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絲娃娃,這種外地人初到貴陽時聞所未聞的小吃,實則因麵皮包好菜絲時的形狀酷似襁褓中的嬰兒,從其出現在街頭小巷的攤點上開始,絲娃娃是由麵粉烙成手掌大的餅,薄薄如紙,即是“襁褓”,而“嬰兒”則是指由入蘿蔔絲、折耳根(魚腥草)、海帶絲、炸黃豆、脆哨、糊辣椒等20種蔬菜絲組成的餡。包好的絲娃娃是很象一個襁褓裡的嬰兒的,貴陽人就給它起了個形象的名字——絲娃娃。


對於外地人來到貴州,最具代表性的打卡美食“絲娃娃”是必選之一。在貴陽,它隨處可見,是貴陽八大名小吃裡的NO.1,對於離鄉背井的貴州人來說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對於生活在貴陽的吃貨們來說,絲娃娃的美妙滋味總是讓人垂涎欲滴,那一絲絲的各式蔬菜包裹在薄薄的麵皮裡,配上酸辣爽口的湯汁,不僅僅是一口口的滿足,更是貴陽人日常生活中最愛的美味。作為貴陽名小吃的排頭兵,各式各樣的絲娃娃也分佈在貴陽市的大街小巷。


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最初是一些生活較貧困的老太太在黔靈公園門口擺一個小攤攤掙點生活費,那時候的絲娃娃是1分錢一個,絲娃娃包的食材很簡單,只有一種,綠豆芽(至今還保留)或者素蘿蔔絲,加幾顆黃豆也是幹炒的。因為當時的菜油是由糧店限量供應,老太太些肯定精確核算了成本,用不起油炸。今天絲娃娃的清淡口味其實不是天生的,而是源於當年的食材匱乏。此外,在這個階段,包絲娃娃的食材開始豐富起來,有了折耳根、蕨菜、萵筍、脆哨……。

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這種低廉的價格、自己動手的絲娃娃小攤很快就在黔靈公園走紅,遊客們的口口相傳,讓絲娃娃的大名迅速傳播開來。開一個絲娃娃店的成本很低,絲娃娃店就很容易被複制。很快,在貴陽大大小小的街頭巷子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很多絲娃娃的店。它們有的是路邊的一個排檔,有的有自己的小店面。這些興起的店面讓絲娃娃成了貴陽家喻戶曉的小吃。上點年紀的“老貴陽”們說,他們兒時得的幾個零花錢,除了偶爾換幾小塊甜甜的“叮叮糖”之外,多半都交給了這種盤盤碟碟裝滿菜絲的小攤子。

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較早前絲娃娃的小攤攤,是數個長桌拼成一個巨長的攤子,上面擺滿了各式粉絲(此絲非彼絲),紅黃藍綠青紫黑,相輝交映、此起彼伏、場面的確令人嚮往並躍躍欲試。當你坐了下來,熱情而油漬漬的攤主會問你:“要多少?一份兩份?”當然你是茫然的。面對花紅柳綠的這麼一桌,一份是什麼意思?從哪下口問題是?其實一份就是十個,十張皮!它是很淺薄的麵皮,薄到餃子皮橫向切十份,或者更多,就那麼薄。


最初的蘸水,貴陽本地人叫老湯,醬油味的,一張薄面皮包上豆芽,再澆上幾勺蘸水放進皮子裡,吃相狼狽的就是一口下去,絲娃娃一半在嘴裡,一半在外面,手中剩下的殘皮剩菜一塌糊塗也的確令人有些尷尬。吃相比較好的是一口吞下,進嘴後閉著嘴慢慢咀嚼。這絲娃娃外軟裡脆,酸辣可口,別有一番風味。所以也不乏樂趣古語有云:絲娃娃好吃皮難包,想要來吃你要趁早。

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吃絲娃娃其中有兩個精髓:

一是由傳統工藝做成的麵皮

絲娃娃的皮還是蠻講究的,它是用高筋免費加上純淨水和少量鹽揉勻,再由專業的師傅烙制。別的皮可以先趕好再烙或者先蒸了再烤,手藝性沒有絲娃娃皮那麼考驗技術,絲娃娃的麵糰溼度軟度要求非常高,烙的手法也要求專業,不然皮過厚吃起來口感差,太薄又會漏湯韌性不夠,所以非常講究.

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二是有酸湯和老湯製成的配料

貴州人吃絲娃娃除了講究蔬菜新鮮和豐富外,最關鍵的是特製的蘸水,吃蘸水的香辣酸鮮。它可算得上是絲娃娃的精髓。絲娃娃的蘸水一般是用糊辣椒麵、花椒油、麻油、醬油、醋,等調料配製。現在絲娃娃湯底除了一般湯底還有酸湯湯底。很多絲娃娃小店,都是靠自己與眾不同的蘸水,留住顧客的胃.

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據文獻記載,最初的‘絲娃娃’是由‘春捲’起源的。絲娃娃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和春捲的發展有著莫大的關聯。當時‘春捲’的做法也和現在的絲娃娃相似,在一張皮裡面加入各種素食,再配上辣椒、調料,最後卷在一起。只是春捲的個頭比絲娃娃來說大上很多。在以前,因為春捲美味便宜,春捲的製作也相當的簡單,在路邊的一個小攤呆上一分鐘,花上幾毛錢就可以吃到美味果腹的春捲,使得春捲在貴州受到極大的追捧。由於當時春捲先奠定的群眾基礎,人們對於相似口味的絲娃娃沒有多的排斥。

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民間吃法

吃絲娃娃,一般是先將手洗淨,把餅攤在自己手心裡,然後夾上自己喜歡的配菜放在餅上,正確的應該每樣東西都放點,儘可能的種類繁多,可不要裝滿,然後象包襁褓中的嬰兒一樣精心地把它們包起來,是的,具體的包法就跟包嬰兒一樣,下面的被子要疊上去,上面還要有個被角立起來,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包完後還能放上少許蔬菜而不會坍塌下來,你的技術決定了你吃的划算不划算。如何能讓蘸水不漏在手裡又能吃到絲娃娃裡的蘸汁,多吃幾次你就知道啦。不過記得蘸水裡一定要加入黃豆和脆哨(炸脆的肉丁),一大口把加了蘸汁的絲娃娃吃下去,所有你喜歡的菜加上蘸汁碰撞在舌尖處,感覺不要太好啊!

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貴陽本地人都一定不知道的絲娃娃來歷

最後,總結:

學名:絲娃娃

出生地:貴陽

出生時間:可追溯到民國

吃法:簡單來說,就是用麵粉烙成的手掌大小的薄餅包裹住蘿蔔、折耳根、土豆絲、黃瓜等 10 餘種蔬菜,澆上特製的辣椒水即可一口吃掉

吃相小 Tips:想用優雅的吃法吃絲娃娃一定要注意這點——包的時候包小一點,包好後一口吞下,進嘴後閉著嘴慢慢咀嚼;吃相狼狽的人是把絲娃娃當餃子吃,如果將絲娃娃包得太大,一口下去,絲娃娃一半在嘴裡,一半在外面,手中剩下的殘皮剩菜一塌糊塗,的確令人有些尷尬~

外貌特徵:沒包之前色彩豐富、顏值頗高,包好之後像裹在襁褓中的嬰兒

平均身價:12-18元,包含 10 張麵皮,包裹的菜可以免費加。


現如今,絲娃娃的也是跟著城市的發展一起成長起來,從街邊攤,到夜宵攤,再到街邊店,再到商場店,一路起起伏伏,終於從一個地方小吃進化成貴陽本地人都喜歡吃的正餐,這麼多店家都在味道、就餐環境,以及食客需求等等細節上苦心經營而來。正是這一份份用心和打磨,以及多食客的需求和變化的把握,融合了更多的貴州本地小吃,在傳統和地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改良,才讓這種大眾小吃絕處逢生,而且在夾縫裡,冒出了尖。形成了現在如今貴陽絲娃娃的人氣和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