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揭曉,深圳大學斬獲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吳吉 通訊員 王若琳

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深圳大學斬獲頗豐,李清泉、陳智鵬等人完成的《重大基礎設施結構形變精密三維測量技術與裝備》獲得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此外,深圳大學還收穫了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揭晓,深圳大学斩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記者從深圳大學獲悉,《重大基礎設施結構形變精密三維測量技術與裝備》屬於測繪科學與技術領域精密工程測量學科,深圳大學是主要完成單位之一。在深大校長李清泉的牽頭下,項目針對公路、鐵路、大壩和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結構表觀損傷和線形變化引起重大災害危及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問題,研究面向基礎設施結構形變測量新技術和新裝備。建立了動態精密工程測量“精確定位-精準獲取-高效處理”的關鍵技術體系,為基礎設施動態精密測量提供基礎技術支撐。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揭晓,深圳大学斩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團隊發明了研製我國首臺隧道檢測裝備和三維路面檢測裝備,實現了路面/隧道全自動化檢測;發明研製高速鐵路軌道扣件自動檢測裝備和地鐵隧道移動式三維測量裝備,解決了高鐵/地鐵結構形變“測快、測準、判準”難題;發明研製高精度管道變形測量機器人系統和流體驅動的地下管網快速檢測膠囊,革新了水利大壩和城市排水管網監測和普查檢測方法。成果經劉先林院士、王復明院士、鄭健龍院士和王光謙院士等專家鑑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推廣到加拿大等國際市場。

深圳大學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情緒與認知的相互影響及其腦機制》則對情緒的加工機制、情緒與認知的相互作用機制、情緒障礙的機制等問題的探索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羅躍嘉教授團隊近10餘年中在人類情緒與認知的腦機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他們採用心理物理學、腦電(ERP)、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電生理技術與神經計算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發表SCI/SSCI論文200篇,從情緒與面孔識別、注意、決策認知的相互作用及其神經機制等方面展開研究,形成了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提出了表情加工的三階段理論假說,闡明瞭焦慮與注意、決策的神經環路,為情緒障礙的臨床診治提供了理論基礎、科學證據和技術手段;編制了中國情緒材料數據庫;採用了多種腦電分析新技術,對於EEG/ERP數據挖掘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從2001年連續舉辦ERP培訓班,在中國培養了上千人的腦電/ERP技術人才。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揭晓,深圳大学斩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此外,深圳大學《基於物聯網的多維健康數據智能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聚合物微結構超薄光學器件注軋成型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高分辨率實時動態三維超聲成像探頭研發及產業化》3個項目獲得了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其中,《基於物聯網的多維健康數據智能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構建了基於物聯網的多維健康數據平臺,通過便攜式智能醫療終端、移動互聯端以及大數據雲平臺,緊密聯結患者與醫生、醫院,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等問題,通過多維健康數據分析,有效保障高危人群健康。目前項目理論成果與專利技術已應用轉化,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項目保障慢性病、婦幼等眾多高危人群的健康,獲得了很好的社會聲譽。

大會共頒發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2項,二等獎12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5項;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9項,二等獎105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