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中国有个九一八事变,人人都知道。但有个九一八大案,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知道的很多都是我们河南老乡。


1992年9月18日,开封博物馆一晚上丢了69件国家级文物,按照当时的价值估算超过6个亿。


1992年的6个亿。


那一年,20块钱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一个月。


那一年,刘强东背了76个鸡蛋去上大学,柳传志还在中关村摆地摊卖电子表,我还有5年才出生。


这是世界上第二大文物盗窃案。第一是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被人顺了。


这时距离开封公安局局长武和平上任刚过了18天,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


这位倒霉的公安局长是文艺青年出身,曾经写过一本刑侦小说《血案疑踪》,里边就有博物馆文物被盗的情节。为了贴近真实,他特意到开封博物馆考察了一番。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小说的情节竟然在现实中重演。


那个时代,博物馆的警报器全靠红外感应。盗贼用一块红布,就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黑掉了整个报警系统。


这块红布,也成了现场留下的唯一物证。


于是,武和平拿着这块布,在开封电视台直播悬赏,谁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就奖励5万块钱。


结果开封市民一个比一个积极,把家里能称得上红的东西都当线索送到了公安局。窗帘、桌布、电视机盖布,还有人把红色旗袍都送去了。


当然,靠着一块红布是破不了案的。最关键的线索,是一位目击证人看到文物盗窃当晚,有一辆白色桑塔纳停在博物馆门口。


开封公安局一路追着这辆车到武汉,又到广州,最后在青岛抓到了首犯,历时三个多月。文物也全部被追回了。


这位首犯被抓时,已经准备好了委内瑞拉护照,准备在青岛做完整容手术就出境。


幸亏案子破得漂亮,要不然武和平肯定当不成公安局长,下一个职业就要回去继续写小说了。


这场918文物盗窃大案以四名主犯被判死刑告终,武和平在第二年从开封公安局直接调到了公安部。


1994年,这场大案被搬上了荧幕,以此案为原型拍摄了一部8集电视剧,《九一八大案纪实》。


主演相当霸气,就是武和平自己。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武和平后来一路向上,最后竟当到了中国公安部的新闻发言人。不知道有没有这部戏的明星效应。


其实,中国的刑侦剧,一直紧贴时代的步伐。


从《便衣警察》,到90年代由真实案件改编的《西安大追捕》和《12.1枪杀大案》,再到互联网时代的《白夜追凶》和新近的《重生》,都深深地反映着所在时代的特色。


01


1987年上映的《便衣警察》,第一幕就是悼念周总理的黑白影像,和《天安门诗抄》。


讲的是1976年,警察周志明为了维护在天安门参加悼念周总理活动的人,故意把拍到发传单的人的照片底片曝了光,结果被打成了反革命,判了15年。


文革结束后,周志明被平反,重新当起了警察,在此期间破获了一系列案件,机密文件被盗案,台湾间谍案等等。


这部戏的编剧是海岩。对,就是那个总裁海岩。


海岩笔下的警察,非常符合八十年代的气质。周志明这个警察爱读《普希金诗集》,还有一张小鲜肉的脸,带点文艺青年的影子。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而且剧中还穿插着爱情戏码,有男警察为了追女同事,抱着吉他在楼道里唱歌。


唱的是孟加拉民歌《道路》,自己还把歌词改了:


道理的尽头她在向我招手 啊~

她滴眼睛吸引着我

她将我引向哪里

什么命运在等待

这部戏的道具、服装也很考究。虽然上映已经是1987年,但是从1972年到1983年,警察的制服还是白色的,跟黑猫警长一样。


海岩在当总裁之前,曾当过十年的警察,狱警、刑警、交通警察、治安警察都当过。那时候的警察分工没那么讲究专业,这倒成全了他。


他描写警察的日常十分接地气。通过这部电视剧,大众第一次看到警察原来都是这么办案的:


——骑着自行车去办案,办完出来也得交停车费;


——开会讨论案情,人手一支烟;


——女警察审讯、搜查、盯梢一条龙,有时候迫不得已还要和暗恋自己的男同事假扮情侣。


电视剧播出之后,因为演周志明的演员胡亚捷太帅了,带动整个警察职业都受到追捧。刘欢唱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也火了,成了刘欢的成名曲。


少年壮志不言愁刘欢 - 记住刘欢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到现在去豆瓣看这部电视剧的评论,还有很多人说:


剧情全忘记,主题歌永久远。


电视剧播完后,还给这首歌又后配了个MV。刘欢从踢正步的警察队伍中缓缓走来,伴随着踢得飞扬的尘土,非常随性。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还有一个镜头,一头长发的刘欢站在两大排敬礼的警察中间唱歌。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感觉跟逍遥法外似的。


02


90年代,刑侦剧就没这么文艺了。


从《9.18大案纪实》开始,开启了警察参演刑侦剧的先河。


这部戏里的真警察不仅是武和平一个,开封、武汉、广州参加这场大案的警察,都亲自出演了,就差让罪犯也上场。


但是,警察演戏没有经验,一言一行都按照工作中的来,真刀真枪。抓罪犯的时候把握不好力度,经常把演员打伤。


演得太逼真了吧,还容易把观众吓坏。


代表作之一,就是由西安一个真实案子改编的《12.1枪杀大案》。


这个案子讲的是一名叫董雷的农民,花500块买了一把手枪,到处持枪杀人。


先是杀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是练手;又开枪杀死了一名卡车司机,因为这个人曾经拒载他,他感觉这是极大的羞辱。之后还杀死了家具店老板和装卸工。


电视剧里的西安,到处都是小偷;警察办案时去饭馆调查,一个店小二身上都背着3条人命。


最后好不容易抓到了这个董雷,他笑着说:


一个两个不算杀,五个六个没有啥,十个八个才开花,连着杀他一百个创个世界记录才好呢!


马克思说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淋淋的嘛!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由于这部戏给一代西安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太深,后来演员上街买菜被人认出来,还以为董雷又给放出来了。


韩磊给这部电视剧唱的主题曲《捉鬼记》,尤其是开头那一嗓子鬼叫,也成了一代人的童年噩梦。


捉鬼记00:0003:20


还有另一部《西安大追捕》,以当年西安道北出了名的黑帮老大魏振海为原型。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道北就是火车站以北的那块地方,1942年河南大饥荒,我们很多老乡逃荒到西安就在那里聚居,出了名的乱。西安有句老话叫:


抓不够,道北凑。


这里还出过另一个名人,郑钧。他为了写《赤裸裸》,把自己关在家里3天,急得他当警察的哥哥揣着一把手枪到处找他,以为他出了什么事。


这个魏振海外号叫小黑,不光脸黑还手黑。他比121枪杀大案那个董雷还狠,26岁就背了11条人命。


他16岁的时候,学校看门的大爷不让他进学校,他竟然掏出一把刀对着大爷砍了7刀。


后来他被警察抓住,判了死刑,竟然还越了狱。


魏振海最经典的一幕,是最后被执行死刑时,还在仰天大笑。简直是一代老陕的心理阴影。


不,还不仅是老陕。


这部戏保守估计,当时在全国播过20个以上频道。


还是卫视。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这张是魏振海的真实照片。不得不说,和上一张的演员比起来,简直太像了!


难怪电视剧都播出好几年了,演魏振海的演员拍了一则药品的广告在电视上播出,还被观众投诉了。


西安公安局参与这个侦破案子的三位民警联名在报纸上发文谴责这个公司,说西安市民好不容易从杀人魔王的阴影里定下心来,荧屏上却又见了那张恐怖的脸。


还有一篇文章说:


如果魏振海能上广告,那么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日本军国主义头目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和全世界人民憎恨的希特勒、墨索里尼等都可上广告。

最终在西安市委宣传部和工商部门的干预下,电视台停播了这则广告。


03


警察亲自参演电视剧虽说真实,但也有个坏处:


不仅群众能认出警察,罪犯也能认出来,甚至还知道他们是怎么办案的。


比如河北的刑侦剧《燕赵刑警》中,有一个退役的运动员因为强奸杀人被警方通缉。


剧中表现:在被抓之前,这个人正躺在家里看一部也是以西安为背景的刑侦剧《黑白大搏斗》,用这种方式增强反侦察能力。


正应了郭德纲老师那句:


同行才是刻骨铭心的仇恨。


最典型的是《中国刑侦1号案》,是以北京的白宝山杀人案为原型,这一案件被国际刑警组织列为1997年世界第三要案。


剧中有300多名警察出演,甚至有一名因公殉职的英雄,还让他妻子配合,在剧中演了她自己。


这剧讲的是因为小偷小摸被判入监的白宝山,在出狱后开始报复社会,用各种残忍的方式杀死了15个人,其中有一个还是自己同伙。


有一次在一个宾馆门口,他开枪对街上的人群扫射,一次就杀死了7个人;还在监狱里把狱友拿锤子砸死,砸死之后把尸体刨了个坑埋了,因为坑刨得过于敬业,谁也找不到。


《西安大追捕》《12.1枪杀案》,那些刑侦片真的是警察本色出演的


在电视剧的拍摄之前,警方给了导演一本白宝山在狱中写的自传。


所以,这部戏不仅拍出了警察是如何办案抓捕白宝山的,还把白宝山是怎么一步步变坏的,杀人时候都是怎么操作的,拍得特别详细。


结果,电视剧播出不久就被批评为罪犯洗白。有一篇文章,《刑侦片不要成为教唆犯》,第一句就说:


某卫视播放的电视连续剧 《中国刑侦一号案》,实为犯罪分子的教科书。


这部电视剧播出一年后的2003年,就多了一条规定:警察不能再出演电视剧。2004年,电视台黄金档不能再播凶杀暴力剧。


这之后的刑侦剧,就是以悬疑为主了。


最经典的应该是我小学看的《重案六组》,从2001年演到2010年,真是陪伴了一代人长大。


《重案六组》的节奏,也是相当良心。一集就能破俩案子,一部下来能破60多个。


当初开拍之前报备时,导演还说这部剧是为了讴歌新时代的警察形象,剧里的警服都是找公安局量身定做的。


几位主演还都送到公安局去体验了半个月,大概是体验起了作用,最终呈现的效果相当真实,男警察个个抽烟喝酒,说话爆粗。


还有一集开会,老大说:


这个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的精神,咱们就传达到这了,官面上的文章咱们都念完了,下来说点实事。


上次警民联谊会人家给咱们留下十来箱易拉罐饮料,你们喝就喝吧,可每次喝完把那易拉罐捏扁了,全都扔到人家办公室楼顶,什么素质你们!


审批部门要知道讴歌是这么讴歌的,估计都不带批的。


以悬疑为主的刑侦剧不仅有《重案六组》这种良心的,也少不了一些狗血的。


比如2005年上映的《24小时警事》,是翻拍自美国的《反恐24小时》。


美版的故事是恐怖分子要暗杀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候选人,反恐局在24小时之内拯救了被绑架的总统候选人女儿。


结果到了中国,成了贩毒老大们聚在一起要暗杀国际刑警亚洲缉毒部首席执行官。


这部电视剧里少有的本地特色化处理是,这位亚洲缉毒部首席执行官准备在国际刑警联会上提出新的戒毒方法:


针灸疗法取代传统药物的戒毒方案。


用他的话说,不仅完全没有副作用,还能为国家省一大笔外汇。


04


到了网剧时代,刑侦剧就又有了一定的进步。


像曾经的《白夜追凶》、正在热播的《法证先锋》(第四季),对人性的刻画、对警察工作的理解,也更细致和到位一些。


比如《白夜追凶》,是为数不多的,反映警察卧底生活和巨大牺牲的一部剧。


当卧底,就是要放弃掉自己所有的正常生活。


厦门公安局有一位化名叫黄小飞的警察,当过十年卧底,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当卧底时在街上碰见家人,都要装不认识。


黄小飞的卧底生涯从24岁到34岁,是人生最黄金的十年。天天留着长到下巴的头发,穿着拖鞋混在城市里最乱的地带,天天和吸毒者、小姐打交道,曾经的朋友同学都因此避而远之。


他的照片不能以任何形式暴露在网上,生活中也尽量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和脸部,就像个隐形人。


《白夜追凶》对警察的刻画,还反映了一个真相:警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钢铁,而是也会有人性的纠结和选择。


比如,他们破了一个案子:一个得了尿毒症的外卖小哥,在长期病痛折磨中变得内心扭曲,动手杀死了一个有着健康身体,却整日死宅打游戏,吃着外卖无所事事的人。


他觉得,自己都这样了还努力生活,这种自甘堕落的人就是社会的蛆虫。


在《白夜追凶》中,每个人物都是复杂的,也都映射着社会的某些面相。


05


最近新上映,和《白夜追凶》同一个编剧的《重生》,延续了它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剖析。


《重生》中对警察PTSD的刻画,在案件中暗示娱乐圈的潜规则,还有亲子关系和原生家庭的问题,都是如今社会的一个真实切面。


也是从前的刑侦剧从来没有关注到的问题。


当然,现在没有了警察的本色出演,对拍摄的要求也更高。不能再出现之前几十年里那些影视剧犯的错误。


这部剧,从导演到表演,怎么破案,怎么抓人,尺度怎么拿捏,全程由公安部下属的金盾影视中心负责指导。它也是联合出品方之一。


还需要演员有足够硬的演技。


《重生》的主演是张译,一个硬得硌手的老戏骨。


张译最早想演戏时没人看好。在部队文工团里,他被评为长得最丑的三个男生之一,而且是丑的没特点的那种。


他当时的准丈母娘说,这孩子的脸像被人一屁股坐过,不适合当演员,只适合当大队会计。


直到《士兵突击》火了,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丑得不像个实力派。


在《重生》里,他在这部作品中演了个失忆的警察,因为一场枪战脑部受伤,醒来时虽然记得周围的人,但想不起来跟他们什么关系。


周围人对他的防备,让他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是好警察,还是坏警察。


除了失忆,他的腿也伤了。之前吴京曾评价他:逢戏必瘸。


《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攀登者》,他的角色都瘸了腿;拍《红海行动》时,他又因为意外把腿摔坏了。


这回拍《重生》,网友送给他一个绰号:


国家一级瘸腿表演艺术家。


他自己内心倒是非常强大,回应:


我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让他等着,放学别走。

从《便衣警察》到《重生》,这几十年刑侦剧的演变,从早期的粗暴仿真,到后来反映更复杂、更幽暗的人性和更深层的社会切面,警察和罪犯的形象也越来越立体。


不仅是拍摄手法的进步,也反映着社会大众文明程度的进化。


下一部刑侦剧,或许又换了一个新视角。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