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觀後感

接觸《狼圖騰》是在老師的百般介紹下。之所以對這本人人稱道的書有如此牴觸的情緒,總歸和骨子裡那厭惡狼的本性相呼應。儘管《狼圖騰》在《藏獒》問世前就已經紅遍大江南北,可我卻首先接觸並認同楊志軍叔叔提出的“狗性”與“狼性”那截然不同的概念。以及對於狼所擁有的狡猾、邪惡、居心不良等等劣質本性的鄙視;對於狼不擇手段、冷酷兇暴行為的嫉恨。說白了,就是當人性的善良遇到狼性的殘忍時,所迸發出的最堅定的牴觸。


可狼崇拜的滾滾熱浪究竟從何而來?人們崇拜狼、讚美狼,到底是人性的墮落還是另一種昇華?


泱泱華夏族,上下五千年。五千年積聚的燦爛文化、五千年形成的精神文明、源遠流長的儒家思想,在蒙古最原始的狼性攻擊下竟顯得那麼不堪一擊。蒙古人毫不掩飾他們對漢人羊一般溫順性格的鄙視。“你們漢人費老勁修了萬里長城,還不是讓我們胡騎奪去了萬里江山!”那堅定自豪的語氣,是隻有在美麗遼闊的蒙古草原上生長生活的人才擁有的驕傲和豪邁,是隻有日日夜夜與狼戰鬥不畏艱險的蒙古戰士身上才散發的特有氣質。那個奉狼為神的民族,那些與狼共舞的人民,那種死後只有成為狼的午餐才能完成天葬才能飛往騰格里的信念……所有在漢人看來最荒誕最無法理解最不切實際的事情,在神秘的蒙古草原上,在老牧民的心底,千年不變地存在著,化為不倒的信仰,紮下了深深的根。


在騰格里的微笑下,狼理所應當般地狡猾著、殘忍著。像是深藏不露的正義戰士,為了草原的生態平衡擔當著千古罪名。啊,狼圖騰!你所表達的是怎樣偉大的精神呢?


那麼人們,尤其是我們漢人,為什麼會喜歡軟弱的羊呢?


因為羊是溫順安靜的,是需要照顧的。在“同情弱者”的心理影響下,再加上羊那極易被馴服的性格。比起狼,羊還真是“可愛”得多啊!


可是安靜的羊即使在被剝削、被殺害的時候也一聲不吭,一副任宰任割的可憐樣。不僅如此,當同伴們被狼咬住脖子,生命垂危之時,沒有一隻敢反抗的領頭羊上前用角攻擊敵人,而是帶著好奇、幸災樂禍的心情圍觀!這是等待敵人像害死同伴一樣把自己送到騰格里那裡,還是明白狼將那不幸的同伴嚥下肚後就會離開所以好奇地、麻木地、如觀看電影一般目睹同伴的死亡?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圍觀日本鬼子屠殺同胞時,是否也是這樣的表情?


徹骨的寒冷。


中國人不乏血氣方剛的漢子,但“羊”的精神卻隨處可見。《狼圖騰》如一聲驚雷,喚醒了骨子裡殘存的狼血。當“克己復禮、謙恭忍讓”遇到“爭強好鬥、頑強不屈”,哪種精神更符合時代,哪種精神才能流傳。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需要的正是堅定的鬥志,而不是一味地退卻、謙讓。人性的昇華在此一瞬。


當人們意識到狼圖騰的意義所在時,卻發現早已找不到狼的蹤跡,只有惋惜和悔恨。

書上曾說道:狼的智商極高,它們會打近戰、夜戰、奔襲戰、游擊戰、運動戰、地道戰和青紗帳戰,還會把地道戰和青紗帳戰連載一起用,正可謂“兵者,詭道也”!人們一直以為什麼華北的地道戰啊,青紗帳啊,吹得天花亂墜,好像是天下第一大發明似的,實際上狼在幾萬年前就已經“發明”出來了!這個信息肯定令你將信將疑,甚至有些人為我在瞎編吧?其實更使你的內心震撼的還在後面。作者在掏了狼窩後又養了一隻小狼,但因為要搬家了,一定要把小狼牽到牛車上,再一起走,但是草原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熊可牽,虎可牽,獅可牽,大象也可牽。蒙古草原狼,不可牽!正如這句話所說,作者和其他人都使出了吃奶的勁兒,都沒能把小狼從“狼圈“中牽出來,可小狼憑著它那不屈不饒的高貴靈魂,寧死不屈的精神被活活的勒死在原地!這一段故事我看完後悄然淚下,被小狼的那種精神深深的觸動了內心!久久不能忘記這一幕。

狼,它在這個大草原上被視為神明,被視為一個民族的圖騰,當地的牧民在死後要進行“天葬”,也就是要被狼吃掉,他們相信用這種方法能使自己的靈魂升上騰格里(天)。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奇怪,狼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狡猾、兇殘的,怎麼在這裡還被做成了他們的圖騰呢?後來我知道了......


  狼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它們特別的聰明、有智慧,它們對草原上的環境特別熟悉,從而利用草原上的地形對獵物進行圍攻,成功率特別高,它們還懂得食物不能一次性的全部吃完,要留一些明年開春的時候吃,這樣才能豐衣足食,它們還把食物都冰凍在“雪湖裡”,特別有遠見,它們還很有耐心,常常為了一頓飯而等多少天,它們在等時機,合適的時機使它們成功率特別高,它們還草原上大害的天敵,它們有效的保護了草原,從而得到了草原人民的敬佩,成為了草原上的圖騰。


  片中,因為包順貴為首的一些農耕民族的介入,破壞了和諧的草原。他們只看到了狼撲食家禽,卻沒有看到狼對大草原的作用,所以他們就一味對狼進行獵殺,它們用槍打,用火燒,一隻只的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圖騰的牧民們感到痛心。最後草原變得狼狽不堪,再也看不到以往的和諧、美麗的風景了。


  通過觀看此片,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們人類應該正確的認識到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不能一味的只看到我們自己,真正的文明不是我們有多少“世界奇蹟”而是一種尊重自然的氣度,我們把大自然放在什麼位置,大自然也會將我們放在什麼位置。只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才能更幸福。


  不要覺得我們站在大自然的上面,就有一種“人定勝天”的感覺,我們今天對大自然做的看似是我們勝了,但終將有一天我們是要還的。讓我們也向牧民學習仰望長生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