我们厂领导班子换啦没掌握住增筯剂放多啦,这已经过去几年啦,从那次我才知道原来买来的面粉里还添加增筯剂呢


用户8294193029176


老婆上山拔苗去了,我赶集回来,快到中午了,看着昨天发的一盆面静静地放在炕上,想,这回该叫老婆回来吃一顿热乎乎的饭,使揉面,加碱,成形,上屉,蒸制。老婆回来了,看我做熟了饭,一边眉开眼笑的夸赞我,一边去揭锅盖,揭开锅盖一看,顿时笑容僵住了,只见一个个馒头身躯紧缩,面目丑陋不堪,成了鬼捏馒头,我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回事?经过一番查找,老婆终于发现是我一时大意,把淀粉当成碱给用了,真是不认真会害死人啊。

以前做饭也出现过鬼捏馒头的现象,是碱放多了,把面给拿死了,这种馒头又黄又瘦,拿起来象个石头,吃起来一股碱味直冲鼻口,为了防止鬼捏馒头的现象出现,我下回又把碱给放少了,没办法,只能吃酸馒头了,看来碱多碱少都不好,要拿捏的合适才能蒸出又白又大的馒头。另外还有面发的时间短,也会出现鬼捏馒头的现象,看来,简单的馒头也孕育着大技术呢。


三晋新视界


这是农村的说法。就是把面放在那儿,就是那玩意儿拿手摸。

他们说这个么怎么真。就是跟你刚做好一样大。不知道我们农村也镇魔敕,可是我妈妈都会做。我们里头放的苏打。

那不好放灰里烧着吃太好吃。就是冷一大堆柴火啊,八点馒头放到里头受。我们那时候上学上,嗯,每个父母都给我们做这东西。再给你妈一毛钱拿点饼干。再拿两个红薯,唉,中午饭够了。我们离学校很近,我妈和我姐给我们送饭。以前来回半个小时,现在来回五六分钟。

要不然我爷爷就说他们两个饿的慌。又开火啦!诶呀,最后我姐姐来了,我姐夫在那里做活啊。跟我姐夫回家吃饭,给我们两个带来。反正我和我弟弟宁可在学校里裹着,也不回家吃饭。我们离学校还近一点儿,那些孩子回家都天黑了。他们早上五点起床,嗯,到我们家门口就八点多才。你们想想从河底上到山顶。哎呦从三点下的火腿。


可可我可我不要可我不


我觉得这个被鬼捏了的馒头,是有季节限制的,在春夏秋就很少发生,隆冬季节发生的特别多。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把地分下去给四个儿子,一家一年交500斤粮食,主要是小麦。到冬天的时候,我奶奶家的馒头大部分就是这样,奶奶也是发愁的不行,通过换酵头,调整揉面次数等等方法,都没有解决,后来有时候发牢骚,是不是麦子的原因。最后也不了了之。冬季吃了好久的硬馒头。

现在想想就是温差过大的原因。因为以前春节前要蒸年馍,也有这种情况,我妈把这种情况叫谁谁谁回来了。把馍捏了。现在想想,就是馍锅开盖太早了,温差过大导致的。只是后来也没有验证过,奶奶吃了多年的硬硬馍,年馍我妈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感觉还是气温的原因。


六楼家主妇


Hello,大家好,我是喜欢美食,热爱烹饪,钻研厨艺的小厨阿骞,这是我关于美食的第317条原创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蒸馒头被'鬼捏'了是怎么回事?”。

馒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物了,北方人吃馒头比较多,南方人偶尔有人会吃一点馒头。

在我们蒸馒头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那么一两个馒头,总会出现比别的馒头小很多,褶皱慢慢,吃起来也不宣软,感觉蒸不熟,死筋死筋的现象。老一辈的人不明白其中的原理,都说馒头“被鬼捏了”。

那么,蒸馒头被“鬼捏”了是怎么回事呢?阿骞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讲解一下:

阿骞是地道的山西人,说六岁就会蒸馒头,那绝对是吹牛,但是阿骞八九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学着蒸馒头了,十岁左右已经能完全掌握蒸馒头的做法了。阿骞的妻子是潮汕人,基本上不怎么吃馒头的,跟着阿骞的这几年,馒头、面条也掌握的很好,这也算是阿骞的功劳吧。

在老家蒸馒头,一般选择用老面做引子蒸馒头,这几年在全国各地做厨师,也开始接触用酵母、泡打粉作为引子来蒸馒头了,对于家里蒸馒头,也算是比较了解。

我们先分析一下,蒸馒头被“鬼捏了”,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 冬季出现偏多

我们会发现,馒头被“鬼捏了”的现象出现,春季、夏季、秋季都不在没出现,初春、深秋以及冬季出现的比较多。

  • 酵母发面出现较多

南方人一般不会在家蒸馒头,大部分都是买馒头来吃,不论在家蒸馒头还是买馒头吃,基本上都是酵母发面做的馒头。北方人在家做馒头,还是老面为多,在外买馒头,酵母发面比较多。通过对比,阿骞发现,“鬼捏了”的情况,酵母发面比老面发面出现的要多。

  • 揭盖后就会出现

蒸馒头的时候,透过盖子,能看到馒头明显的变大,个个儿都白白胖胖的,可是揭开盖子,热气散去,有的馒头就像泄了气一样,已经瘪下去了。

那么,蒸馒头过程中出现“鬼捏了”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馒头膨胀的比较大

馒头之所以能发酵到面团的两倍以上大小,就是因为面团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乳酸菌活动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使内部变得松软,有蜂窝状出现。相对来说,老面发面蒸的馒头比加酵母蒸的馒头发的小。老面漫头相对来说比较瓷实,特别是有的地方蒸馒头的时候还要“戗面”,馒头更加紧实。馒头瓷实,收缩的空间较小,就不会出现明显的褶皱。
  • 面团发酵不充分,排气、揉面不均匀

不论是老面馒头还是酵母馒头,发酵的时候都要发酵充分,具体的就是要看面团发酵至两倍大小就好了。达不到两倍大小,就有可能由于老面和酵母在面团中分布不均匀而导致面团一边发酵,一边没发酵充分,蒸出来的馒头大小不一,收缩幅度不同,出现“鬼捏了”的现象。

并且,发酵好的面团在制作馒头的时候,都要经过揉搓排气这一环节,老面馒头因为要加碱,揉搓的要多,排气也很充足。但是,酵母发面不用加碱,有的人在揉面的时候比较粗糙,草草了事,就导致面团排气不足,馒头蒸的时候会发的很大,蒸出来收缩的概率就增大。

  • 馒头突然遇冷

这个原因,是蒸馒头出现“鬼捏了”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都知道,物体都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遇热膨胀,遇冷收缩。馒头蒸好之后,如果突然开盖子,冷空气进入,冷热交替,就会使发的很大的馒头急剧收缩,出现了“鬼捏了”的样子,特别是越冷的天气,“鬼捏了”现象出现的就会越频繁。

那么,想要避免蒸馒头出现“鬼捏了”的现象,我们该这么做呢?有什么注意的地方?

  • 均匀和面

均匀和面,就是要在和面的时候把酵母或者老面和面粉搅拌均匀,和成均匀的面团。酵母发面,只需要把酵母放在面粉里搅拌均匀即可。老面发面,可以把老面泡水,泡成面糊水,然后和好的面中,酵母就会分布均匀,面团发酵的时候特惠发酵均匀。
  • 发酵充分

面团发酵充分,就是一定要发酵至两倍大小,这个时候,面团中每个部位都会有气孔,二次发酵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发酵不均匀的现象,避免由于发酵不充分而产生的“鬼脸”。
  • 多揉搓、排干净气体

馒头蒸之前,要经过一个揉搓排气的过程,为的是挤出面团中多余的空气,让馒头蒸的时候膨胀的均匀一些。排气别无他法,就是多揉。
  • 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的目的,就是防止在蒸的时候突然预热,烫死馒头中的菌落,导致馒头发不大。所以,在蒸之前要先让馒头二次发酵一下。二次发酵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对应两种水温下锅方式。

第一种方法就是,排气揉搓之后的面团,整形成馒头的样子,放在案板上让它发酵大一点,然后蒸锅上汽,开水上锅蒸制。

第二种方法就是,锅中放冷水,放入馒头,随着水温的上升,馒头慢慢变大。酵母菌在温暖的环境中是比较活跃的。

二次发酵,阿骞建议酵母发面冷热水上锅都可以。而老面发面,就应该在冷水上锅,因为常温下,面团发酵会发酸,俗称“走碱”,影像馒头的口感。

  • 蒸好之后焖一会儿

上面都说了,馒头突然遇冷是馒头收缩最重要的原因。避免馒头突然遇冷,就不能一关火就马上把锅盖揭开。应该在馒头关火之后,稍微等一会再开盖,待温度稍稍下降,油少许冷空气进入之后再打开盖子。在蒸发糕、蒸包子的时候,也要注意这种情的发生~!


馒头虽然常见,也比较好做,但是要想做好,还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阿骞之前写过很多关于蒸馒头、蒸老面馒头以及一些包子的做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阿骞主页直接搜索。


好了,关于蒸馒头出现“鬼捏了”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就先讲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码字不易,觉得本文不错的话,点个赞再走呗~!我是阿骞,专注美食,每天都会分享一些美食的做法以及小技巧,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哦~!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收藏,谢谢各位~!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没有正宗,只言传统,厨无止境,精益求精

@Famer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