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東人,老公是陝西人,希望小孩能會粵語,還要會陝西話,過分嗎?

jk羅玲525400


小孩子學話快得很,只要有那個語言環境一般都能學會。

我父母都是陝西人,但我們這裡河南人很多,尤其是我上高中後,有幾個要好的同學說河南話,我就跟著溜,也學會了河南話。

我兒子出生後,我父母一直帶的,老人說普通話不標準,就沒強求他們給孩子講普通話,但我一直和兒子講普通話。現在一家人在一起,兒子說話就在普通話和陝西話之間轉換,很自然。

聽說學幾種方言回鍛鍊孩子的大腦反應能力,有這個條件就教孩子說說,多學點沒壞處。


以沫小語


小孩子語言學習能力都非常強的!

學兩種語言很容易!

關鍵要有語言環境!

比如說我老家天台縣位於台州最北部,東接寧波、北臨紹興、西對金華。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語言種類繁多,表達的意思不盡相同。大家常說的“十里不同音”就是我們這裡的真實寫照。東部就夾雜寧波方言,北部的就夾雜紹興方言,西部的就夾雜金華方言。

在這種環境下,大家就得都學會啊!

要不然交流就會有問題!

比如說:玉米在我們這裡就有好很多種方言稱呼,主要有:苞蘆、苞谷、玉米、腰蘆等等!

不過現在這種方言的語言環境越來越差!

甚至消失了!沒有了!

現在我回老家,碰到的小孩子幾乎全都說普通話,沒有幾個會說方言了!我哥家孩子,我跟她說方言,她有時候都不知道啥意思!





山哈寧吖喆


不過分,現在孩子小,可在現居住地學本土語言,如在廣州可先教粵語,閒時可以讓你愛人教陝西話,這不衝突呀!我的母語也是粵語變種,我現居住地講西南官話和壯語,我的孩子也會講粵語和西南官話和壯語,這不衝突的,在家裡講粵語,出門講壯語或西南官話,在我的日子裡習以為常,孩子回老家走親戚也是講粵語,跟長輩溝通在語言上沒障礙,回到現居住地孩子跟同學也是用壯語或西南官話溝通也沒障礙,日常生活也是用西南官話或壯語,在學校就用普通話,外出旅遊用普通話,這都是一樣的。


瑤家花酒香


一點也不過份,在我們廣東省的客家人和潮汕人,從小孩子到長大以後,基本上就都會幾種語言,分別是母語客家話或是潮汕話,然後就是普通話、廣府話,有時客家人靠近潮汕地區的,或者是潮汕人靠近客家地區的,或多或少都學會了潮汕話或者是客家話。這樣算下來,客家地區的孩子或者是潮汕地區的孩子到了成年之後,基本上絕大部分都會講客家話、潮汕話、廣府話、普通話,還有學校學習到的英語。

順帶提醒一下,陝西的長安地方方言,很大一部分是跟廣東的潮汕話接近,潮汕人特別容易聽懂陝西的長安“土話”,至於相隔幾千公里的兩地方言,為什麼會這麼接近,就真的搞不懂了。


家家樂智能科技


不難,我們小時候相鄰幾棟樓的鄰居有寧波人、蘇北人、南京人、蘇州人、無錫人等。雖然平時大家都說上海話,但他們自己家人說話就會用家鄉方言,久而久之我們在一旁也能聽懂,簡單的也會學說。還有我家親戚在北歐,他們家小孩來上海玩,我們發覺十幾歲的小孩會至少4國語言,瑞典語、西班牙語、法語、英語還有能聽說簡單的上海話,廣東話。總之環境是語言的最好的老師。


用戶2918276850158


沒辦法了,我是一個有小小事業的東莞人,總是想找一個本地的愛人,老媽的像片都掛在我頭條上。我又能按自己的想法找到另一伴嗎?今年三十了。事業,工人生活,工人能得到更多工資我只能記掛著。現在最低工資一萬多不了多少。但是靠全體工人合心才有可能做到的。


李蓮87679


我也是廣東的,老公是陝西西安禮泉縣的,我女兒也只會說普通話,不會說粵語,更不會說陝西話,


檬香鮮


建議孩子還是學普通話,方言聽懂即可,滿口粵語看不出有啥意義,那些刻意學粵語的多是矯揉做作,噁心之輩。


qdlt


夫妻雙方是不同地域的人,希望自己的小孩分別會說兩個地域的方言,請問過分嗎?

回答:不過分,但有些刻意!

首先要看你們的生活環境!如果夫妻二人帶著孩子在廣東或陝西其中一地定居生活,但就以當地的語言環境為主。畢竟你的孩子除了父母之外,更多時間還是要跟學校的老師同學以及未來社會中的他人協作的。為了方便交流協作,主要學習當地文化使用的語言即可。另一地域的語言,可以自然培養(就是家中交流)。

其次如果你們既不在廣東又不在陝西,而是在其他城市生活定居。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最好要熟悉當地的常用語言環境,就不要刻意要求孩子必須會說廣東話或陝西話了。

另外孩子在小時候的語言學習天賦很高,你和愛人可以潛移默化的在日常(如各自跟家人通話時、以及各種方言影視劇)的對其影響,他自然而然會接受和吸收其中的信息。

關鍵點在於:成長環境,因環境實施不同權重的語言教育。

以上回答僅供提問者參考!


西一安鮮


很過分,不還應該教他學,閩南語,客家話,壯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