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寫作,一種流行的文學現象,徐則臣說了這些話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底層”一直是中國當代人文學者高度關注的研究對象。 作為一種流行的文學現象,底層寫作如今已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不僅無所節制的苦難敘事讓讀者深感厭煩,而且就連他們謂之悲憫的人道情懷,也常因寫作者自瀆式的創作心理而令人生疑。可以確定的是,一旦作家的真誠與否都成為了問題,那麼底層寫作引以為傲的“為生民請命”,也就蛻化成了作家們炫耀苦難的寫作遊戲。

底層寫作,一種流行的文學現象,徐則臣說了這些話


2001年,李師東主編出版了小說集《生活秀》。在序言中,李師東對“底層寫作”的意義同樣給予了高度肯定:“作家們不知不覺地把自己逼進到一個特定的視角,一個十分生活化的視角:他們由衷的關心普通人的現實人生,尤其是底層人們的現實人生。我們看到,作家們的視角正在下沉之中。‘從生活的內裡寫起’,正成為作家們自覺的創作行為。”

在經歷個人經驗的書寫後,“70後”作家正在嘗試突圍,顯示出他們宏大敘事的野心,徐則臣對於一個作家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清晰的認識,更有踏實的努力。

底層寫作,一種流行的文學現象,徐則臣說了這些話


徐則臣說:剛寫完的長篇《耶路撒冷》比較長,排出來四五十萬字。因為前後寫了6年,一個人孤軍奮戰,就是汪 洋大海中的一條小船,經常有望不到邊的恐懼和孤獨感。為了給自己鼓勁兒,我的案頭堆了幾摞磚頭厚的經典大長篇,我想別人做得來,我也做得來。我給自己製造 難度:結構上的,敘述方式上的,想法上的,以及故事本身。可能會有人覺得閱讀上不那麼順風順水、一馬平川,那很好,如果你讓所有人都舒服,肯定是以取消難 度為代價的。因為難度本身就是障礙,就是對我們的閱讀和審美習慣的冒犯,陌生的新東西會讓你不舒服。

底層寫作,一種流行的文學現象,徐則臣說了這些話


徐則臣說: 最牛的和最爛的作家差不多都是主題先行。有能力主題先行起碼他是有想法的。現在我們缺少有想法的作家,我們不缺故事,通俗意義上的奇奇怪怪的好 故事網上有一大堆,但有能力在這些故事中提供有建設性意義的、對我們的精神生活有警醒和幫助的不多,這是好作家要乾的事。所以,有想法很重要。

底層寫作,一種流行的文學現象,徐則臣說了這些話


但有意味的地方是,當小說人物前路渺茫、人生灰暗,一切都籠罩在不確定的迷霧中時,喻長亮卻從未沉湎於對苦難的炫耀,更別說像有的作家那樣,動不動就祭出教人安貧樂道的心靈雞湯來。於是小說也就呈現出了一種作者缺席的現象:喻長亮既沒有用上帝視角去品味苦難,也沒有借某一個人物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他所做的,只是將自己隱藏起來,忠實地去記錄那些生活的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