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直播?看热闹就好了 投资还得靠自己

疫情之下,在线直播站上了“风口”,不少行业都涌现出“线上李佳琦”。近期不少公募基金就通过直播路演卖出了爆款基金,同时,近段时间白天戴口罩上班,晚上回家做直播的私募基金也越来越多。

私募直播?看热闹就好了 投资还得靠自己

私募直播?看热闹就好了 投资还得靠自己

然而,热闹之下总有“猫腻”,私募直播的内容参差不齐,除了公益、投教、股评等类型外,同样也有着违规荐股等线下就早已存在的乱相……

私募圈掀起直播风潮

随着直播市场用户规模和渗透率的稳步提升,当前的私募圈也掀起了一股直播风潮。“高大上”的基金经理们不时在各大直播平台露脸,分享投资理念,通过直播路演甚至卖出爆款基金。究其原因,除了有私募行业竞争的加剧外,利用直播平台营销、提升影响力也是大多私募投身直播“事业”的原因。

当前不少公募基金经理或者某些券商分析师在某些平台进行直播,其实称之为“直播”并不太适合,应该是换一个形式的路演。相对而言,私募机构并没有太多约束,与粉丝的互动更为紧密,所以私募做直播,相对于其他机构,更有某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各行各业的直播越来越火的情况下,私募的直播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现象。

国商信联的专家分析,即使在直播市场中关注财经内容的用户只占10%,数量也有4000多万人。更何况随着5G技术的普及,直播市场仍在高速扩张,因此对私募机构而言,这个市场的空间比较具有诱惑力。

中小私募对外发声渠道之一

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近期私募热衷直播也是有原因的,网络直播工具甚至成为了当前不少中小私募对外发声的渠道。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百亿级私募的市场总规模占比越来越高,而10亿元以下私募的规模占比从2019年初的32.07%下降到年底的22.06%,降幅显著。实际上,自2018年2月开始,证券类私募的规模就开始不断缩水,小私募开始不断被市场淘汰出局。

研究认为,2019年私募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加大,中小私募在优胜劣汰机制下被逐渐挤出市场。证券私募的管理规模增量仍然是大私募带动,小私募在当前环境下募资有困难、过高的运营成本是其退出的主要原因。

碰运气:小心别中了非法荐股圈套

无论是做宏观大势分析,抑或是对财经、公司新闻进行点评,在私募的直播中,监管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多位私募人士提到最多的也是直播中的合规问题,因为在与粉丝的互动交流中,大家提得最多的问题还是具体个股的涨跌。

在严监管之下,近年来机构通过传统媒体“非法荐股”的案例大幅减少,而利用网络直播平台“非法荐股”的现象正在增多。

“私募圈的直播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像星石投资杨玲、东方港湾但斌都是阳光私募的代表,其私募基金是经过了监管机构备案的,能够规范化、透明化运作。但是有些搞直播的可能是灰色的私募基金,甚至就是打着私募的幌子,在直播中进行不合规、不合法的操作。”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类灰色私募直播投资者更要警惕。

因此,国商信联的专家建议,面对各种大小私募在线直播的盛况,希望投资者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市场生存残酷,还是需要打造自己的交易体系,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中存活下来。

知名私募招兵买马

全球股市震荡,考验着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据了解,市场恐慌之时,有私募依然在积极布局,招揽人才,推出新产品。

3月25日,高毅资产发了一则百万高薪级别的招聘计划。实际上,这已经是春节后高毅资产发布的第二份招聘计划。2月28日,高毅发出5个职务的招聘书 。

除了大力招揽人才,高毅资产春节后的新产品备案步伐也相当快,仅3月以来就有7只新产品备案。

除了高毅资产,不少巨头私募均在逆势加速布局。最近两天淡水泉又备案了6只产品,凯丰投资、少薮派、明汯投资等百亿私募也均在本周备案了新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市场巨幅震荡,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的马太效应。

国商信联的专家表示,私募行业的分化格局已经开始显现。头部私募的研究优势较强,业绩相对稳定。在销售渠道和品牌上已经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如果在震荡市中能够保持销售规模的增长,可以在低位加仓,会对业绩有正面的帮助。“震荡市场有助于私募逢低配置,特别是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长期优质标的,往往在这种系统性冲击下会出现比较好的配置价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