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五行用药对应《神农本草经》

《辅行诀》五行用药对应《神农本草经》


《辅行诀》是梁朝大贤陶弘景关于医学的一本著作,后世争议很大,其中用药精妙,叹为观止,现在分享一段关于五行用药分类和内经以及神农本草经的比对摘录。

《辅行诀》曰: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辅行诀》又曰: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藏气法时论》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肝色青。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心色赤。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脾色黄。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肺色白。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肾色黑。

解析《辅行诀》书中医方所列之药味,小编摘录《神农本草经》中有关药物之药味于下。

《神农本草经》曰:(按《辅行诀》之药味分类法分类)

味辛属木:牡桂[木中木] 味辛温。秦椒[木中火] 味辛温。(蜀椒 味辛温。)干姜[木中土] 味辛温。细辛[木中金] 味辛温。附子[木中水] 味辛温有毒。

味咸属火:旋覆花[火中火] 味咸温。大黄[火中木] 味苦寒有毒。泽泻[火中土] 味甘寒。厚朴[火中金] 味苦温无毒。消石[火中水] 味苦寒。卤咸(戎盐) 味苦咸寒。亭历[火中火] 味辛寒。

味甘属土:人參[土中土] 味甘小寒。甘草[土中木] 味甘平。大枣[土中火] 味甘平。麦门冬[土中金] 味甘平。茯苓[土中水] 味甘平。

味酸属金:五味[金中金] 味酸温。枳实[金中木] 味苦寒。豉(缺)[金中火] [大豆黄卷 味甘平无毒]。芍药[金中土] 味苦。署豫[金中水] 味甘小温。

味苦属水:干地黄[水中水] 味甘寒。黄芩[水中木] 味苦平。黄连[水中火] 味苦无毒。术[水中土] 味苦温。竹叶[水中金] 味苦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